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588508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8(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事件类课后练习(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2、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 景公:齐国国君。 霁:天放晴。陛:皇宫的台阶。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席对曰( )(3)叶徒相似( ) (4)公被狐白之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 译文: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宫之奇谏假道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许之。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3、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

4、,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注)启:启发晋的贪心。晋、虞、虢都是姬姓诸候国,属同一祖先。玩:忽视。大伯:周太王的长子。虞仲:周太王的次子。昭:古代宗庙神主排列分昭、穆两行,昭左穆右。始祖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依此而推。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晋献公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逼:威胁。冯:同“凭”。腊:岁终的祭祀。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假道于虞以代虢 假:借B虢亡,虞必从之 从

5、:听从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再:第二次D弗听,许晋使 许:同意,允许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还,馆于虞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是寡人之过也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吾其还也D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说明其心狠手毒,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B晋国第一次借道攻打虢国,虞公同意了,并且会合晋国军队一道去讨伐虢国。C晋国第二次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力谏虞公,虞公也有所犹豫,但是最终答应了晋国的要求。D虞公第二次同意借道之后,宫之奇率领

6、家族的人离开了虞国,并断言虞国将会灭亡。4根据下面的要求,断句并翻译。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些名言,原意被误解了,而且一直在误解、误用。比如孔子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年来被理解为“老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有教无类”的宗旨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我们理解时把句读搞错了, “句读”理顺了,意思也就明确了,请结合“有教无类”的宗旨,重新思考该句的“句读”及句意。(1)断句:民 可 使 由 之,不 可 使知 之(用“/”断句)(2)句意: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

7、“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

8、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阃:外城之门;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

9、的俸钱;上功:呈报功劳;首虏:砍下的首级和俘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辇过郎署(过:拜访)B鄙人不知忌讳(鄙:地位卑下)C皆自用飨士(飨:享用)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因获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B上乃卒复问唐曰 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C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D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父家安在? 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C复以为云

10、中守。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

11、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而商君又处战攻之世,

12、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法:效法B民怪之,莫敢徙。 怪:以为怪C黥其师公孙贾。 黥:刺杀D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具:制定完备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公孙鞅为变法所做的努力的一组是(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刑其傅公子虔。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A B C D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1)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

13、焉。(2)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3) 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5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

14、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