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设计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586320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詹天佑》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詹天佑》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詹天佑》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詹天佑》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詹天佑》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詹天佑》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詹天佑》教学设计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詹天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詹天佑爱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让学生领会读、写文章时,注意当时当地情况描写的好处。 、抓住重点段、句、词,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重难点: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直观形象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把“体会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时的动力”也就是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詹天佑有着常人所不可比拟的顽强意志,有着超人的杰出才华,有着吃苦耐劳,不怕生命危险的奉献精神,有着强烈的

2、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而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了解 :、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詹天佑爱国热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问:说说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例?写了哪几件事,列出小标题。 【评】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上节课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在老师定向的引导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课文的重点段,然后再从重点内容入手,去仔细品味、剖析围绕一个中心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每

3、一个事例,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览全局的作用。 二、指导读懂重点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教给学习方法。(出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步:出示思考题(见教法),指名读课文; 第二步: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三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 【评】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毅然,不怕、也不怕、精密、周密、一点儿、亲自、扛着、背着、攀山越岭、白天、晚上等等。让学生采用换词法、填补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思维训练,理解句意。同时,老师再用引读法,让

4、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要求严格和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想象出詹天佑为了修筑成功这条铁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心血。通过课件的出示,学生目睹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感受到詹天佑的工作严谨、一丝不苟。 第四步:在理解讨论詹天佑内心活动的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为中国人争口气”为什么就是詹天佑克服如此困难的思想动力呢?这说明了些什么?为此,我请同学读课文第二段,描写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

5、内容。通过分析重点词、句,如:“阻挠、要挟、嘲笑”,外国报纸对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评价“能在南口以背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旨在让学生明白:如此环境下,一个稍有良知的中国人,怎能不义愤填膺?于是本着为国争光的愿望和决心,本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不管困难有多大,任务是那么艰巨! (出示清朝时期旧中国的经济落后萧败景象)【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清楚地明白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口气的坚强决心,正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且本单元的训练项目“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学生也有了真正的理解,到此,突破教学难点,突出中心。并且通过课件出示让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感受当时的时

6、代背景体会詹天佑的不容易,感受到他的爱国之情,学生自身也受到爱国教育。 第五步:回读全段,概括段意。 、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抓重点词、句,讨论问题 回读全段,归纳总结。 、运用学法,自学五、六自然段 第一步:出示自学任务: 詹天佑还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的? 画出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以及“人”字形线路图。 第二步:应用“读思议读”的方法自学。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多媒体课件)【评】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现由“教”到“不教”,由“教学”到“会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并且合理的运

7、用了多媒体课件将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创举“两端同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这种枯燥抽象的文字表述变为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从而从中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并且兴趣得到提升,感情得到升华。三、回顾本节课教学要求,归纳总结【评】这一环节,首尾呼应,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至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总评】本节课,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分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1

8、: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品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

9、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所有这些都是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的兴趣,真正的体现了生本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