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5863323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50.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有效策略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主要场所,新课改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权衡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在课堂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能够在体验学习的快乐的同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收获尽可能多的学习成果,并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本报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为不同个性学生架设成功的支点,肯定学生的成功,以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兴趣推动成功的群体突破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个性学生 群体突

2、破 有效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学生操作、实践、探索为主的课程,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体。这样,教师、学生、计算机三者之间便形成了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知识基础不同,以及学生的课堂需求不同,直接导致课堂上他们不时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面对这样的学生,是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师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规格的产品”,还是认同学生个性,以个性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成长为真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固定的预设模式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这样学生的个性将会被打压和消磨,这有悖于新课程理念。每个学生注定有其个性,就像健康孩子的身体

3、注定要成长一样不容置疑。笔者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分析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又因人而异,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架设了不同的支点,帮助学生成功,肯定学生成功,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习兴趣推动成功,找到了这样一种群体突破的有效教学策略。一、 立足个性,寻求共性,形成个性群体类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找到完全相同个性的两个学生,就像人无法在树上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来了解这个学生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它学生的特质,这就是教师要了解的学生个性。教师对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了解是新课程

4、理念得以成功实现、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现实教学活动过程中虽然教师竭尽所能,但是要对1个班级、2个班级6个班级,甚至更多的班级,每个班级50几名学生都充分了解却是困难重重。由此看来,教师需要立足个性,寻求共性,以共性促个性,个性与共性交替演奏着课堂教学的每个节奏。(一) 乖巧型的学生这类学生思想品质好,理想远大,自觉遵守纪律,上进心强,学习认真、刻苦,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接受老师正面教育效果快,能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也最听老师的话,他们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主动性强,并且富有创造性,大多数能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培养。(二) 逆反

5、型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所接受的教育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自我意识过强,一旦自尊受到伤害,或学习受到挫折,就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心高气傲,自我评价过高,自私,心胸狭窄,固执己见,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比较任性。(三) 怠惰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的态度及思想的认识上消极怠惰,努力学习不是他主要追求的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严,组织纪律性差,不思学习,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讲话和搞小动作,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一般或较差。他们在学习方面只求过得去,不求上

6、进。他们又在乎同学对他的评价,深怕同学瞧不起他。(四) 兴趣型的学生 这类学生表现出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操作计算机有极大的兴趣,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接受能力强,能够快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在这类学生群体中不同于乖巧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术业有专攻”,在同学中显得一枝独秀。二、 立足“一个中心”,启用六种策略,实现“个性学生”群体突破 学生个性是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承认学生有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对其个性进行分析,然后赏识、张扬其个性,给他们以成功的支点,这就是“个性学生”群体突破的中心立足点。(一) 给

7、一方沃土,收一片蓝天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发展,每个受教育者是未成熟的状态,即未具备未成熟的潜力,教育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环境和适当的刺激,提供受教育者发展的条件,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断改造和转换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受教育者个体,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智慧和能力。因材施教就需要先识“材”,所以,如何快速、高效地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是教师因材施教之前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目前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同,学生课余时间接触计算机的次数不同,致使高中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学生之间多层次的格局。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层次性,尽量设置一些让全体同学都参与

8、的课堂预设,预设的教学梯度宜小不宜大、宜多不宜少,让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所食,有所满足,有所消化,这样就为学生开辟了一方沃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怎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那颗种子的土壤,检查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是教学能否成功生成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以网站作为工具来进行引导的,整个网站力求精简实用,网站截图如图1。图1【课堂导读】模块中分层次添加了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内容,学生能够在这个模块中明确适合自己课堂学习任务。【课堂评价】模块能够真实反应学生本节课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日后的课堂预设具有指导性。【作品赏析】模块提供展示成功

9、学生作品的平台,教师利用该模块能够对优秀学生作品点评,能够更好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BS交流】模块,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释惑的平台。【事件回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BBS交流】模块更多地反映了学生表达自己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需求、评论课堂教学的平台。出现了一些诸如“我要上网”,“我早就做好了,好无聊呀”,“给我们玩一会吧”,“以为我们是小孩呢”,“我真的不懂”,“老师你讲的太快了” ,最开始当我看到这些话时,真的想把这个模块关掉,但冷静之后,我发现,学生之所以敢写一些“放肆”的话,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署真实姓名,不知道教师可以通过管理发帖的IP地址的方法查找到哪

10、位学生发了哪些内容。这不是了解学生个性的最好手段吗?于是,每一节课后我都拿着学生座位表、学生机IP地址对照表一一了解每个学生发表的帖子,这对日后的学生个性类型的确定,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二) 宽容而不纵容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热爱源于对计算机游戏、上网的迷恋。在课堂中难免有个别学生偷偷玩游戏,上网络课时做一些与课堂学习不相关的事情。虽然这是个别现象,有些时候不会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效果,但是,“一燕不成春,多木可成林”,一旦发生此类现象,教师应该马上处理,不能纵容。在处理的时候教师要讲究技巧,内心要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外表态度要严肃认真、原则分明,同时给学生以改正的机会,杜绝类

11、似事情再次发生。(三) 投其所好,正确引导学生爱玩游戏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在处理玩游戏学生的时候,技术措施是必须的,课堂常规也是必要的。不过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分析一下学生的具体原因。在学生爱玩游戏的背后,肯定还有各自具体的原因。我们应该把问题消灭在源头。【事件回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爱玩游戏,喜欢操作计算机,对其它的学科都没有兴趣,而且非常的倔犟,后来我了解到其实这个学生父母也管束不了他。对于这样的学生一个好的引导方法远远好于一味的禁止。于是,我选取了“传道士过河”、“汉诺塔”等程序设计方面小游戏给他,每次都讲解每种小游戏开发目的,以及与程序设计的关系。最后我把他吸纳到

12、兴趣小组里,教他一些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给他提高题目的深度和难度,让他不断体会利用程序解决问题带给他成功的喜悦。他刚开始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监督来完成程序设计,到后来他热衷于利用程序来解题,兴趣也从游戏转移到了程序设计上了。这名学生一年以后参加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四) 情感,撑起学生自信的天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起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情感是学生素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重大影响。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

13、习任务,学习进步就快;反之,如果拥有消极的情感,就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会使他拒绝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反应,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既要营造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教学氛围,要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学生,又是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人格,用亲切、和蔼的方式对待学生。【课堂重现】在进行利用phtoshop来处理图片的课堂教学时,我发现一名学生无论他用了什么办法也不能够利用魔棒工具选取图片的指定部分时, 此时学生表情焦急,由于过度紧张导致学生不敢向老师请求指导,手里的鼠标漫无目的地点来点去。当我俯下身为这名学生指出不能实现的原因后,

14、我小声地问他可否愿意让老师将他遇到的这个问题向学生讲解,以免其它学生再被同样的问题困扰时,征得他的同意后我在课堂上说:某某同学非常好,他为我们挖掘出一个大家在运用魔棒工具时都会遇到一个困难,当我进行问题演示讲解时,我发现该同学听得格外认真,此时同学虽然红涨着脸,但他的表情已掩盖不住被老师肯定和关注的喜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继续关注这名学生,发现该同学操作能力越来越强,遇到问题也会勇敢地举手请求教师指导,课堂作业也完成的越来越好。(五) 兴趣激发,成功激励课堂上学生的成功和进步是该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

15、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见,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但却需要恰当的激发和肯定。激发需要掌握条件,当教师给学生获得成功的一个支点后,也就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激发成功的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像牧羊人一样将学生限定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方法的探索、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当学生自己获得成功后所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甚至会在课堂上接二连三地图2图3实现一个又一个成功。【课堂重现】我在上一节电子表格应用课时,设计了一个利用Excel清除电子表格背景、边框、字体格

16、式教学预设(原素材如图2所示,操作结果如图3所示),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设置单元格格式”来进行操作,以提高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的操作都是在践行我的课堂预设,当我巡视课堂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正常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而是利用Excel的帮助系统来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我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当我关注到学生这一飞跃性成功时,马上调整教学预设,邀请这名学生到教师机上亲自操作,将他的操作过程展现给同学。操作完成后,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鼓掌,但就在这时,一名学生红着脸站起来说:“老师我有另外作法”。于是,我趁热打铁也邀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当这位同学娴熟地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清除格式】命令来完成操作时,同学们的掌声更加激烈了。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因此,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结果性的成功以外,也要关注为成功付出努力的学习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