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逐句译文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 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 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 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诸 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 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 王羲之真迹,历时 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 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 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 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 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 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 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 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 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 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圣教序》的由来: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 险,到达印度。
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 对玄奘艰苦取经伟大精神感动, 并谓 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 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 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 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 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 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 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 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 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 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 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 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 《心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 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 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 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 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清人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说:"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 得其家法,故《集字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 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 "。
《集字圣教序》问世后, 宋、明、清以来的历代书家对这一作品评价甚高,称之为 百代模楷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 "的确,这一碑刻充分地表现出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美典雅和灵动多姿此碑 功德无量,直至今日仍是我们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碑 帖其主要特点是:(1) 字数多全碑共1900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 成趣,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2) 字体多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 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 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3) 变化多一是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 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二是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 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三是重复的字、偏旁部首无不 体现变化翻新据载,怀仁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 时长达18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在书法史上,可以 说集字”是从怀仁开始的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 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 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 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 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 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 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 的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 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 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 解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 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 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发神 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 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 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 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 出它的根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 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然而佛教是在西土产生并兴起的流传到东汉就象明亮的美梦一 样,照耀着大唐而传布着慈爱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 仰德而知遵很早以前,天地初开的时候,佛的语言还没完全传播开而教化的 方式已经完成当佛教深入人心,恒显于世,人们敬慕德行也懂得遵 循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在漫长的等待中,人类由浑沌昏暗回归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时候, 世道更替,法度发生了变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佛陀金色之相,不用镜子而观照三千大千世界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佛像不用任何凭借即能显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丽象:美好 的形象开图:展示描绘空端:无有凭借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于是精妙的语言广为流传,从三途的苦难中去拯救万物。
佛陀遗 留的经说长久地传播,引导众生按十地修行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然而真正的佛教难以追溯,所以不能统一到根本归属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而邪僻的不正当的学问却容易使人依从,于是邪正之间就在教义 上交错杂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观点,有时沿袭着旧俗便产生了 争执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于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学说,就暂时沿着时间的流逝而在 或兴或衰中交替流传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有个叫玄奘的法师,是法门的领袖人物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他从小就很聪明,心怀忠诚,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义;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长大后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是投合,他总是坚持包 括"四忍"境界的佛门修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即使是松林涧的清风、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丽华美; 即使是仙饮的晨露、明亮的珍珠,岂能和他的明朗润泽相比?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所以他智慧超群,没有牵挂,精神清透,并不显露;超脱六尘, 不同于常人,多少年来没有人可以和相提并论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他聚精会神地从内心修炼自己,常以正统佛学的衰落为悲伤;他 静心钻研佛教,常因这精深的理论被谬传而感慨叹息;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他想着要有条有理地分辨剖析经文,扩大佛学古代的经文典籍; 取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让后辈学者从此开始不再混淆真伪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因此他向往净土,就到西域去求学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万里征途上行进;他拄着拐杖独自远行积雪晨飞,途闲失地;途中艰险无以计数,早晨的漫天飞雪,行进途中有时找不到栖身 之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傍晚的滚滚风沙,遮天蔽月难辨方向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在万里山川之上,有着他排开险阻、拨开迷雾前进的身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季节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进的脚印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诚心愿望为重,千难万苦的辛劳为轻,期望着自己的心愿得以实 现他游遍了西域各国,历时一十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他历经了所有经过的地方,探询追寻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他经双林、到八水,体会到了佛教圣地的高贵风尚;鹿苑鹫峰,瞻奇仰异去鹿苑、登鹫峰,瞻仰了佛祖生活过的奇珍异途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在先贤圣人那里接受了深奥的学问探寻到幽深神妙的途径,精 通了深奥的学问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对于一乘”五律”的佛学教说,他很快就牢记在心。
对 八藏”三 箧”的佛学理论,他讲起来就象波涛流水,滔滔不绝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 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于是玄奘从所经过的大小国家中,总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 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译成汉文后在中原传布,从此这宏大的功业得 以宣扬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慈仁的云朵,从西地缓缓飘来,功德无量的佛法象及时雨一样遍 洒在大唐的国土上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残缺不全的佛教教义终于恢复完整,在苦难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 了幸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熄灭了火屋里燃烧的熊熊烈火,(解救众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从此不再迷失方向;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佛光普照,驱散了昏暗,照耀着众生到达超脱生死的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因此懂得了做恶必将因果报应而坠入苦海,行善也必定会凭着佛 缘而升华升坠之端,惟人所托为什么会有升有坠,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为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 其叶比如桂树生长在高高的山岭上,云露才能够滋润它的花朵;莲花 出自清澈的湖水,飞扬的尘土就不会玷污它的叶子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 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这并不是说莲花原本洁净,桂树原本贞洁,的确是因为它们所依 附的条件本来就高,所以那些卑贱的东西不能伤害到它; 所依附的本 来就很洁净,所以那些肮脏的东西就玷污不了它。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 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好的条件成就善事,更何况人类有血有肉有思维,何不凭借好的条件去寻求幸福!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希望这部《大唐三藏圣教》经得以流传广布,象日月一样,永放 光芒;将这种福址久远地布撒人间,与天地共存,发扬广大上述为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序文){玄奘表启上奏的当天,皇帝就下敕说: }朕才谢珪璋朕的才能不如圭璋玉质珍贵,言惭博达言词不能博闻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至于佛典,自己尤其不熟悉昨制序文深为鄙拙昨天所写的序文,非常拙劣,唯恐秽翰墨于金简唯恐自己的笔墨将金简污秽,标瓦砾于珠林自己的言词象瓦砾那样混入珍珠之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忽然收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