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5787885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引 言12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过程12.1 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12.2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23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63.1 思想渊源分析63.2产生和利益主张分析63.3前提假设、分析方法分析73.4贸易基础认识分析74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问题74.1 我国外贸发展总体状况74.2 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85基于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95.1立足现实,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95.2依据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重视规模经济作用95.3培育和发展贸易的要素基础105.4发展高层次产业内贸易

2、,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105.5进行外贸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多元化105.6大力支持战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结构升级115.7发挥政府作用116 结论11致 谢13参考文献14摘 要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新的变化已难以做出有力的解释,出现了以竞争优势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的国际贸易理论。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总额和增长率均高于GDP发展速度,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频繁。针

3、对新的经济环境态势,为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更加平稳、长远,从而有效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现实外贸经济状况,以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新要素论、国家竞争优势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产业内贸易论为代表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出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启示。关键词: 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新理论 政策启示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s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with sciences and technol

4、ogys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structure of goods trade and the local distribution has also had the very sweeping change.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resource endowment eheory as represented by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on

5、international trade had not effective explanations this new change, there has becomede to compititive Advantages,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rade theor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Foreign trade volume and the rates are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of GDP sinc

6、e China accession to WTO, th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creasing degree enhances day by day, Chinas gradual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foreign econom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re becoming frequently. Polygonatum for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to cause our country foreign tra

7、de development to be steadier, long-term, by the effective impetus economy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ality of China foreign trade economic conditions, to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economies of sca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new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8、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rade within industry, as represented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then propose a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revelation .Key word

9、s: Foreign trade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mplicationsII1引 言从重商主义至今,国际贸易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以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等为代表的传统贸易理论发展到以竞争优势论、产业内贸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论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二战以来,在新贸易理论指导下,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高科技行业产业的扶持与资助力度;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政府和企业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以支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如美国政府国防采购资助航天航空、信息产业;日本政府与工业联合研究半导体、重化工新技术等等;在

10、“保护幼稚(高科技)工业论”下,发达国家争相扶持高科技产业发展与贸易,以取得优势、获取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但是,我国外贸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面对和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贸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增强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必须研究国际经发展新动向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虚拟成果,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外贸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背景阐述和分析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启示。2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过程2.1 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1.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探

11、索开始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重点在于商业领域,形成重商主义学说。到18世纪,国际贸易理论发生深刻变化,以斯密与李嘉图为代表创立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斯密以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创立绝对利益说。他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有绝对劣势产品,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更好的促进分工与交换,使每个国家获得最大利益。其理论固有正确之处,但前提条件是各国都存在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条件。若一个国家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没有优势,那么这个国家可否参加国际分工?对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加以解决。比较优势学说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

12、比都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在这两种商品上处于劣势,只要这两种优势与劣势程度不同,两国仍有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的可能。一国生产和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即“两优取其重”,另一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两劣取其轻”,那么两国在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仍可使两国获得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社会福利的好处。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说无法回答的问题,但造成各国在生产同种产品上成本差别未说清楚。2.1.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之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随之产生。赫克歇尔认为技术差异之外,还存在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13、而最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禀赋状况不同和使用要素的比例不同,提出了建立在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比例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俄林以及萨缪尔森在俄林的基础上倡导的要素禀赋说(H-O-S理论)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认为:由于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商品。即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此理论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富度要素禀赋使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总之,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从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及资源禀赋等差异方面揭示了国际贸易发

14、展的原因、机理和利得。他们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策主张使各国提倡自由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通过这种生产与贸易,不仅可以提高各国福利水平,使产量最大化,还可以改善各国收入分配状况。2.2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相对扩大,制成品贸易比重上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越来越大等。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说已难以做出有力的解释,特别是“里昂惕夫之谜”中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战后美

15、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与许多国家贸易模式相吻合的要素禀赋论相矛盾的结论,使得经济学界震惊之余掀起探讨和解释其的热潮,出现了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要素反向论等学说,极大的促进了战后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的发展。先后出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部分阐述:(1)基于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论的国际贸易理论 1)基于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经常与规模经济相伴出现,是指少数企业生产具有差异性的同类产品市场,即垄断竞争市场。其存在一定的垄断因素,如企业的进出存在障碍,产品虽属同类,但存在不同效用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市场结构包括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垄断竞争市场,少数几家相互依存的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品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新的基础;国家之间规模经济和要素禀赋差异越小,贸易以规模经济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差异越大,产业间贸易就越显著;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国际贸易受到运输成本与关税壁垒的影响,贸易结构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对象。市场结构决定了行业竞争程度和贸易形式,因此依据国内外市场结构状况制定贸易政策,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以最大程度保护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