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588736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感知交流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会写本课12个生字,会读本课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能力。2.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救援卫星的神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卫星的神奇,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饿热情。2.搜集救援卫星的资料,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资料,让学生体会卫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生词卡片。卫星视频、拿大西部山区视频。2.学生准备:搜集救援卫星资料。教学课时:

2、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质疑,提出“谁向卫星求救?为什么求救?卫星为什么能救人?等系列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把句子读通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看拼音、查字典等方法)【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2生互相交流、正音。3全班交流、相机正音。检查:绵延广阔、险峻、山峦起伏、救援、忧心忡忡,注意“忡”字的读音。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5默读课文,看

3、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982年9月的一天,为寻找失踪的儿子,西姆和朋友乘飞机寻找而再次失事,就在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人们利用救援卫星探测出他们的确切位置,从而成功营救了他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初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带给人的快乐,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三、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向卫星救援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向卫星求救,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1学生再读课文

4、,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对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为什么?”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并把你的感受在书旁写下批注。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3全班交流,畅谈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1)师:看大家刚才读书的样子,老师真高兴。因为你们读书时非常专注,而且大部分同学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了批注。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边思边写。(2)畅谈感受。【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读书时展开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

5、老师、同学们交流。】预设:教师:为什么向卫星求救?最后结果怎样?学生: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在加拿大西部山区上空飞行时失踪了。学生:父亲为寻找儿子,租了一架小型飞机,去寻找儿子。学生:父亲在寻找儿子时,因为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气流变化剧烈,西姆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谷中失事了。学生:加拿大航空救险队在接到西姆驾机失事的报告后,搜寻一个多小时,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教师:为什么搜寻工作这么不顺利?学生:从绵延广阔这个词,我们可以想象出地域很广,要寻找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学生:从山势险峻这个词,我知道了这样的山势,飞机不容易着落,寻找很困难。学生:从丛林密布这个词,我想象到了满山的树木密密葱葱遮住了

6、整个大地,也遮挡了人的视线,给寻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出示加拿大西部山区视频。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搜索的仔细吗?从哪看出来?学生可围绕“从东南到西北”、“绕圈飞行”、“一个多小时”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在这样的环境地势中寻找人,有危险吗?(有)那西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学生: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学生:他爱自己的儿子,害怕儿子出事。教师:父爱真的很伟大,太担心自己的儿子了。带着这种感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师:结果怎样?学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教师:听到这个消息,你心情怎样?学生:很担心。学生:很紧张。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师:这时决定向卫星求救。出示卫星图片。学生畅谈自己对卫星

7、的了解。那卫星真的能救人吗?请你结合资料,文章内容自由评价一下卫星。学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果然”、“迅速”、“很快”、“卫星运行轨迹以西1900千米的斯蒂金山去”体会卫星的神奇。在卫星救人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谈,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学生自由谈自己搜集的其他功能的卫星资料。教师播放其他功能卫星的视频。【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习兴趣。】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向卫星求救教学建议冀教版这篇文章虽然内容浅显易懂但涉及到了很多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高科技

8、知识,因此,应引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卫星的知识,作好知识储备,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眼界。课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卫星知识”为主题设计小报,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教学时,总体可采取读与讲相结合的方法,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好这个故事。读要把握几个层次:一是引导学生读出故事梗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从题目质疑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让学生对题目质疑,提出“谁向卫星求救?为什么求救?卫星为什么能救人?”等系列问题,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自渎课文的兴趣,为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奠定思维基础。学生借助工具书读通、读准课文的前提下,引导学

9、生带着问题进一步读书,一是要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者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第二个层次读出表达的顺序,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表达的方法。三是读出情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者想象情境,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交流使感情交融。另外,要注重本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之一“具体生动地讲故事”,在学生真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讲好这个故事。在学生讲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又会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讲故事又是将文中语言内化成自己语言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适当增删内容,调整顺序,使故事情节更曲折,更引人入胜,使故事更显真实,使故事更为简单;还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使讲故事的人饱含激情,听故事的人津津有味。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使学生真正享受讲的过程、准备的过程、交流评价的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