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593102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绪言课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册绪言课JL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4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

2、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增蜗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矶,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

3、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2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酗: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

4、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

5、验现象的程序: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矶的研碎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1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2蓝色块状的胆矶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矶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3银白

6、色的镁带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123下一页第一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氧气的用途并能说明用途与性质的关系2、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和哪些物质反应,记住产物、现象)3、复述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会判断化合反应。技能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讲述、谈话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1、请同学说明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请说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说出氧气与碳、硫、磷、铁反

7、应的现象。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二、化学性质:1、碳+氧气二氧化碳2、硫+氧气一一二氧化硫3、磷+氧气一一五氧化二磷4、铁+氧气一一四氧化三铁学生回答:1、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4、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巩固已学知识提问根据生活常识,你知道氧气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吗?小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反应,如将铜丝放在火焰上灼烧会变黑,水煤气点燃产生火焰,木材及一些塑料也能在空气中燃烧,这些都说明

8、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物质。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板书:5、铜+氧气一一氧化铜6、甲烷+氧气一一水+二氧化碳7、一氧化碳+氧气一一二氧化碳提问根据氧气的性质,我们可知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学生回答:氧气主要用途:供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板书:三、氧气用途:呼吸,支持燃烧,电割、电焊等。请同学们看书P然后思考问题:氧气的化学性质中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学生回答:1、2、3、4、5、7是化合反应1-7全是氧化反应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有氧参加的化学反应。作业讲评:1

9、、作业本:2、自然科学同步练习:作业:1、订正2、记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3.我们看到的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演示意图中有多少个电子。4.总结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1.什么是电子云,2.是一种物质?7.能量大稳定还是能量小稳定?原子希望自己稳定还是不稳定?8.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9.总结核外电

10、子排布规律。引言我们知道在原子内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犹如足球场上的一粒沙就集中了足球场的质量一样,而电子的质量很少。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提示;人造卫星为何不跌回地球,人又如何把卫星召回地形学生活动:电子高速运动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熟悉的最快的卫星与的电子的运动情况比较一下速度半径(m)质量Kg卫星7,96400n吨电子220010-109.11*10-31(我们享受到的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飞机n*102(m/s)我们电子的速度一下子就到北京了在那么小的范围,高速度运动,1秒钟电子要转多少个圈,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仪器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分析(,而

11、我们的肉眼只能接受0。几秒的事物变化就如看电影我们都已经分析不出它的不连续性。学生必须记住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只有一个电子在运动)3、学生活动:总结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师生共同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运动空间小。高速运动。(1)运动时没有固定的轨道。(2)在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少,(3)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再次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引出电子云的概念4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出现,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观察书本P124页强调(1)图中只有一个电子(2)每个小黑点的意义(3)小黑点的稀、密代表的含义5.分析如卫星一样离子地球远的运动速度

12、大,还是近的速度大?运动速度大运动能大,则相对能量较大。离核近的电子层能量低,离核远的能量高分别叫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或K、L、M?。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大稳定还是能量小稳定?原子希望自己稳定还是不稳定?(1)电子尽量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2)再排能量高的。分析就如同一个国家生活安定的地方当然大家都想去,但这是不现实的每个地方的人口密度是有限的,所以每个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数也是有限的。学生活动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3)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4)最外层不(5)能超过8个(6)次外层不(7)能超过18个类推倒数第三层不(8)能超32个电子。练习东方高考

13、配套,第一题。第二题。写出Br,S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K,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老师分析-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较复杂,我们主要学习主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118号,日后再详细分析)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1.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高速无固定轨道一一(多出现于)离核近处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尽量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2)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3)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4)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类推倒数第三层不能超32个电子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课时)一 .教学知识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2 .氧气的用途。3 .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

14、烧)。4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二 .重、难、疑点1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2 .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3 .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居U烈”两字。4 .解决办法(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

15、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2 .了解氧气的用途。3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4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二)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氧气)、C(碳卜P(磷卜S(硫)、Fe(铁卜CO2(二氧化碳)、H2O(水)等。(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2 .第一节习题第3题。3 .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讲解: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卜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板书:一.氧气的存在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