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重复囊肿2例及文献回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5746820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重复囊肿2例及文献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肠重复囊肿2例及文献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肠重复囊肿2例及文献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肠重复囊肿2例及文献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重复囊肿2例及文献回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重复囊肿2例及文献回顾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性,18岁。因“反复腹痛1周,发现腹部包块2天”来我院就诊。查体:腹部膨隆,张力高,轻压痛。B超示畸胎瘤。临床诊断腹膜后畸胎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与正常肠管无粘连,无相通,呈囊状,囊内有暗黄色黏稠液1500ml,完整切除腹膜后巨大包块送检。病理回示:粘膜由内衬粘液细胞(包括小肠杯状细胞和胃小凹细胞)的狭长腺体构成。患者术后恢复顺利,7天后出院。例2:患者女性,25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6年”入院。患者9岁时发现腹腔内有一包块,于当地行手术治疗,术中未能切除包块,仅行包块内容物引流治疗。此后于13岁、19岁时又分别行手术治疗,术中情

2、况同前。2009年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临床诊断腹腔畸胎瘤。行腹腔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与肠道及胃无粘连,蒂位于肝门部纤维组织内。完整切除包块后解剖标本见呈双腔囊性,内容物为淡黄色粘稠积液。术后病理诊断:腹腔囊性病变,囊壁较厚,内层主要被覆结肠粘液上皮和少量纤毛柱状上皮及尿路上皮,囊内大量粘液和少量沙砾体;上皮下为丰富的平滑肌层,外层为脂肪组织,囊壁结构似消化管壁。综上所述,病变符合肠重复囊肿。图1术前CT显示包块位于右上腹,呈囊性。图2完整切除的腹腔内包块。2讨论肠重复囊肿为罕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以婴儿及儿童为多,多数肠重复见于1岁以内。其形成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现存的几种理论均是建

3、立在环境压力可以影响胎儿早期发育的假说基础上的。肠源性囊肿是在胚胎发育时由神经肠管的残存组织发育而形成的囊肿,可发生在脊髓的腹侧、背侧或脊髓内,大多位于胸段,在颈段、圆锥部也可遇到。囊肿壁为多个有纤毛结构的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内有立方细胞,其下为基底膜以及结缔组织。其临床特点为:首发症状常在幼年出现;男女均可发生组织学上可见发育完整的肠壁结构。多数的肠重复与正常肠段具有共同肌壁及血供,特别是外纵肌。重复的肠壁部分区域尚可有不同类型的黏膜上皮出现,如鳞状上皮、纤毛柱状上皮、甚至异位胰腺等。肠外型肠重复囊肿与正常肠管不沟通,黏膜上皮分泌物聚积不能排除。尚未发现有癌变者。肠重复囊肿无特异性诊断,基本靠术后病理。鉴别诊断应与继发性肠憩室、肠系膜囊肿和畸胎瘤等鉴别。继发性肠憩室管壁结构仅有黏膜及浆膜层;肠系膜囊肿系淋巴管囊肿,无肠壁结构;畸胎瘤则由内、外、中3个胚层结构构成。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囊肿。手术时清除囊肿,尽可能地切除囊肿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囊肿的全切除率。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