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580635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 人物形象。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 所表达的情感。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资料助读(PPT呈现)1.文学常识一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2、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2.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 1941),印度作豕、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二、远望新月新月集第一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PPT呈现)新月集把我们“带到秀嫩天真 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这个儿童的天国便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国。”诗人把儿童比做“新月”,预示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新月集创作背景:(PPT呈现)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

3、,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一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作者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 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对他的打击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过作品把爱的光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满含着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这一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理解泰戈尔借助作品所传达出的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深情緬怀,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三、赏读金色花活动一:读一读1. 齐读课文选几位学生评价全班齐读效果。教师点拨*朗读的

4、整体基调:温馨、活泼、亲切、甜蜜。2. 深情朗读每位学生先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选几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落(把朗读和文意理解融为一体),并根据其朗读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指导。注意:教师指导过程中,适当穿插自己的范读和学生集体朗读。朗读的目标是:要能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关于读出画面:*的画面感很强,画面之间可以作稍长一些的停顿,以给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每一个画面呈现时要能读好轻重、缓急、起伏,以突出镜头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叶”“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强调。关于读出形象:孩子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要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活泼、撒娇来。(文中出现了“笑嘻

5、嘻”“暗暗”“悄悄”“小小”等 叠词,要读出孩子说这些词语时天真调皮的语调。)母亲的形象是圣洁的、温婉的、慈爱的,要能用舒缓的语调、舒展的情绪读出一个做祷告、读圣书、爱孩子的圣洁母亲的形象。关于读出情感:读出孩子在调皮中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情。读出妈妈说“你这坏孩子”时的丰富的含义。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主旨;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

6、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2、难点:合作探究,鉴赏诗歌,利用想象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圣诞节引入母亲节,那天你是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学生自由说)我们都是嗷嗷待哺地从母亲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一张卡片、一次洗碗或者仅仅是一朵鲜花(根据学生地回答而定)都是我们对母亲地一份感激。有同学送了红色康乃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学生:代表母爱)那么每个人都会送母亲康乃馨吗?未必如此,比如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就送了什么呀?(金色花,课件显示金色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7、:1、赏金色花,走近作者,了解文体。生回答,师补充。2、师明确学习目标。3、请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同桌讨论交流,扫除文字障碍。4、请同学们听读录音,希望大家在体味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把握好语速、节奏和重音。5、师强调字音,识记字词,请生自由放声朗读。嗅(xi)衍(yn) 匿笑(n) 祷告(do)6、刚才我们再一次地朗读了这篇散文诗,请同学们概括出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几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生:回答(略)师:明确。开放花瓣; 投影书页; 现身牛棚7、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天真、调皮、机灵、爱撒娇、可爱、活泼妈妈:慈爱、善良师:那么,这篇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8、呢?生:回答(略)师明确:舒缓的、温馨的、深情的8、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下面举行朗读比赛,男女生各推选出一位代表,任选两到三个自然段来有感情地朗读,其余的同学请用你的掌声来打分,好吗?师:点评(鼓励、赞赏)(三)、品味赏析,合作探究:小组质疑、探究、对话说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产生疑问,主动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小组探究,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同行,与作者的心灵同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的生成。师:假如那个天使般的孩子从印度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有话要对他说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采访他吗?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对话。生:(1)

9、小组合作交流(2)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成果问题预设:(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师明确:(1)可以想到,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2)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陪伴着妈妈。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3)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四)、想像练习,口语表达:*借助“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

10、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假如你也变成了金色花,你会帮妈妈做什么事呢?另外,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展开想像,你想变成什么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让我们来说说心里话。请以“妈妈,我想变成,当你的时候,我”的句式说一句话。师小结:作文的时候,新奇的想象加上美妙的表达,加上真挚的感情,就能收获佳作。(五)、拓展延伸:那个好奇的孩子来到我们的身边,他可能也有满脑子的疑问想采访我们呢,他想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关母爱的诗词、名言、典故一定很多,你能告诉他一点吗?古诗鉴赏:孟郊游子吟感受母爱(齐读)(六)、总结:是啊,古今中外,“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

11、题。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感受到了母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更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人教版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优秀范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

12、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

13、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二、听读感知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3、 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明

14、确:舒缓、深情三、朗读品析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笑 罗摩衍(yn)那B、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焦急的语气。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