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5663901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管理定律0427(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32条经典管理定律(221240) 管理定律 2009-04-27 221、练习效应 在实验心理学中,人们对随着被试对一个任务或给定的一系列任务中的某些任务具有日益增多的经验而产生的变化,称之为练习效应。 这种效应可能是正的,其中被试者的成绩变得好一些,好比一种技能发展了;这种效应也可能是负的,其中的成绩变得差一些,好比陷入了厌倦或疲劳。这种效应,不论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都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因此,在教育实验中很有必要加以预防,如果不能预防的,也一定要在结果分析与下结论时严加剔除或加以指出,其误差可能有练习效应的成分。 练习效应的产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练习效应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它

2、的产生呢?据研究,下列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是同一量表重复使用容易产生练习效应。在实验中如果前测与后测的量表、试卷等相同或相近,那么,后测的成绩往往会比前测的要好,其原因产生了后测有了前测的练习效应。其影响程度又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前后测的相关程度,程度越高,其练习效应越大;二是前后测的间隔距离,距离越近,其练习效应越大;三是前后测的难度,难度越小,其练习效应越大;四是前后测的复杂程度,复杂程度越低,其练习效应越大;五是前后测的被关注程度,越被关注的越容易产生练习效应。 二是与实验前是否有过练习有关。如果实验前练习过的,那么,练习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主要也有如下因素直接影响着其练习效

3、应的大小。一是练习的内容被试实验前是否感兴趣或兴趣雄厚程度是否高。如果感兴趣或兴趣十分雄厚,那么练习效应必定很大,否则即小。二是实验前测量内容是否被多次强化训练过。如果是那么练习效应必定很大,反之即小。三是实验前练习的内容与测试内容的相关程度是否高,如果是那么练习效应必定会高,反之即低。四是实验前练习的内容牢固程度与测试有密切关系,如果牢固程度高,那么其练习效应就大。如果上述因素综合影响时,其练习效应就颇大。 因此,在智力测量时,我们也不能一锤定音,说某某学生是天才,某某学生智商低,是低能孩。一般情况下,心理测量特别是智商测量,有其权威性,能初步测量出学生的现有智力水平。但在许多情况下,外界的

4、许多因素会影响到智商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因为这与测量的实施者、被试的个性因素、测量的情境因素影响以及其他偶遇因素,其中,练习效应的影响便是智商测量产生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许多书把不应公开的智商测量几乎公开化了或变相公开了,许多家长或老师对这些测量又感兴趣,给其孩子、学生练习,从而产生了练习效应。可见,在实验中、按能分班测试中,职业心理适应性测验中,等等,都是希望严格控制练习效应的,越少越好。但在我们教学中,我们又都希望能通过练习产生最大的心理效应。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好练习效应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作用的发生。下列对策在实施时务必引起重视。 222、阿斯伯内多效应 人们

5、在看油画时,一般站在画的近处时难以看清画面,而站在画的适当远处时反而看得更清晰,油画的逼真效果即刻凸现出来。这种离开画面较远,图像反而看得越清晰的现象,被称为“阿斯伯内多效应”。这一现象首先是由阿斯伯内多提出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阿斯伯内多效应的产生 阿斯伯内多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发生,譬如谚语中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是因为当事人往往卷入太深,心情过于紧张、认识过于狭窄,因而看不到问题的全部与本质;而旁观者于事无个人利害关系,思想放得开,视野自然就宽广,观察时既能看到问题的全部,又能促进思维的冷静考虑,因而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在导学育人活动中,这种现象有没有?也是有的。有的

6、学生戏称培训者“当事者迷”即是。指的是培训者身处复杂的导学育人活动中,被教学的许多琐事缠身,以致无法或很少全面地去审视导学育人中的主要问题,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导学局面。分析其原因不外于如下 3点: 一是站位点有误。观察画面也罢,审视导学育人现象也罢,有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观察、审视的站位点是很重要的。观察的站位点不好,看到的画面就模糊,看到的现象就表面。上述培训者就是站位点没有选好,他理应站在培训者这个“导学育人”的位点上看问题,抓导学育人,这样才不会被教学的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是卷入太深。一个人被某事如果卷入太深的话,往往就会被迷住,行为上会不经考虑就做出反应。这样做,极易被表面现象所

7、左右。上述培训者就是被有些教学小事卷得太深,以致忘了自己该做导学育人的要事,从而使教学小事更多,被教学小事卷得精疲力竭,疲于奔命,到最后不知所措,直至导学育人活动紊乱。 三是有私心缠身。一个培训者如果把导学育人当成了扬名、评聘职称等的工具,那么,导学育人就会复杂化,就会变成十分困难的事。上述培训者之所以被戏称为“当事者迷”,除了其他原因外,与其这种私心是相关的。平时所说的“心中无私办事爽”、“无欲则刚”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作为一名培训者一定要知道阿斯伯内多效应的原理,充分发挥阿斯伯内多效应的积极作用,具体应注意如下导学育人策略的应用: 首先,要选择好站位点。培训者的站位点可以是很多的,具体问

8、题要具体分析,具体对象有特定的站位点。一般而言,培训者最重要的站位点应是心理指导。也就是说,通过培训者的心理指导,不仅使学生乐意去学习,而且使他们热情并信心十足地去认真学习。这里必须处理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这种心理指导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指导;二是这种心理指导是一种施加心理影响的活动;三是这种心理指导是一种致力于实现学习目标的行为活动。这个站位点解决好了,学生的发展就会大踏步前进,培训者也不会被小事缠身,也不会因迷惑而不前。 第二,要学会轻装上阵。事务缠得太多,事情卷入太深,就无法轻装前进。轻装上阵就是做自己该做之事,丢掉一切不属于自己该做之事。严格按照教育学中所说的教学原则与导学育人原则办事。作

9、为培训者千万不要去做学生所做之事,免得他们无事可做,生出是非,而自己被杂事缠身,无暇顾及学生发展与导学育人对策之大事。 第三,要真正做到心中无私心杂念。心中有私念就无法辨别是非。因为,有私心者无法集中全心观察事物,即使全心观察,也会偏心反应,无法真正达到“清”的水平。这就好像戴上了有色眼镜,尽管再用心看,也无法看清一样。因此,看任何事情,都不要先戴上有色眼镜(即私心或成见)。 第四,要掌握变焦式的观察方式。看画面时,离得远些就清楚一些,离得近些就不清楚一些,这说明观察事物是有焦距可言的。导学育人活动当中,也有该类现象。培训者要学会变焦式的观察方式,采取应变性心理指导。因为,导学育人中除了某些程

10、序性、清晰性和固定性特点很强的活动外,还有大量的非程序性、非清晰性和非固定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只能依赖于变焦式的观察方法与应变性的心理指导。否则,培训者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培训者。 223、三明治效应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 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三明治效应的产生 为什么运用三明治

11、式的批评就会产生如此大的效应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三明治法的去防卫心理作用。在批评之前,先说些亲切关怀赞美之类的话,就可以制作友好的沟通氛围,并可以让对方平静下来安下心来进行交往对话。如果一开始就是直接的批评,语气又十分严厉,那么,对方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反射状的防御反应以保护自我。一旦产生了这种防卫心态,那就很难再听得进批评意见了,那怕批评是很对的,也都将徒劳。可见,三明治的第一层就起到了去防卫心态的作用,使受批评者乐于接近批评者。 二是三明治法的去后顾之忧作用。许多破坏性的批评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批评,批评结束时还让人心有余悸,让人感到是在受批评还是受罚搞不清楚,因此,总会有后顾

12、之忧。而三明治法的最后一层就起到了去后顾之忧的作用。它常常给予挨批评者的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帮助,使受批评者振作精神,重新再来,不再陷于泥潭之中。 三是三明治法给受批评者以面子。批评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批评在于改善行为。因此,如何批评就特别讲究。三明治式的批评,既指出了问题,同时也易于让人接受,而且不留下后遗症。这主要要归功于这种批评不伤人的感情、不损坏人的自尊心,能激发人向善的良心,使人的积极性始终维持在良好的行为上。例如批评某人上班迟到,三明治式的批评会如此进行:你一向表现不错的,最近是否身体不佳?要不然你是不会迟到的。迟到按单位规定是要给你一点惩罚的,你说对不?身体不好的话要早点去看

13、的,如果家里有事,你可以跟我打个招呼,我们大家都可以帮助你的。小伙子,好好干吧!而破坏性的批评就会从头到尾都是火药味,同样是上班迟到,这种破坏性的批评就会如此进行批评:臭小子,你看看现在是几点了,就你迟到,你要不要岗位了,请你给我记住,以后别再给我碰着,要不然,你就别再来上班了!臭小子!这样的批评怎能不使对方大失面子呢? 224、头衔效应 在管理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一旦有了头衔,不管这种头衔是虚的还是实的,他往往都会努力去适应这一头衔的有关要求,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头衔效应,是日本管理学家田中一郎首先提出的。 这一效应十分有同于前面所述的标签效应。也可以说是标签效应的一个方面,它只是用头衔来加以

14、标签,起得作用多数是积极作用罢了。 头衔效应的产生 为什么头衔效应会发生呢?其中的发生机制是怎样的?经分析认为,下列几个原因是产生头衔效应的根本因素。 一是头衔满足了一个人的虚荣心。头衔往往被人认为是一个人出人头地、超过一般人的象征。因此许多人都会为有一个头衔,那怕是毫无用处的也暗暗自喜,甚至沾沾自喜,飘飘然。因为这种头衔满足了一个人的虚荣心,使他在众人面前抬得起头来。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是有关的,也与我国民间把一个人是否当官作为判断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关。因此,在与人交往时,凡是缺少头衔的或头衔较低较少的,总被冷落一方。而在介绍人时,总是先介绍头衔大的高的,有时以头衔多而感到荣耀。当然

15、,一般来说,头衔与其个人才华总是相一致的时候多,为了对得起这一头衔,虚荣心也会推动其个人的行为,尽力符合这一头衔的要求,免得他人说,浪得虚名。可见,头衔能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虚荣心反过来又能推动这个人去适应这一头衔的有关要求。 二是头衔能产生一个人的使命感,使命感又能促使一个人产生自觉的强大动力,去实现头衔所赋予的角色要求。一般来说,头衔是有限的,一个班总是一位班长、一个处总是一个处长、一个学校总是一位校长,哪怕十大元帅也是只有十名。因此,一般人都会因戴上某一稀罕的头衔而自豪,同时为了对得起这一头衔,又不得不在以后的行为中象头衔中所要求的那样更加苛刻地要求自己,这也是一种使命感,否则,就会失职

16、、就会失名、就会失信、就会失誉。因此,一般人只要戴上了某一头衔,他都会自觉地激发出巨大的动力,以适应这一头衔所赋予的头衔人物的要求,以不辜负人们的期望。 此外,标签效应产生的暗示作用、指向作用等原因也是产生头衔效应的原因之一。 这种头衔效应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被利用。例如美国奇异电器公司的老板就用头衔的办法,使赛德默斯产生了头衔效应,使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该公司老板赏给赛德默斯两个头衔,一个是职务上的即公司的顾问工程师;另一个是非职务上的,即尊称他为“最高法庭”,意为他是公司生死成败的最高决策者。这种头衔大大激发了他对公司的使命感,他全力以赴,把全部的心血都用于公司的工作上。果然,没过多久,他连续创造出许多电器史上的奇迹,使公司蓬勃发展。这种例子在学校中也比比皆是。现在许多学校授予有突出导学育人才华的教师为星级教师、特级教师、功勋教师等荣誉头衔,其作用也是如此,尽量多地发挥头衔的作用。 225、调味品效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把看似废话的“调味品”起到了增加人们心理交融作用的现象,称之为调味品效应。 这种调味品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