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5591863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4 探索世界的本质(必修4)【高考目标定位】考点点击热点提醒1 自然界的物质性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4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5 规律的概念6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 自然界是客观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60年的辉煌成就,进一步证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 结合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问题,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础知识梳理】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

2、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联系: A、哲学上的物

3、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4、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

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

6、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

7、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

8、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A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9、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反对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要点名师精解】【三年高考真题】1、(2010全国新课标卷高考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

10、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c D【解析】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正确。说法错误;说法绝对化,木星探测实践能否如期成功取决于能否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答案】B2、(2010江苏卷高考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

11、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解析】C 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答案】C3、(2010江苏卷高考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

12、开物质的【解析】A 考查运动的特点。选项带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答案】A4、(2010全国新课标卷高考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

13、“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答案】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5、(2010福建卷高考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14、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

15、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 ,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一,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答案】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