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5814745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像与演播室技术课程理论知识要点1. 纪实性是摄影画面的本性。 12. 摄影画面是用可视的形象有选择性地反映生活。 23. 摄像画面与摄影画面的主要区别是:运动画面与静止画面。 24. 电视画面的特性中,具有电影画面无法实现的巨大优势是同时性。 25. 电视画面时间特性的是连续性。 26. 画面创作的前提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思考、评价。 37. 摄影者应具备的独特能力: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捕捉能力。 38. 摄影就是利用摄影工具把变化中的人物、 景物、事物、 事件以及镜头前客观存在的一切 实体拍摄在胶片 (或磁带)上, 获得静止的画面或连续运动的屏幕形象,形成再现生活 的画面。

2、 49. 摄影艺术表达形象的直接性,给摄影创作提出的特殊要求是: 7(1)再现可见的世界;(2)避免用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概念代替画面,也就是必须用具体化的形象思维;(3)要克服摄影表达形象的局限性,力求画面形象的典型性、概括性、启示性和多义性;10. 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 选择和安排, 以塑 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911. 摄影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912. 电视画面依附于立式横向的矩形电视屏幕之上, 这就决定了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属于平 面造型的艺术。 913. 电视画面的结构中心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即构图的趣味中心。 914. 摄

3、影构图的目的: 9(1)运用画面的形象生动有力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2)把生活中一般的、个别的、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艺术整体;(3)传达某种思想和感情。(4)摄影是靠画面来“达意”的。15. 框架结构的作用: 11(1)通过框架对被摄物体景物作不同范围的截取,构成不同的视觉样式,形成电视景别;(2)框架构成了被摄景物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及景物与框架之间的不同格局;(3)框架为电视画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底;(4)形成画面内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趋势。16. 镜头内部的处理,也就是构图因素的处理。 1217. 组成一幅画面的因素有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 1218. 主体是画面存在

4、的基本条件。它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控制全局的焦点。 1319. 衡量画面构图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准是主体突出。 1320. 主体在画面中的作用: 13(1)表达内容的中心(2)画面结构的中心(3)画面的趣味中心21. 电视画面受四边框架限制,把人的视界同大自然明显地隔离开来。 1322. 画面中常用的安排主体的方式、方法有 V 型线条法、井字构图法、 线条会聚法、 S 型线 条法、垂直三等分法。井字构图法安排主体接近于黄金分割线。 1423. 井字构图法安排主体接近于黄金分割线。 1524. 画面确立主体之后,整个画面就要以它为支点,其它诸因素就要围绕着它来配置。 1625. 主体的表现有各种不同

5、的形式, 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的表现; 一种是间接 的表现。202126. 突出主体的方法: 23( 1 )构图处理:将主体安排在观众视线最易集中的画面部位,即“黄金分割”线上,黄金 分割点附近的四个视知强点上。暗背景衬亮主体,亮背景衬暗主体。(2)色彩配置:主要是运用“对比”与“和谐”的手法突出主体。万绿丛中一点红。(3) 焦点虚实:通过调焦控制景深范围,在虚实对比中,突出主体的“实”像。(4)动静 对比:以动衬静,以静衬动。27. 间接处理主体,在表现形式上的方法: 2324(1)通过线条的变化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线条的伸展或走势逐渐运动到主体身上。(2)通过虚与实、动与静的变化

6、渲染主体。(3) 通过光线的变化调整观众的视线注意力,将观众的视觉兴奋点由 “面”集中到点 “上”, 也就是主体所在的位置上。28. 陪体与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对象, 能烘托陪衬主体, 让观众正确理解主体思想, 防止画面产生歧义,陪体能够帮助观众了解成像时现场情况和更容易理解画面中主体的神情、 动作的内在涵义。陪体能点明主体的职业特征,让观众正确理解主体的“所作所为”。26-2829. 陪体的间接表现是指陪体不直接地出现在画面上, 在观众欣赏画面时, 自然而然地出现 在观众的想象之中。 2930. 在画面中起提示、引导作用或起暗示作用的某种物体叫媒介物。2931. 前景在画面构图造型中的作用:

7、3236(1)前景可陪衬、烘托主体,使主题内容的表达更为完美深刻、准确透彻。(2)突破画平面二维空间的限制,表现空间感和透视感。(3)渲染现场气氛,赋予时间特性、季节观念和地方色彩。(4)前景与主体形成画面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可以加强画面的视觉语言,为更深刻地表达 主题思想提供可靠的依据。(5)富有装饰性作用的前景可以美化和装饰画面。32. 前景有时像文学作品中的开场白, 它能够交代事物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季节, 以及在 怎样的一个地理环境之中。 3433. 在实际拍摄中,选择和利用前景应注意: 38(1)选择和利用前景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主体的表现,同主题要配合得当;(2)前景线条结构要与主

8、体相呼应,方向要尽量一致,形式要尽量完美,起到美化画面的 作用,不要让观众感觉到是多余的,是给画面带来的额外负担;(3)前景的运用要注意整个画面的完整,不可破坏和分割画面。34. 简化环境和背景的方式方法: 45(1 )注意拍摄角度的选择和变化,避开主体周围一些杂乱线条。(2)可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上的长焦距镜头。(3)选用合适的光线。(4)利用合适的环境条件。(5)利用“运动”产生的虚与实的变化,强化画面效果。35. 空白的作用: 47 51(1 )突出主体,是空白的主要作用与任务;(2)空白是产生意境、帮助联想的条件;(3)画面留有空白,有助于感受主体运动。36. 画面空白处理的主要依据是人

9、的视觉习惯和心理要求。 5337. 画面均衡是指经过艺术处理的画面构图所具有的那种稳定、完整、和谐的感觉。 5538. 开放型构图: 表现为主体空间的不完整性, 主体形象被画框作了非传统性的切割, 破坏 了形象的整体感,从而也导致不和谐和突兀的观赏感觉。 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了 一种新的视觉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心理联想, 使画内空间在形式感上向画外空间开 放和延伸。 58 。39. 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的特点: 58(1)封闭式构图也叫 “完整构图” ,是一种符合传统古典美学标准的构图方式。封闭式构图 中画面所表达的信息较完整,不需要借助外界的信息来补充, 在构成上讲究完整、 均衡、

10、黄 金分割。(2)开放式构图也叫 “不规则构图” ,打破了传统构图的完整性,有意识的追求机动灵活并 具有现场感的画面方式, 与化外空间相结合, 化名内容有向外延伸和扩展的趋势, 又不完整 的形象出现。没有固定的创作公式,在拍摄上相对自由。40. 一般而论, 固定画面都应尽量使用三角架来拍摄, 以防肩扛拍摄造成的不稳定情况。 6041. 固定画面所能够强化和表现的客观性, 非常有利于纪实类节目的画面客观记录和纪实性 表现的。 6042. 固定画面在电视造型中的局限和不足有: 60(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3)固定画面对运动

11、轨迹和运动画面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的表现;(4)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5)固定画面由于单一画面的框架限制,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的记录和 再现一段生活流程。43. 画面内部运动是一种运用得较为普遍的表现动感的方法。 6144. 运动摄像的三种形式: 61(1)摄像机在固定视点上拍摄运动对象(2)摄像机在运动视点上拍摄运动对象(3)摄像机在运动视点上拍摄静止对象45. 在新闻摄像中,跟镜头所表现出的摄像机追随人物和事件的画面造型效果是主观性镜 头。 6446. 运动镜头的构成是起幅运动落幅。 6547. 影响被摄物体运动量大小的因素有: 66(1)被摄物体的

12、运动速度;(2)快门速度;(3)被摄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镜头光轴的夹角;(4)被摄物体离摄像机机的距离;(5)镜头的焦距。48. 散射光、顺光拍摄,动感和画面的虚晃线条不明显,缺乏气氛和动感。 6649. 拉镜头中环境范围由小变大。 6550. 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6851. 横向移动拍摄常常是表现主体的侧面,能使主体运动的线条得以充分展开。 6852. 后移动拍摄能表现被摄体正面特征。 6953. 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 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合一, 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 镜头。 7054. 曲线移动较常用的有半弧移动、直线加弧线运动、圆

13、周移动。 7055. 角度就是镜头拍摄时的视点。 7456. 在电视新闻片中,采取正面结构形式,更多的是为了强调庄严、隆重、肃穆的气氛。 7957. 在人物中景或多人物画面中, 侧面结构形式适合于表现人物间的情感的交流, 并能很好 地表现某种情节或细节,能完美地表现和交代人物的身躯姿态。 8158. 利用侧面角度拍摄人物间的交流, 需避免由画面内部结构对称所形成的 “平分秋色” 局 面。 8159. 斜侧面角度的作用: 82(1)能弥补前两种结构形式中出现的不足,化平行线条为斜线条,消除画面的呆滞,形成 画面中物体大、小的对比;(2)有利于表达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立体感;(3)充分利用了画面对角线

14、的容量,使一些延伸线条在画面中保留得最长,有扩充和伸展 空间的作用。让观者走进了环境、 走进了画面中60. 背面结构形式拍摄的画面拉近了观者与画面的距离, 的人物,加强了观者的“切身利益”感。 8561. 背面角度拍摄的作用与长处:8586(1 )具有很强的参与感;(2)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悬念效果;(3)具有借“实”写“意”效果;(4)背影能够微妙含蓄地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62. 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 是电视节目运用 得最为频繁、最为普遍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 8763. 主观性角度是一种模拟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8764. 拍摄高度

15、的变化依据人们观察景物的视觉特点, 一般分为平角度、 仰角度、 俯角度和顶 俯角度拍摄四种形式。 8765. 拍摄大场景以风景为主的画面防止和避免地平线平分画面的方法:89-901 )平面关系结构为立体结构,打破平面线条分割,人为加强画面透视对比。有效的方法 是充分利用前景,抑制地平线无限制地横穿画面;(2)分散观众视线的注意力,在地平线上有意选择一些高低不平的物体,如山峦、树木、 岩石、云彩等, 可减弱地平线平分画面的力量,就像音乐中抑扬顿挫富有变化一样。同时还 可选择并利用水中倒影,淡漠观众对于地平线的印象,求得画面的和谐;(3)利用画面中由近及远所形成的线条变化,引导观众视线进行运动;(4)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有曲线变化的人或物进入画面,形成地平线的直线条与人 或物的曲线条的对比,在对比中找到画面和谐的契合点。66. 仰角度拍摄的长处: 91(1)在构图上能有效地突出画面中的被摄体,净化环境和背景。(2)在创作上具有某种歌颂、赞颂之感。(3)仰拍具有潜在意义和暗喻色彩,能给人们象征性的联想。67. 俯角度拍摄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觉, 不利于感情上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