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系列之(教师版)二 分析情节作用 1、(1)题型:①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文中x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③对某事物、人物描写叙述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把握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结合情节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方面的一般作用答)内容上写什么?结构上作用是什么?特殊表达效果如何?2、小说情节的作用(1)情节的一般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A)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①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xx形成对比⑤作为线索,贯穿全文(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2)小说常用的开头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3)小说中间段常见的作用:①考虑某情节与全文相关情节的关系:a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严谨伏笔的提示或暗示,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b过渡,承上启下c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d是整个故事的重大转折,推动故事进入高潮e使情节波澜起伏,避免故事发展的平铺直叙,增强吸引力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新颖,丰富深刻,升华主题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真实4)小说的结局常见的作用:※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分析描写景物的结尾:①烘托气氛,具有象征意味,给予读者想象与联想,引人深思;②升华人物之间的感情,深化主题;③呼应小说题目或开头,结构严谨3、情节技巧及作用:叙述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情节设置技巧(1)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结尾:a、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式;b、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式——耐人寻味、深化主题; c、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含蓄隽永、引人深思、耐人寻味3)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完整4)全文:a、一波三折,铺垫伏笔;b、倒叙插叙,详写略写;c、明暗线索,前后对比、衬托;d、抑扬结合;e、误会、巧合、照应、悬念等;f情节反转5)作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F)总结:小说情节设置巧妙之处? 答题思路:小说情节设置技巧手法+效果作用从结构安排角度表述的语言: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总之,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典型例题垫底的人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
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 ”“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
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原载《金山》2003年第2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是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6 分)(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参考答案:11.(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2)①自卑心理,受人指派,被人指责;②自傲心理,傻瓜不如自己,可以随意指使;③卑劣心理,欺负殴打傻瓜,在精神上找到优胜法、出气法3)①看病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是此前此后的故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②使情节有波澜起伏,避免了故事发展的平铺直叙,能够增强吸引力;③推动故事发展进入高潮,为后面徐芳殴打傻瓜而使傻瓜智力恢复做铺垫4)观点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特点突出①抓住“垫底人”力图想摆脱自己是垫底人,因而不断欺负更弱者的这一心理特征,真实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②围绕“垫底人”这个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物的心理特征得到了更好的集中刻画;③通过“垫底人”角色的反复变化,更好地体现出了小说的讽刺特点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严谨,完整新巧①通过“垫底人”又把别人作为自己的“垫底人”这一中心,构思故事,发展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以“垫底人”的角色发展变化来结构全文,使小说结构精巧新颖;③小说围绕谁是谁的“垫底人”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使结构更加完整有序。
观点三: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新颖,丰富深刻①通过“垫底人”的故事,揭示出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阿Q式人物,以求在精神上寻得优胜法;②越是垫底,越是要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讽刺“垫底人”这种卑劣的病态心理;③说明大家如果都能够体谅弱者,关怀弱者,就不会出现“垫底人”这种现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古 渡 头 叶 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