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594672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数一数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3页。 教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种物体,各种物体的个都不相同。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其相应的圆点图。每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都是从综合场景图里分离出来的,圆点图里的小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本节课的知识点 1. 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或人,数1到10各数。 2. 用圆点图记数。三、教学重点: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教学难点: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的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四、学生已有基础: 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些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

2、的基础,一般都能数出10以内各数。但是,许多儿童是“唱山歌”似的依次说出一、二、三、四 他们完全不理解这些数的意义,完全不知道数学课上将学些什么,该怎样学。所以,看似简单的数数,怎样去进行教学呢?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数数、表述一句完整的话。 用手指指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是教材提倡的数数方式。 学生在数数、交流时,教师不要限制数什么和怎样数,但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单位名称,并对学生数的方法进行点评,从而引导学生数数时要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或者边数边做记号,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也能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习惯。

3、2.用圆点图记数,引导学生弄明白场景图、小图、圆点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幅小图是从综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教材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认数教学要在第五单元才进行,在学生认数之前,不宜用数字表达物体的个数。二是物体有几个就画几个圆点表示,物体个数与圆点个数相对应,渗透了对应思想。三是圆点作为一种符号,它只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是一次认识上的抽象,渗透了符号化思想。教材中的前面三幅小图,物体以及圆点都已经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圆点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的

4、关系,理解圆点在这里的作用。这样,学生在飞机、蝴蝶、鸟的下面画表示物体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分别是哪些物体的个数,只要求学生说出并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几个这样的物体,不要求他们在小图里画出这些物体。 3.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藏着的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起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有关场景图的教学环节完成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数一数教室里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鼓励他们用画勾或画点等不同方式将这些物体的个数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4.注意学习常规的教育与培养。第一堂数学课上,学生比较兴奋,还会有些“乱”,这是正常现象。学前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

5、戏,学校里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游戏和学习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学生刚进入学校,正处在习惯游戏到适应学习的变化中,适当建立一些课堂学习常规是十分需要的,有利于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第二单元 比一比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科书第4、5、6、7页。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二、本课的知识点1.认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三、教学重点: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四、学生已有基础、经验 学生在幼儿时期的生活中,都曾经遇到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大小、多少等实际问

6、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答案,即比较的结果,而比较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模糊的。尤其在两个物体的长度、轻重、大小、多少的差异悬殊时,更不会关注比的方法与过程。本单元教学“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五、教学建议1 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激起学习积极性。 我们平时见过的很多物体,比如绳子呀,树木呀,水果呀等等,它们有长有短,有高有矮,有轻有重。(可出示准备的一些物体),想不想知道它们谁长谁短,谁高谁矮,谁轻谁重?好,这节课我们就用比一比的方法来弄明白。2. 突出“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规范地比。(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2)选择

7、相关物体引导学生依次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A、比长短,出示两根不同的跳绳,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它们的长短,再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小结让学生明确:比较物体的长短时,通常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看两根绳的另一端,这样很容易就能看出长短。B、比较高矮,可以选择两个高矮相差不大的同学,先让他们站在高度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试着进行判断,再通过交流明确:要能正确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通常要让这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C、比较轻重,重点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简易天平的状态,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做出判断,判断哪种水果重,哪种水果轻。教学时,有实物展示操作最好,如果不能,教师可以加以说明简易天平的状态原理。(3)

8、归纳小结。3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比的对象,主动开展比的活动。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以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继续寻找对象进行比较。情境图里预留了许多比长度、比轻重的内容,如石榴树和柿子树哪个长得高些?桌子和椅子哪个矮些?两条石子路哪条长些,灯箱和电灯杆那个高些两种物体除了比长度,还能比轻重、比大小、比多少,如两个小朋友谁的体重重些?石榴和柿子谁大些?桌子和椅子哪种张数多些4扎实练习的训练。引导做“想想做做”里的题。(3、4、5、6、7题课留第二课时)第三单元 分一分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按一定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

9、的分类。二、本课知识点:是把一些物品按一定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三、教学重点: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是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四、学生已有的基础、经验: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分类摆放的,如超市里的食品和日常用品;厨房里的餐具等,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教科书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树叶、动物、交通工具、茶杯、文具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具有把这些物品分类的条件。通过分一分,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五、教学建议:1例题教学。(1)创设情境。例题呈现了两个物品架,左边的物品架上放了许多玩具,右边的

10、物品架上放了许多书。每个物品架都分成四层。物品架上的物品很多,不仅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把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把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要求学生说说“物品是怎样摆放的”。(2)抓住“物品是怎样摆放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观察、交流。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个物品架上分别摆放的玩具和书籍是两类不同的物品。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玩具是怎样摆放的?分成了哪几类?书籍呢?(3)引导他们思考这样摆放的方法与好处,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把物品分类摆放,一是显得有条理,二是便于顾客挑选。2教学“试一试”。要求学生把9片树叶放在3个筐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树叶的形状分,把形状相同的树叶放在同一个筐里;还可以按树

11、叶的颜色分,把颜色相同的树叶放在同一个筐里。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鼓励学生自己选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尽量不在分类标准的选定上给予指点,更不要做出统一的规定。二是在交流中突出分类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分类结果的交流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如果选择的分类标准相同,那么分的结果也相同;如果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那么分的结果就不同。三是分类的结果不能出现重复或遗漏,即没有哪一片树叶会被同时分进两个筐里,也没有哪一片树叶会分不进任何筐里。为此,学生分类结束以后,要引导他们看一看,是不是所有树叶都放到筐里去了?有没有一片树叶被放到两个筐里的现象?3. 做“想想做做”。 练习时,要重视让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以加深

12、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第四单元 认位置一、本单元的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安排1课时教学。二、本课的教学知识点: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三、本课的重点难点:辨认左右方位。四、学生已有基础、经验: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很易界定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所以对于前后、上下,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 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认识,获得经验。本单元教学方位知识,让学生联系直接经验,以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去辨 析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五、教材说明: 例题里画出的小朋友与学生同方向,因而关于左右的 判断是一致的。图

13、中小明的右边也是学生的右边,小红的左边也是学生的左边, 教学不会发生混乱。编排的思考题里,面对面的两个人分辨左和右,结果是不一致的。图画中尽管人们上楼梯与下楼梯都要靠右边走,由于上楼与下楼的朝向不同,所以分别走楼梯的一侧与另一侧。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靠自己的左边走下楼梯,因而走错了。思考题是一部分有学习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初步涉及稍复杂的辨别方位的内容,不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学建议:1例题的教学活动分四步展开。(1)让学生分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更是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2)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这两句话描述课

14、桌上数学书和练习本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应该用“在的边”这种完整的话描述。而且,如果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右边,那么乙物体就在甲物体的左边。( 3 ) 要求学生在例题的情景图里寻找两个物体,用“左边”和“右边”说出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继续丰富识别左右的体验,初步学会像这样的判断与表述。( 4 )让学生“看图再说一说”,应该以说左右为主。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醒学生联系自己的肢体做出关于左或右的判断。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经常需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的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

15、,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材的设计意图。“想想做做”里的其他练习题,凡涉及左右的时候,都要提醒学生先想想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清左边和右边,然后回答问题或进行操作。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数的教材分析本单元导读: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数认识,主要有0-10共十一个数的意义、读写、大小关系等内容。分认识1-5各数,认识0、认识69各数,认识10等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编排了七道例题、六个“想想做做两个练习等内容。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15(教材P12页例题,第13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