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593097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一、 深入氢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积极开展氢能科普宣传,建设智能化氢能推广中心,定期举办氢能周等活动,加强相关安全法规和安全标准宣贯。依托省内氢能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国际和国内氢能产业政策动态、技术前沿等信息的跟进、收集和整理,结合我省实际定期形成汇编性成果,为相关招商引资和宣传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开展氢能产业相关个人、企业、产品、项目先进评选和表彰宣传,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发展。二、 氢能的概况(一)氢气能量密度高,环保性能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具有热值高、无污染、可储存、与可再生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在交通、

2、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国内氢能产业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有大量关键技术、零部件依赖国外。在全球气能产业发展提速背号下,宝内企业持续进行自主研发,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制氢及氢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储氢环节的液氢加工技术、运氢环节的长距离输送技术和用氢环节的加氢站内关键材料制备技术都掌握在加、美、日、韩、德、法等国家手中,进口依赖高,议价能力差,制约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此外,我国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以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使用,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双重掣肘导致氢能全产业链成本高。(三)全

3、球范围内正掀起氢能产业发展热潮将极大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在全球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背景下,发达国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现状,逐步明确氢能源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加速引导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全球将迎来氢能社会发展热潮。目前我国正处于氢能产业培育期,但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尚未明确氢能在国家能源战略层面的重要定位,且部分补贴门槛高、落地困难,大量标准尚为空白或已经过时,近期国家相关部委正在组织制定氢能产业规划和氢燃料电池车发展指导意见,将有效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四)国内传统石化能源企业纷纷布局氢能业务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在培育期,预计2023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具体路线图和详细专项规划尚未出台

4、的情况下,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大型传统化石能源企业从加强新能源发电消纳、工业副产氢价值利用等角度出发,超前谋划、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布局氢气管道、加氢站、油氢电综合智慧能源站等业务,氢能产业已呈现群雄逐鹿态势。(五)氢能尚不具备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条件目前氢储能系统效率仅为电化学储能的50%左右、抽水蓄能的60%左右。未来随着单项技术的突破和研发体系的构建、配套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技术国产化和量产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氢储能系统效率有望提升,但超过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系统效率的难度较大。三、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使用习惯相近,和纯电动车相比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5、一)充电时间VS加氢时间首先在补能这块,按目前电池容量普遍在50kWh的电动车为例,在快充条件下从低电量充至80%电量,充电时间也得30分钟左右。而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只需要三到五分钟,基本和传统燃油车加注燃油时间相当。(二)续航里程对比续航里程对于新能源车是绕不开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的纯电车续航里程都比较低,而且还受外界温气温影响,基本适合短途使用。反观氢燃料电池车,拥有更加接近传统汽车的巡航里程,同时动力不弱,可以满足长途行驶,不过这也得看加氢站的覆盖。(三)国家政策对比到2020年年底,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将会完全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唯一财政补贴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补贴比例上

6、限的车型;并且2020年后,对燃料电池汽车也会持续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看似环保,使用习惯上也更接近传统燃油车,但是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得它的发展依旧缓慢。四、 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一)在电力方面氢能作为多功能载体,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体系的整合,不仅用于清洁发电,还能平衡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波动。在可再生能源能力不足或需求高峰时期,氢气成为清洁能源的来源,在发电中起到脱碳的作用。(二)在供暖方面氢气可以与天然气混合使用,所以氢能是未来少数能与天然气竞争的低碳能源之一。通过与天然气混合(低百分比的氢气可以安全地混合到现有的天然气网络中),无需对原有的基础设备进行多少调整,就能提供灵活连续的热能电

7、能,氢能源进而有望取代传统化石燃料。(三)在航空领域航空业每年排放9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氢能是发展低碳航空的主要途径。氢能在飞机上的应用有以下四种途径:直接在燃气轮机中燃烧,通过燃料电池用于推进或非推进能源系统,燃料电池和燃气轮机的混合动力组合,氢基合成燃料。(四)建筑供热在现有天然气管道中掺杂氢气,满足建筑领域供热需求,同时减少碳排放量。近中期实施中低比例掺氢,在氢气浓度(体积最高为10-20%)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无需对基础设施和终端应用进行重大改变,投资成本较低,若混合比例为5%,每年将减少约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五)氢能治金目前,国内多个大型钢企在推进氢炼钢生产线改造和建设,就已有高炉

8、富氢工艺对现有高炉进行改造,或者建设气基还原工厂,进行氢能炼钢,在为下游提供钢铁产品的同时实现碳减排。预计2060年,氢冶金粗钢产量将达436亿吨,其中采用富氢高炉工艺粗钢产量为226亿吨,气基竖炉工艺粗钢产量为21亿吨,生铁产量将达344亿吨,其中富氢高炉生铁产量为197亿吨,气基竖炉工艺生铁产量为147亿吨。五、 氢能产业发展发展目标当前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制度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产业发展跟进战略取得积极成效。氢能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加快积聚,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

9、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多元化增加,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00辆,投运一批氢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10座。氢能在钢铁、有色、合成氨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扎实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2026年到2030年,基本掌握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制造工艺,产业链基本完备,区域集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体系逐步成形。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多种清洁制氢路线齐头并进发展,电-氢及氢-电系统综合能效显著提高,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储能、氢冶炼、绿氨等示范应用广泛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

10、领域再电气化和深度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2031年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安全形势稳定,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局部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国内领先优势,氢能与电力、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广泛实现较高水平融合,可再生能源制氢基本实现市场化,成为全省能源和产业脱碳的重要保障,在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六、 氢能的发展前景氢气纯化技术方面,美国与日本立足本国能源结构和技术优势,分别聚焦小型天然气重整制氢场景与氨分解重整制氢、有机液体解析氢气场景,开展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研究,包括高效小型变压吸附技术、有机膜分离、无机膜分离和全属

11、膜分离技术。我国的氢气来源广泛,尤其是副产气杂质种类多且含量分布宽,单一纯化技术路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尤其在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领域,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研究。氢储存技术方面,目前我国对储氢材料的研究比较活跃,研究内容涉及到了高压储氢、碳纳米管储氢、新型合金储氢、有机化合物储氢、碳凝胶储氢、玻璃微球储氢、氢浆储氢、层状化合物储氢等当前国际氢储存技术研发的主要方面,并在金属氢化物储氢、碳纳米管储氢、复杂化合物储氢等方面具有优势。加强氢燃料电池技术和复燃料电池汽车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研发。发展复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氢能交通运输体系和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在氢燃料电池方面,我国可重点发展:大功率质

12、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基于燃料电池的系统集成技术、质子交换膜技术、电催化剂技术、先进的膜电极组件技术、无铂催化剂技术等。七、 氢能产业国际、国内现状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气候风险、环境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碳达峰碳中和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与一致行动。在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的大势下,氢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从国际来看,全球氢能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材料制造日渐成熟,产业链逐渐完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

13、,终端应用成本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部分区域规模化推广条件基本具备。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入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推动氢能清洁、经济、可靠发展和多元化、规模化应用,逐步扩大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的比重。从国内来看,我国氢能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初步掌握了全产业链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氢能产量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制氢基础条件领先,部分重点经济圈已出现氢能产业的区域化集聚,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为重点的氢能示范应用已在部分区域实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氢能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