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574729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德医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德医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德医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德医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德医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德医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德医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德医风 一代医学大师吴阶平先生曾说过:“做好医生有三条要素:一、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二、精湛医术。三、服务的艺术,即床旁艺术。”这三要素中,第一个要素讲的就是医德。三国时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术高明,给穷人治病从不收钱。被治愈的病人无以为报,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杏树就有十几万株,蔚然成林。这就是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杏林春暖”。现在虽然医患之间有着不和谐的声音,可我想,只要我们有高尚的医德,本着为病友排忧解难的目的,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最终必将会赢得病友的尊敬和爱戴。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已达到历史上的“冰点”。有数字显示,医患纠纷

2、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5年中国医师学会日前发表的中国医师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医患纠纷增加,医患矛盾加剧,医生对执业环境总体满意度不高。没有和谐医患关系,就谈不上和谐医院,甚至对构建和谐社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从医德入手。医德是医务人员自身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高尚的医德能造就良好的医患关系。我国古代儒家强调医以德为先,医生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以“博施于民,泛爱众而亲仁”为目标,成为掌握“仁术”的良医。内经有“医患相得,其病乃治”,主张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尊重病人、关怀病人,建立医患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医德作为一种特殊

3、的社会道德形式,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健康给予切实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尊重人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身为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这种奉献体现在医德的伦理自觉。德国著名医学家胡弗兰德在医德十二箴中开篇就指出:“医生活着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性质所决定的。”我国古代学医的弟子出徒时,老师一定送他两件礼物:一把雨伞,一盏灯笼。意思是勉励弟子要牢记医生本分,行医救人,应风雨无阻,不分昼夜寒冷,闻病而行。古代医生尚且如此,现代医生更应如此。形成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自身的学习,医务人员自我教育应做到正己为先。医工论指出:“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

4、,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医务人员应注重医德自律,提高道德水平,成就医德境界,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取信于病人。倡导良好的医德,还必须针对不同阶段适时开展医德教育。 在校学习阶段是医德品质形成的初始期;临床实习接触社会,是医德情感、意志与信念的巩固期;从业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医德品质的影响很大。每一个阶段都要重视加强医德导向,培养高尚的敬业精神。“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医院在管理中,也要体现对医务人员的爱护、关心,包括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发展空间的改善,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培养医务人员对医院的高度归属感和强烈责任感。作者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近日某县人民医院大批量伪造捏造

5、检验报告事件被焦点访谈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有关部门迅速调查处理,检查督导,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的医院在患者眼中是严谨而神圣的,现在竟然发生了如此荒唐的事情,令人震惊,发人深思。原因何在?一时间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突然想起在甘肃中医学院求学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们正随杨廉德教授出门诊,一位同学因为对待患者态度不好,杨老当即将他赶出诊室,并郑重地对我们说:“万事德为先,医者尤重之”。自古以来,中外医家都重视医德教育。“医乃仁术”,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将“仁爱救人”、“赤诚济世”作为医德活动的准则。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记“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

6、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要求医生必须做的“精诚”二字。古代医家招弟子,首先看重的是人品。据扁鹊传记载,长桑君为决定把医术传给扁鹊,曾对他进行了十余年的仔细观察和考验。现代许多医学大家如林巧稚、华益慰等都是德艺双馨,为万民所爱戴。西方医学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医德也有严格要求,影响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医学职业规范和道德标准。如何加强医德教育,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如何让公立医院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而不是去追求经济效益?笔者认为,首先政府应该明确公立医院的社会福利职责,而不是让它去创造经济效益。因为医院的医疗活动只能消耗社会财富来挽救患者生命,帮助患者康复,让患者重新健康地走向工作岗位从而创造更大的财富。因此

7、建议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全额拨款,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盲目攀比大搞基建,重复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堵住医院营利借口。否则,空洞的口号和说教式医德教育在当今形势下恐怕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其次,从高校就应该加强医德教育,请德艺双馨的专家教授现身说法,告诉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医术高超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同时,医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绝不姑息,防微杜渐,而不是亡羊补牢。浅谈开展以德为先服务为本的医德教育体会医德体现着医务人员和医院群体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间的关系,良好的医德品质可以促使医务人员更好的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有助于协调医务人员和医患之间

8、的关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对预防减少医院医疗纠纷和矛盾发生,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夫开方儿拿提成,已经不是啥新鲜事儿了。经过多年整治,大处方仍然不时泛起。一些医院的大夫,实际上充当了某些医药厂家的“推销员”和为医院营利的“营销员”。通常而言,小处方开的药量小、种类少,让患者花钱少,而且能治病。大处方开的药量大、种类多,一开五六种、七八种药,甚至十几种药,或者开的都是价格昂贵的药,虽治病,但花钱较多。近日,记者探访省会一些医院和社区诊所,发现在患者最宝贵的生命和健康面前,一些医院的大夫,多开药、开贵药、让患者多花钱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一些诊所的大夫,依然坚守道德和良心的底线,让小处方浸透着生

9、命的温度。“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也正因广大医务人员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使医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但也有个别人因提成而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甚至收受红包、贿赂,接受吃请、回扣,严重损害了“白医天使”的形象,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医院核心价值观系列解读之一:医者德为先医者之德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医德是医院的立院之本,信誉之根。从医者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医无德者,不堪为医”。我们这里所说的医者,并非单指医生和护士,而是泛指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包括医疗、护理、药剂、医技,当然也包括行管、财务、后勤人员,都应把“德”放在为人、处事、行医的首要位置。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

10、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但对从医者来讲,“德”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的生命,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一份沉甸甸的义务与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同情心。接待病人不热情,解释病情不耐心,甚至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二是缺乏责任心。对病人麻木不仁,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一味混时间、混日子;三是缺乏纪律观念。劳动纪律松弛,上班聊天干私活,脱岗溜号,迟到早退;四是缺乏原则性。利用职务之便,出假证明,开搭车药,以医谋私。这都是 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工作中的事情,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严重影响了医院形象,败坏了医院声誉,是对医院良好职业道德的无理践踏!必须坚决扼制和消灭在萌芽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