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二脉循行规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5798746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督二脉循行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任督二脉循行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任督二脉循行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任督二脉循行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督二脉循行规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内容主要见于灵枢经脉、素问骨空论、灵枢逆顺肥瘦等篇。现将二者的循行规律及为病特点分别论述如下。循行规律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十二经脉有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会;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部内脏与手三阴经交会。交接规律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在上

2、肢末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足手阴经在胸部交接。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头面部的分布:手足六阳经均行经头面部。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上达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均行达头面之深部或巅顶。四肢部的分布: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躯干部的分布: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

3、于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面。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循行于躯干胸腹面、背面及头面、四肢,均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每侧十二条。其分布基本上是纵行的。左右两侧经脉除特殊情况外(如手阳明大肠经在头面部走向对侧),一般不走向对侧。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首尾相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

4、,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如环无端。与脏腑、官窍的通联规律十二经脉中,每一经都分别属络于相为表里一脏和一腑,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等。与目系相连的有足厥阴经、手少阴经;交会于目内眦的是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交会于目外眦的有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进入耳中的有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环绕口唇的是手、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连舌的经脉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进入齿中的是手阳明经,足阳明经;入喉咙的经脉有:手太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任督二脉循行规律任督二脉是奇经八脉的主体部分,任脉循腹而行身之前。起于小腹之胞中,下出会阴,沿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

5、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其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根据素问骨空论的记载,督脉循环路线有三条,即:其一,起于少腹部胞中,下抵阴器至会阴部,经绕臀,与足少阴、足太阳经的中络会合,贯脊属肾。其二,与足太阳经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头顶部,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颈项,循脊柱抵腰中入络于肾。其三,从少腹胞中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进入咽喉部,至面颊,环绕口唇,抵达目下中央部。参考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的记载,以及针灸甲乙经在此基础上补入的“上巅循额,至鼻柱”一段,与素问骨空论所述有出入。一般认为素问骨空论的主要

6、精神,是说明督脉与任脉、冲脉、足少阴经、足太阳经在循行路线、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上有着密切联系,而后世所宗为难经的记载。加之太素有“督脉起于下极之输为阳脉之聚”的论述,奇经八脉考明确指出:“督脉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因此,督脉的循行规律应以身后为主,在头、背与各阳经广泛联络,总统诸阳,如十四经发挥云:“督脉督于后”、“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结合内经难经论述,可以认为,督脉的循行除上述三支脉外,其主干应为:起于少腹下的会阴部,沿脊柱向上分布至项后风府处,入脑,上行巅顶,沿头额下达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为病特点十二经脉为病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十二经脉受邪,经

7、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手阳明大肠经受邪,可见齿痛、颈肿等症。其次,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有关,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胸满、喘逆等。再次,一经受邪可影响他经,如足少阴肾经病证可见烦心、心痛、黄疸等症。任督二脉为病特点任脉的为病特点,主要为妇科病症。如素问骨空论所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脉主身前之阴,称“阴脉之海”,主胞胎,与肝脉相系。故任脉不通,肝经气滞,则睾丸胀痛,疝气。任脉起于胞中,气血失养则宫寒不孕,带下色白。督脉的为病特点与其循行规律密切相关。第一,主脊髓病。督脉行于脊背,经气不利,可致脊背强直、角弓反张等。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第二,主脑病。督脉入络脑、贯心、属肾。脑为髓海、元神之府,心主神明,肾藏精生髓,故督脉为病可见癫狂、痫疾、健忘、中风等神志病变,以及头痛、头重、眩晕等头部病症。灵枢经脉又云:“督脉之别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第三,主生殖及二阴病。督脉起胞中,出会阴,系廷孔,贯肾,并足少阴、太阳经。故不孕不育、癃闭、遗尿、痔疾、冲疝等病症常与督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