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性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593691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的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的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的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的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的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的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的性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的企业的性质通过对企业定义、企业产生的原因、企业规模等问题的分析,探 讨了企业的性质,即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科斯的这篇文章为我们认识正确企 业理论及相关经济学知识提供了经典的读本。然而,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对企业的性 质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全面,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谈谈个人的读书感想。一、对企业的性质内容的理解企业的性质包括序言在内,共由六部分组成。本文将逐一概括各个部分的研究主题, 并详细分析科斯对各个观点的论证过程。(一)关于序言部分的理解科斯在序言部分首先指出经济学家们往往没有对经济理论的“假设”进行考察,导致出 现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考察“假设”对于解除这种误

2、解和争论以及对假设的相关推论都十 分重要。作者以例子的形式引出研究对象,即产业视角下的企业。本文的任务,一是明确定 义“企业”,二是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科斯还引用 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条件的观点,指出他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将同时满足“假设”是“易 于处理”且“与现实世界相吻合”两点条件。同时,他还将用到马歇尔的两种经济分析工具 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二)关于第一部分的理解文章第一部分以考察经济体制为起点来探索企业的定义,通过对经济体制运行的分析, 讨论了价格机制的适用性问题,指出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进而 提出“价格机制能被替代”,“假定企

3、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并指出本文的 目的。科斯首先是介绍了阿瑟.索尔特爵士和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运行的观点,一是经济 体制自行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不需要中央监查;二是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 消费而调整;三是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四是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非一个组织。科 斯对于“自行运行”给予反驳,这不代表没有私人计划,而且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必 须要有这种私人计划。科斯指出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是不完整的,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 即经济体制在企业内部是不适用的,并举例论证,说明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是不产生作用的。 作者还通过其他几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明这一事实的确存在

4、。至此,科斯明确指出了 “在 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 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科斯又提出了 “组织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分析中,科斯肯定了价格机制能被替代,并且被替 代的程度有很大差异,并且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第一部分的 末尾,作者指出经济学家们承认“价格机制”和“企业家”都具有协调作用,并正式提出了 本文的研究目的,即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资源配置有时候由价格机制决定,而有时候依赖于企 业家这一现象。(三)关于第二部分的理解第二部分主要谈论了两个问题,即企业产生的

5、根本原因和企业的规模问题。该部分的开 头就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科斯 以“例如”的形式列举了可能存在的三种原因,即企业的产生使由于一些人愿意在其他一些 人的指挥下工作;企业的产生是由于一些人愿意控制别人和指挥别人;企业的产生是由于购 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但对于这三个原因,科斯给予 了否定。那么企业存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科斯在接下来的分析中给出了答案。科斯认为, 企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六点:(1)相对价格。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而通过价格机制“组 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和。(2)一系列契

6、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 存在企业时,契约大大减少,因而降低了谈判和签约的契约费用或交易费用。(3)契约的特 性与本质。契约的特性是企业中被雇佣的生产要素是如何进入的,契约中生产要素的报酬及 义务。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利范围。(4)由于长期契约能够节省费用和规避 风险,人们宁愿签订长期契约。而价格机制使签订长期契约难以实现。因此,企业或许就是 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5)不确定性问题。(6)政府对市场交易和 企业内部组织征收的销售税不同。科斯在分析企业存在的最后一点原因时,指出政府对企业的征税鼓励了企业规模的扩 大,进而引出了接下来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即企业规模问题

7、。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决定企 业规模的力量是否有可能。对于企业规模问题的研究,科斯在第二部分中主要研究了三个问 题,即决定企业扩张的实际停止点的原因、企业规模扩大的条件、企业规模扩大的情形。科斯先是介绍了奈特教授的观点,他的观点似乎认为科学地分析企业规模的决定是不可 能的。科斯接下来提出,既然企业的存在能够消除一定的成本,那么为什么市场交易仍存在 呢?为什么所有生产不由一个大企业去进行呢?科斯作了如下解释:(1)当企业规模扩大时, 收益可能减少,交易成本可能会上升。但是,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一个条件,即企业内部的 交易费用等于市场上交易的费用,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的交易费用。(2)当企业规模扩大

8、时,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3)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形成亏损,且等于市场上的交 易成本或另一企业的交易亏损。(4)当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上升时,小企业的“其他优势” 大于大企业,即扩大企业规模没有优势,而缩小企业规模才有优势。可见,科斯在这里讨论 了决定企业扩张的实际停止点的原因。科斯还指出了,前两点原因最有可能对应于经济学家 们的“管理收益递减”的论点。(接下来一段讨论没看懂)科斯还描述了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规模扩大的条件:(1)组织成本愈少,随着被组 织的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得愈慢。(2)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愈小,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 增多,失误增加得愈少。(3)企业规模愈大,生产要素的

9、供给价格下降得愈大(或上升得愈 小)。而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在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变化时,企业交易的空间分布、 交易的差异性、相对价格的变化,都有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和失误带来的亏损。科斯进一步分 析了企业规模扩大的条件,一是企业使生产要素结合得更紧和分布空间更小的创新;二是企 业倾向于降低空间组织成本的电话和电报的技术变革。三是出现有助于提高管理技术的变 革。在第二部分的末尾,科斯介绍了企业规模扩大的三种情形,包括联合、一体化、既是联 合又是一体化。(四)关于第三部分的理解科斯在第三部分继续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他通过对厄舍教授、莫里斯.多布先生以 及奈特教授的观点的分析,回答了 “为什么上述

10、关于企业在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比 其他已有的解释更可取”。厄舍教授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劳动分工。莫里斯多布先生接受 和扩展了他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劳动分工日益复杂的结果经济分工程度的增长需要一 定的一体化力量,没有一体化力量,分工将导致混乱;而且正是因为在分工经济中存在一体 化力量,产业形式才富有意义。”而科斯并不赞同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既然“分工经济 中的一体化力量”已经以价格机制的形式存在了。“分工经济中的一体化力量”不会导致混 乱(没读懂)奈特教授的观点则是,不确定性使企业存在,并且不确定性时企业具有两 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企业承担了预测消费需求的责任,二是预测工作和于此同时的对生

11、产的 技术指导和控制会集中化,这种集中化是亟需的。奈特教授理论的实质就是,不确定性的存 在意味着人们不得不预测未来的需要。因此出现了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向他人支付有保证的 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为。对于奈特教授的观点,科斯给出了两点评价,一是奈特教授 似乎给自己留下了两个仍需商榷的题目(由于阅读水平有限,本人并未完全读懂这两个题 目),二是奈特教授似乎从未说明价格机制被替代的原因。(五)关于第四部分的理解科斯在第四部分中利用“企业成本曲线”继续研究价格机制被企业替代的原因。(中间 没读懂)科斯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考虑市场成本和企业成本来研究企业规模扩大的问题。(六)关于第五部分的理解科斯在最后一

12、部分呼应序言中的内容,他对企业的研究将满足两点假设条件,即假设是 易于处理的并且与现实世界是相吻合的。科斯指出,前文的研究已满足“假设是易于处理的”, 接下来将研究企业的概念是否与现实世界相吻合。科斯给出的结论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企业 的定义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是非常接近的,二是企业的定义是能够使用的。科斯通过对“主 人与仆人”、“雇主与雇员”法律关系的探讨,说明了这种法律关系的实质正是上文所提出的 经济概念,即现实世界中的企业与科斯的企业理论是相吻合的。并且,企业的定义能够在现 实世界中应用,表现为五点:(1)在考虑企业规模扩大时,边际原理会发挥作用。(2)实业 家(企业家)在控制交易成本时,可

13、利用科斯的企业性质理论为静态分析提供均衡状态。(3) 在研究企业动态因素时,产生了滚动均衡理论。(4)科斯的上述分析有助于澄清经营与管理 之间的关系。(5)科斯的企业性质理论使我们更准确地叙述企业家的“边际产品”的含义。二、总结科斯的文章在分析企业性质过程中,回答了企业产生的六个原因,给出了产业领域中企 业的基本定义,即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 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状态下行使他的 职能,这是鉴于如下的事实:他可以以低于他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因为 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也能够再回到公开市场。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交易成 本的关系,讨论了企业规模扩大的问题。最后,论证了科斯提出的企业定义与现实世界中的 企业是相吻合的。通过这些分析,科斯逐步深入的论证了“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 物”,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企业的性质为我从产业角度初步认识和理解“企业”提供了基础理论,其中涉及到 的边际概念、替代概念、交易费用等丰富了我的经济学知识。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及知识 水平有限,对文中的一些内容及概念仍未掌握和理解,例如相对价格、企业成本曲线等。希 望在今后的继续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企业的性质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