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589024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分享- -日期: / 强化体系建设创新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肥城市农机化工作经验总结肥城地处中部、泰麓,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总人口97.5万,辖14个街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6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80元。跨入了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是省30个经济强县之一。近年来,肥城市始终把提升农机化水平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手段来抓,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搞好服务,实现了农机化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平

2、安农机”示县、全国农机科普宣传先进县、省农机化示县、全省农机安全“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活动示县,连续五年被省农机办评为玉米机收先进单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省农机办评为农机化宣传工作标兵县,2006年至2010年连续被市政府评为农机化工作先进市。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农机化发展合力全市把农机化发展与建设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凝聚全市农机化发展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将农机化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每年都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现场调研指导。建立健全了以分工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

3、机化工作的组织调度和督促检查,各街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大组织调度,促进了整个面上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宏观指导。市里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导各街镇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机化发展。三是加强资金扶持。市、乡两级财政每年都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作业补贴以与示园区、合作社建设,各级农机部门也通过对上争取惠农补贴资金、项目建设资金,为农机化全面快速发展提供积极的经济保障。四是严格考核奖惩。把农机化作为考核街镇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

4、容,以考核激发活力,促进发展。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市督查局定期调度检查,通过严格考核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全市农机化竞相发展的局面。五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普遍宣传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通过宣体、各种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宣传效果,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强化体系建设,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打造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农机管理网络。市、乡农机主管部门配备健全了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培训、修配、工程开发等机构和人员,510个村设立了村级农机管理员,占全市行政村的84%,真正做到了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网不破、线不断、人不散。二是打造社会化服务体系。按

5、照“提高县级,强化乡级,健全完善村级,扶持发展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了以市为中心、街镇为骨干、协会为纽带、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户为主体、多种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三是打造推广体系。以市农机局为主体,稳定推广机构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通过农机化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加强推广技术装备建设,不断提高推广人员对推广工作重点的把握和新技术、新机具的示服务能力,使农机推广队伍和装备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四是打造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健全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和各种档案,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组织教师和教练员外出参观和学习进修,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做好拖拉机驾驶员

6、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工程培训和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大户、联合收割机操作手新技术、实用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剩余劳力的转化。五是打造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强化农机全监理队伍建设,强素质,外树形象,用实际行动维护全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窗口称号;农机、公安、安监部门联合,开展黑车非驾、超限超载等安全集中整治,农机“三率”均在在86%以上;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机安全“十、百、千、万”示活动,农机事故率控制在0.8以,连续十一年无重特大农机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六是打造农机修配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容、项目、程序核(换)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本着“先申请后审批,先自愿

7、后规”的原则,加大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力度,把农机修理网点纳入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对辖区的维修业户逐个清理,成熟一个,验收一个,杜绝了无证经营和假冒伪劣现象。三、创新运行模式,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注重整合农机化发展各项要素,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市场引导、项目带动的运行模式,农机化综合水平大幅提高。(一)通过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实现农机装备增量、结构优化。几年来,累计对上争取各级农机购置补贴(助)资金2752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811台(套)。在购机补贴的带动下,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86.02万千瓦,农机总值7.03亿元,拥有拖拉机13343台,联合收获机2462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779台

8、,配套农机具达到25000多台(套),经济作物和农村各业机械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农机在全市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中的比例已达45%以上,“大农机”装备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通过开展科技入户、农民大培训活动,推动农机从业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选取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施肥播种等十项农机化技术为主推技术,组织市乡两级68名农机科技技术指导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采取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机械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方式,示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对农民进行农机科技培训,培育和造就了430个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会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机科技示户,并辐射带动周围8600个农户,为农村经济和

9、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三)通过建设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各街镇、村和农机大户利用原有机械、库棚为基础,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356个,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显身手,不但承担了全市3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而且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机在农业生产中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在抗旱排涝、运送物资和粮食丰产丰收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四)通过抓重点树典型,带动农机化工作全面平衡发展。把农机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合作组织和大户建设作为

10、重点工作来抓。在抓重点环节、街镇、村、户方面下工夫,培植典型,辐射带动全盘。在抓好粮食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的同时,向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重点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在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向种植业全面机械化发展,着力解决花生、薯类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在抓好种植业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向农村各业机械化发展,努力解决牧、渔、林业机械化;在抓好农业产中机械化的同时,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机械化。全市基本形成了粮食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全面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截止去年底,全市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分别达到98%、78%,保护性耕作面积覆盖率为35%,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以马铃薯、地瓜、花生、有机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也达到65%,设施农业、林果、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54%,机械化方式在主要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肥城市农机局二O一一年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