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有助于创新思维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577405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育有助于创新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音乐教育有助于创新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音乐教育有助于创新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育有助于创新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育有助于创新思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育有助于创新思维一、21世纪新课题:全脑教育刻不容缓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被培养者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坚实的专业技能、强烈的创新激情, 而且还要具有综合的智能和创新能力。它是创新基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个综合培养过程。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欲望、宽厚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能力、 丰富的联想想象和活跃的创造灵感等明显的特征。创新思维不是天赋的,它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后天教育的结果。创新思维 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反复交替的结果,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结合的产物,是潜意识与显意识 互动作用的构成。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是显意识脑(称为语

2、言脑),它的功能主要是支配着人的抽象思 维,包括语言、计算、运筹、理解、判断等;人的右脑是潜意识脑(称为非语言脑),它的功能主要 是司管人的感知、记忆、时空定位、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特别是情绪情感,因此通常被称为艺 术脑、本能脑、音乐脑。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重视左脑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作 用的开发:过度重视抽象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其结果是左脑负担过重,而右脑却较 多闲滞,使全脑智力的开发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全脑智 力,已成为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脑科学研究、脑革命、全脑教育已是整个人类 面对

3、的当务之急。二、音乐教育:激活大脑反应功能的最佳途径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各个学科教育都在寻找和探 索适合本学科的快捷、高效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手段。音乐教育,以它独有的特殊优势,成为培养 创造思维的得天独厚的最佳途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是以有组织的乐音创造音乐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 感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随生随灭,使音乐 呈现出非视觉性、非语义性的特征,因此音乐也便呈现出多解性。音乐的这种特征,需要通过主体的 联想想象,音乐与情感变化的复杂对应而产生共鸣。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音乐对人们右

4、脑的激发活化, 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对求异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创造是人类一切活动中最高级最复杂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条件首先是想象。想象是创 造的细胞,想象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培养想象力和开启智力金钥匙 的音乐教育,它是以音乐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通过音乐艺术对人脑产生作用的。1. 音乐教育中的乐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形式来完成的。丰富的乐思是通过 多种多样复杂的手指活动和音乐化的心理要求使右脑神经接受一定程度的刺激,从而产生兴奋,激活 神经系统的传导功

5、能,进一步使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特别是手指活动和音乐心理活动的协调,更使 直觉、想象在深层次上得到开发。2. 在乐器学习过程中,强化了指尖的训练。科学实验表明,通过对指尖的强化训练可使指纹神经 感应产生灵敏的感受力,并发挥出超能作用。一般人的手指只能对5mm突起产生感觉能力,距离分 辨力是3mm;而在强化训练后,可对1mm产生触知觉,同时距离分辨力亦可达到1mm。此时的手指 似乎真的一下子成了人们的”眼睛”,产生触觉思维。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乐器的学习中,通过对指 尖的训练可以激发、活化大脑,从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音乐乐器训练中的左手训练,可以使指 尖灵敏,双手以至全身协调,在与音乐的节奏

6、、旋律的配合中,使思维与技能相辅相成,迅速得到增 长。3. 在音乐技能训练中,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大大激发大脑的整体协调能 力,特别是通? quot;体态律动”和”立体化节奏”等训练,更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使人体与 左右脑严密协调,使大脑各运动中枢建立深入联系,加速信息交流,产生新异组合,形成灵感思维, 进而提高了大脑整体的反应功能,使其更加机智、敏捷。4. 音乐以它特有的属性赋予右脑无穷的想象。人们通过音乐进行中的多层次变化,诸如:力度的 强弱、音色的多变、旋律的起伏、节奏的急缓等来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展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联想 和憧憬。同时,借助音乐欣赏时的特殊

7、思维来满足自己幻想能力上的需要,使音乐教育成为创造性的 劳动。5. 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对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层面、夯实知识基础,有着重大作用。 同时,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可以将音乐内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 塑造人的灵魂、健全良好人格及智力因素(感知、记忆、观察、思维、创造力)和非智力因素(情感、 意志)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三、创新思维的培养:应重视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少儿期是人接受音乐熏陶与感受的最敏感阶段,也是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的最佳时期。 人在学龄前,其语言中枢尚未完全成熟,更多的是以右脑为中心来观察、感受事物,以形象思维来认 识周边和世界。因此

8、,对于早期智力开发,增进脑发育,实施音乐教育无疑是一个最佳时期,这已为 人们所认同,毋庸置疑。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音乐教育对人在学龄后,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创造思维 培养的功能与作用。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正值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神经系统此时也更趋于完善,大 脑的功能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认知活动也相应提高。对音乐学习,从好奇、纯真向情感满足发展, 并逐渐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发展和智力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周边及世界的认知从 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识记逐步过渡到理解识记时期。此时,青少年的思维格外活跃, 创造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个性特

9、征也更为突出。特别是进入青春期高峰,伴随着生理发展与心理发 展,他们时常被矛盾交错所困扰,对各种事物的反应敏感,情绪易于波动。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 对音乐的学习从偏重旋律转向了同时偏重音乐内涵,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力明显增强,对音乐蕴含?quot; 美具有了一定的感知和判断。步入高中阶段之后,伴随着大脑发育的日趋完善,他们心理发展也趋 于平稳。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认知及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深刻、成熟,并由这种欣赏、认知和情感体 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衍发出对周边、对社会的某种责任、义务或想象、追求。音乐教育伴随着青少 年的成长,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其不同的年龄阶

10、段, 依据生理、心理的不同特征,因势利导,实施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 幼儿时期主要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接触简单的乐器、音乐游戏等方式进行音乐技能基础教育 或训练;六岁后,可逐渐施之以听辨、模唱、歌舞演唱、体态律动、立体化节奏等音乐与智力有机结 合的科学训练方法,以提高大脑反应力的敏锐性;十二三岁后,可以逐步增加音乐欣赏、即兴编曲、 合奏合唱、配乐诗文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学生 的直觉思维、联想与想象,实现促进他们的左右脑发育,在手脑协调活动中使个性与心智得到均衡发 展之目的。2. 在紧张的学习与思考中,可以采用舒缓、优美的音乐做

11、背景,使学生在体会音乐从有到无、 从无到有的循环交替中,感受音乐在潜意识与显意识中的特殊作用,从而可以排除其它噪音干扰,克 服无关信息,净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思考的积极深入。同时,还可以通过音乐的隐现, 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在信息的交叉点上,拓宽视野与思路。3. 音乐的声波还可以对大脑起到理疗功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欣赏健康悠扬的音乐,用美妙 的声波刺激大脑中枢,激发脑欧释放,可以缓解紧张与烦躁,消除疲惫,调剂心态,产生良好恬静的 情绪,促进思维、强化记忆,为创造性活动的闪现与发展提供精神基础。4. 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教给学生几部音乐作品,而是给他一个机会,教他一种方法,从

12、而使学生学会自由、质朴、自然、真实地去感受、去反应、去表达所见、所想、所知。把音乐教育中 所形成的能力延伸到其它领域,推进综合能力的形成,从而产生积极有利的迁移正效应,满足他们本 能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为青少年今后一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正如 音乐教育家们曾说过的那样:进行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实践证明,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创造思维的过程,是对学生潜能开发的过程,是把凝固的文化 激活的过程。音乐教育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任何教育不能替代的。这是为现 代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的教育规律。我们应该积极地对这一教育规律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自觉 地运用和发挥音乐教育这一独特形式的特殊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