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5801522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4.江苏高考)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解析:1.C 2.A 第1题,由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可知该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应为地势较高的山地,所以顺着山地

2、峡谷进入的山间开阔地应为山间盆地,不可能是山前平原或平缓高原。第2题,“桃花源”为世外桃源,由于地处河流源头,山地深处,地理位置偏僻,不受当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2014.海南高考)如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完成35题。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5河流穿过平行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3.A4.B5.C第3题,河流一

3、般是从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大,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因此A正确。第4题,通过读图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B项正确。第5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流向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改为穿行,因此A、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2014.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67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

4、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6.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7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6.C 7.D 第6

5、题,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GDP最高,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是最大,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海,B、D项错误;根据表中前两列数据可以判断C项说法正确。第7题,结合表格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青海的科技水平在四个省区中最低,所以其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条件最差;河南的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指数最大,说明其水资源压力在四省区中最大,所以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大,所以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差;黑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人均耕地最多,且水资源条件较好,所以其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2014.安徽高考)2013年

6、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 B、C、 D、 9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区迁往区B铁路建设成本区一般大于区 C商业网点密度区一般大于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区解析:8.D9.A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图中显示了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第8题,图中显示,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有山峰,表明该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带,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区面积较小,且主要分布在

7、沿河、沿湖地区,尤以长江沿岸分布最广,应为城市化地区;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应为农产品主产区。第9题,安徽省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主要由区迁往区,故A项正确;一般来说,铁路建设成本平原小于山区,区成本小于区,故B项错误;商业网点的密度城市大于乡村,平原大于山区,区密度小于区,故C项错误;安徽省承接的省外转移产业主要为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化地区,即区,故D项错误。10.(2014.上海高考)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问题。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

8、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解析: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图示山脉,可推知地形、土壤特征。在气候暖湿的大河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大量发展水稻种植业,这里也成为人口和城市的集中分布区。答案: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

9、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11.(2014.上海高考)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北海岸线的特征。第(2)题,北岸易受侵蚀的原因从地

10、偏偏向力和主导风向上分析。第(3)题,由图中交通线的分布可知,北岸交通线离海岸较近,南岸较远,并由此分析在建设过程中分别注意的问题。答案:(1)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3)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

11、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2题。(双选)1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A热量更丰富B地形更平坦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解析:选BC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该地的纬度较高,水热条件比不上纬度较低的丙地,但该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解析:选CD本题考查提高农作

12、物单产的途径,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乙地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会增加玉米的总产量,但不能提高单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不能提高单产。(2013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1315题。13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解析:选D本题以东北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日出时间判断,昼夜长短分布,内、外流区分界线以及河流凌汛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甲地虽然位于我国的最东端,但由于纬度高,冬季白昼短,故日出时间晚;漠河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内、外流区的分水岭是阴山;松花

13、江干流纬度高,有结冰期,且自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流,所以可能出现凌汛现象。014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解析:选A本题以东北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东北平原地势、气候、农业生产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辽河干流向南流并注入渤海湾,松花江干流流向东北,可以判断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季为雨季,伏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地广人稀,有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5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

14、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16(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3分)(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原因有_。(3分)(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