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迷思》心得总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5893688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养的迷思》心得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养的迷思》心得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养的迷思》心得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养的迷思》心得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养的迷思》心得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养的迷思心得总结 1教养假设第一个:传统观念认为父母的教养方法影响孩子的发展第二种:可能是孩子影响到了父母的教养方法。举例:假如孩子很乖巧、听话,父母可能就会更有耐心,更愿意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假如孩子很木讷,父母可能会降低和孩子的交流。假如孩子很乖张,很不听话,可能会把父母惹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很凶。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是,前两种因果关系全部不显著,很可能是其它原因在起作用。比如,很可能是因为基因的作用。假如父母的基因全部是乐观的,那么孩子也遗传到了乐观的基因,所以,你看到父母和孩子全部是乐观的。或,也可能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这一家住在一个很开放、乐观的小区,小区里人人全部很开

2、放、乐观,这么的外部环境也影响到了这个家里的父母和孩子。然而实际上,“教养假设”是错的。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原因中,先天的基因原因很主要,后天的环境原因也很主要,但在后天的环境原因中,家庭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更主要的是在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如社会环境,对于移民家庭第二代往往没有第一代的英语口音。有个笑话时:自从自己做饭了,再也不挑食了,因为自己能决定吃什么,爱吃什么,想吃什么,而不是以前在家里爸妈爱吃什么,做什么,不然不吃就落得个挑食的毛病。2叛逆是孩子的成长第一个原因:人在一个情境中学得的技能不一定能够直接应用在另外一个情境中。你在中国的待人接物之道,到了美国不一定好使。你跟弟

3、兄们在一起时的社交经验,拿来追姑娘不一定好使。一样,孩子们在家里学到的技能,不足以应对在里的生存挑战。第二种原因:在孩子看来,孩子们是我们,而成人是她们。哪怕是很小的孩子,到了一起,全部会很快地融入群体,这才是她们自己人。在孩子们看来,我们大人是一群望而生畏、不讲道理的奇怪的物种。我们之前还讲到,一个群体要是想愈加团结,就会对外排斥。因此,你就不难了解,为何在孩子群里常常会发觉挑战成人的小动作。在孩子群里,最酷的行为就是勇于挑战成人的权威。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立即成为集体中合格的一员。越是长大,她们对儿童群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就越强烈。父母看到孩子们慢慢和自己疏远,总会以为心里难受,不过,你要记住

4、: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她们,而取决于她们和集体中其它组员能否友好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她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找优异的大孩子带自己孩子。言传身教。3多数裁定标准多数裁定标准就是,当某人的行为和群体中大多数组员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必需改变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而言,更主要的事情是跟同伴搞好关系,而不是跟成人搞好关系。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的制订,遵照的是多数裁定标准,帮你划个关键。4组间对照效应组间对照效应指的是,人在不一样环境中,会融入不一样的群体,每一个小的群体全部会试图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同时反对其它的群体。领导者有三种方法影响群体。第一,领导者能够影响某一个群体的行为规范,比如组员的态度和合适的行为。第二,领导者决定某个群体的界限,也就是我们是谁,她们是谁。第三,领导者会明确某一个群体的自我印象。5引导孩子自我成长不要期待改变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也是好友的关系。父母不可能赐予孩子在社会上的自尊和地位。你不能指望经过给孩子柔情蜜语,让她去抵挡外面世界的尖酸刻薄。认为自己是父母心肝小宝贝的学生,不一定在同龄人中有更高水平的自尊心,因为自尊是一个人在群体中地位的因变量。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你不可能替孩子走她或她自己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