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584998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毕业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归庄的诗歌的思想底蕴 摘要:归庄是明遗民群体中的杰出的代表,一生忠于朝廷,以气节自励。诗歌风格悲怆极富真情和理趣,在诗歌的内容上则反映了遗民诗人的真实的心理历程,表现出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现实和遗民诗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态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研究的价值,研究归庄的诗歌有利于我们更世界好的体察明清易代之际遗民的精神和文学作品的发展的轨迹。本文将对其诗歌思想的底蕴进行简单解析,主要包括述志抒怀、渴望亲情与友情、恋花和嗜酒的情结等方面。 关键词:归庄;诗歌;思想底蕴 The poetry of Gui Zhuang connotationsName: Ran Dongdong Student

2、Number: 200940110128 Advisor: Zhou ChengqiangAbstract: Gui Zhuang is the outstanding repersentatives of groups of the Ming Dynasty.He is loyal to the Ming Dynasty all his life and inspires himself with moral integrity.Gui Zhuangs poetry has the languang simple,the style filled with grief,extremely r

3、ich in true feelings and principle interest and other characheristics, poetry has the language simple and beautiful, the style filled with grief, but in content then successfully reflected the hearts journey of the adherents of Ming dynasty, really displayed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soci

4、al and historical reality and the adherents this special crowd of grief mood, also had the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and the research value. Study of Gui Zhuangs poetry will help u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te adherents inner worl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ir literary

5、 works.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simple comment to his poetry thought connotation, mainly includes states the will to express feelings, the quest for the confidant,the love feelings of flowers and alcoholic drink and so on the aspects.Key words: Gui Zhuang;poetry ;thought connotation 归庄(16131673)

6、,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属江苏)人。是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书法家。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他是一位旷古奇才,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拥有惊人的天赋。虽然归庄才华出众,但是由于自己独有的性格,为人富有主见,个性和情感较为张扬,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取得科举考试的成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十七岁时与顾绛一同参加复社,后又参加惊隐诗社。崇祯十三年(1640)以特榜被召,鉴于国事日非,辞不赴,后于顾炎武共同参与反清复明的社会活动。国破家亡,加上多年的考试未中,内心十分的痛苦,多种因素的叠

7、加使归庄精神接近崩溃。晚年的归庄内心开始归于平静,在山水和酒花中寻找生活的寄托。归庄回昆山隐居,卖书画为生,拒不仕清,野服终身。后遭母丧,继而长子外出谋生,不知所终。“其秋传凶问,不详地与日”,遂愈癫狂,每日“纵酒狂歌,长篇短咏,挥洒淋漓”,往来湖山,谈忠义者以庄为归。归庄晚年致力于汇刻曾祖归有光全集,康熙十二年(1673)未竟而卒。归庄一生灾难重重,心中有酸苦却难以吐露出来。 他的诗歌流传到现在大概有两千多首,在他的诗集中,花和酒之类的诗歌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粗略的统计一下,大约有二百多首之类的诗歌。这部分诗歌反映出了政治历史的现状和表现诗人志向与心境。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

8、现实意义和题材的范围。归庄诗歌的思想的底蕴 一,抒情述志 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人到沧桑句便工。”诗人的创作和生命的轨迹完全是这句话的诠释。在烽火遍地,滚滚狼烟的现实面前,诗人个人人生的痛苦地经历,也是晚清的悲痛。可以说其诗歌就是历史的一定程度的反映,哀民生之多艰,倾注了自己一腔的深挚的爱国的情感。遭遇的坎坷,却给了诗人昂扬向上的主调,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动力。(1)、感念乱离,心牵国家 在归庄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国家方面的文章,有一些是晚晴社会颓败的事件,文人的习性等。诗人从一幅幅乱世的图文中,展示的是一幅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的图像。这类诗歌大多是诗人痛苦地内心的真实的写

9、照。国将不国,安能有家?诗人的性行和环境有着尖锐的矛盾。现实没有留给诗人太多的思考空间,所以诗歌成为此时诗人排遣胸中郁闷与抒发感情的媒介。凄凉的人生际遇和虽生犹死的生活状态,使诗人的诗歌有了更深一层的悲剧意义。在断发两首中,可以看出来: 亲朋姑且爱,逼我从胡俗。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伤乃父母生,毁伤贻大事。弃华而从夷,我罪今其赎。(其一) 华人变为夷,苟活不如死。所恨身多累,欲死更中止。高堂两白头,三男今独子。我复不反顾,残年安所倚?隐忍且偷生,坐待真人起。赫赫姚荣国,发垂不过耳。誓立百代勋,一洗终身耻。(其二)这两首诗是诗人在顺治乙酉(1645)年所作,其中对“剃发令”的坚决的不从,表现出

10、诗人内心的坚定地爱国信念和至死不悔的“大丈夫”的情怀。归庄的一生,志在复国。诗中的纠结不被理解的心情,是诗人无法言说的苦痛。一个孤独无力的战士,一个用实际的行动践行自己爱国心怀的归庄。诗人曾经说过:“我生不辰时,遭致多故,客非荆土,常动华实蔽野之思。身在江南,仍有大树飘零之感。”“大树飘零”出自后汉书中的冯异传,诗人用来说明自己故国沦丧后的亡国之痛,卒章显志,一颗时刻在流血的心在我们面前展示。这些感情在诗人的其他的诗歌中,同样可以看到,譬如晋江纪事稿本跋和次日和御史大夫练公解嘲。诗人通过歌咏他人,而喻自身的图志可见一斑。作为一介书生的归庄诚无愧,不畏惧任何的艰难,固守自己的节操。虽然如孤星一样

11、的顽强的抗争着,但是在明末清初的天地之间仍然是一股傲然的正气,映现于南北、漂浮于乾坤之间。堪称遗民部落的一股永远不会消失的精神气。诗人的英雄气概,是天下兴亡的精神的包袱的承载体,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一种骨子里面的爱国的浓浓的责任感。诗人的这种激愤的感情的抒发,决定了在诗歌中特有的酣畅淋漓和犀利逼人的风格。诗中的“誓立百代勋,一洗终身耻”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子的情怀,诚然爱国之情,难免不遭狗苟蝇营之耻笑。诗人责怪世之论者“不知国耻,苟活也”。在归庄的诗歌中有了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悲国、悲家、悲人的三维情感。(2),愤恨之气和英雄气概的抒发 归庄的诗歌因为其自身的悲苦的经历和内心的不平,表现出一种强烈

12、的“恨”、“悲”的情结,在悲哀中常常渗入无可奈何的凄凉和困境中呐喊的英雄的情怀。在这样的情感基调的所右下,他塑造的诗歌形象以内心的郁积的隐忍者和兴衰荣辱的桑仓感受者居多。在诗歌万古愁中,诗人直抒胸臆,极度的愤恨之气和压抑的情感如同烈火在燃烧,充斥着诗人的每一个神经。 痛痛痛!痛的是咏关雎颂徽音的圣母的抛首在宫门、没有一个老宫娥私悲棹。(片段一) 更可恨九衢万姓悲无主,三殿千官庆早朝,便万斩也难饶!恨的是左班官平日里受皇恩,沾封号,乌纱罩首,金带围腰,今日向庭贼投降的早。那如鬼如蜮的文人,狗苟蝇营,还怀着几句劝进表。(片段二) 一股不平之气,是遗民诗人的诗歌中最明显的感情的色彩,对世事的愤恨,源

13、于诗人跌宕起伏之后的一沉到底的人生的痛苦地经历。这样“神经”式的谩骂的口吻,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诗人曾经说过:“吾有无穷之恨,郁积于中,多发为诗。”(员门唱和诗序)。当然我们并不能说诗人是在无理的宣泄,因为愤恨之中的英雄气概,不甘雌伏的心态,何尝不是郁闷之气的一种伦理化的升华,而这恰恰是诗人个性特色在时代的反映,且看其诗歌我行: 枪口刀尖取次过,锒铛其奈白头何!壮心不分残年少,悲泣从来秋事多。世欲屠龙愁及我,人思画虎笑由他。端局每作中流想,坐看风冲起九河。祖狄之志,腾飞之想,英雄自命的之气充满诗中。诗人的好友钱谦益曾经说诗人“圣少狂言”,顾炎武在赠归高士中也有相同的称赞“读万卷书助帝王,檄

14、文一纸定地方”这都说明了诗人特色的英雄的气概,投笔仗剑之志是其思想的一个方面。任时光匆匆,尚不能消磨诗人的狂言背后的英雄气节的心志。(3) ,亦儒亦佛的思想挣扎与统一归庄的行为总是充满着不断地变动的系数,其本人曾经在不少的诗歌中说自己是“头陀”,可见归庄曾经一度出家。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归庄出家的原因似乎有无奈的“逃命”之嫌。诗人的“亡命为僧”,并非出自诗人自己的内心所想,是时局所迫。在昆新志中说自己晚年不能自给,寄食僧舍”,这种忽僧忽儒的出家方式似乎是诗人所特有的出家的方式。只有在明清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才有可能存在,才有可能被我们所了解。虽身在佛门,诗人并不能静心,其好友钱谦

15、益在归轩集中说:“于好佛,归公不好佛;余不好酒,归公好酒。”当然归庄不好佛,是不是归庄就不懂佛呢?相反归庄精通佛文,在其书千佛中;余素墨守儒家之学,亦诵佛学,心之所需。归庄一生,一直以儒者自居。然而佛与儒在归庄这里似乎得到了一种很好的统一。佛家的出世之教与儒家的治世之责是矛盾的,却在遗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明末清初的特殊的日子里,固守儒学,只能毫无出路,游神佛门的诗人却仍然志向伟大,不能不说不是时代的悲哀。在矛盾的痛苦中,归庄的内心还是羡慕佛门的生活的,其在与红云道:吾二十余年来,虽貌为头陀,犹难忘世。今则已矣,才既不展,身又不死,如在虎之口;既耻同流俗,又不能常往,如触藩之羊;是禅师如

16、异域外,不胜其自愧也。”国破家亡与功业理想的幻灭,英雄的迟暮,交织在诗人这个老者的内心,没有一点选择的余地。亦佛亦儒的挣扎,具有鲜明的时代的特征,是诗人心灵选择历程的一种曲折的反映。当清军南下的铁蹄,踏破了复国的梦想,作为儒家的士子,他们在自己的狭小的世界里面找不到了自我,于是只能逃亡人生的彼岸的精神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令人痛苦和烦恼,甚至都有生命的危险,彼岸的世界里面诗人可以找到自己片刻的安静。当然,这其实就是把宗教当成自己的外衣,一把临时的“保护伞”。所以,与其说诗人是佛家的方外之士,不如说是为了自己人格的健全,是灵魂的最佳的归宿。佛与儒的统一是思想的面临现实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首先在诗人自己的人格上树立起了一座丰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归庄也是自己人生的胜利者,最起码在思想上找到了出路。当然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