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50KB
约19页
文档ID:465549896
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_第1页
1/19

JB 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焊缝及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 裂纹和其它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钢坯、和锻件)及成品也可参照本标准检验.1.2本标准包括干磁粉探伤法(荧光和非荧法)、湿磁粉探伤法(荧光和非荧光).2名词术语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按照JB 3111-82《无损检测名词术语》的规定.3探伤人员3.1探伤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考试合格后方可,签发探伤报告者必须持有磁粉探 伤II级以上资格证书.3.2色盲、近距离矫正视力在0.8以下者,不得参加磁粉探伤评定.3.3为防止强电危害及紫外线影响,必须配备有关防护用品并按有关安全操作规 程操作.4方法概要4.1磁粉探伤有三个基本步骤4.1.1工件必须磁化4.1.2磁粉探伤时必须使用规定的磁粉.4.1.3必须观察、解释、评定磁粉堆积.4.2磁化4.2.1铁磁性材料可以直接通电或放入磁场内来磁化.按工件尺寸、设备能力或 探伤需要,可以整体或局部磁分.4.2.2由于缺陷可能出现在工件任何方向,通常需要在两个(两次磁力线方向互 相垂直)或多个方向上进行磁化,且磁化区域应有适当的复盖范围.4.2.3为了正确显示缺陷,必须有适当的磁场强度(详见12章).磁粉探伤可使用各种磁粉,如干磁粉(荧光或非荧光)、湿磁粉(荧光或非荧光)等 (详13章).4.4磁痕观察和评定检查磁分,辨别真伪磁痕并与验收条件相比较,作出相应的处理.4.5磁痕的类型4.5.1表面缺陷(少数例外)会产生尖锐、清晰的图象显示.4.5.2近表面的缺陷产生的图象显示不如表面开口缺陷清晰,图象显示线条宽、 不尖锐、磁粉附着不紧密.5设备5.1类型磁粉探伤设备以及特殊类一备必须GB 3721-83《磁粉探伤机》中的要求.5.2控制试验为保证磁粉探伤设备的精度推荐下列试验.5.2.1安培表应验.5.2.2使用直流电流表测量半波整流电流时,读数应加倍.5.2.3电磁轭提升力 发使用磁轭最大间距,交流电磁轭至少应4N(〜4.5kgf)的提升力,而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18.1kgf)的提升力.5.2.4干磁粉喷粉器----千磁粉喷粉器应定期校验,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校 验,校验应在典型试验零件上进行.喷粉器应能喷出均匀的雾状干磁粉并有足够 的力量吹掉余的磁粉而不干扰已形成的磁痕.喷粉器喷出的气体流速应按制造厂 规定的方法进行必须的.5.3光强控制5.3.1白色光强度用于非荧光方法检查的白色光强度应磁粉探伤时被检工件表面有足够的亮度.5.3.2黑光强度用于荧光方法检测时,在被检表面黑光强度不应小于970lx.5.4设备的维修和校验磁粉探伤设备至少一年校验一次,在怀疑有故障时应及时检验.校验应符合试验 装置的有关规定.校验记录结果应存档.6磁粉6.1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和低剩磁性质,且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用磁性称量 法检验时,其称值应大于7g,荧光磁粉的称量值可另行选择.磁粉的粒度应不于 200 目.6.2常用的磁粉的色为浅灰色、黑色、红色或黄色.其选择原则应与被检工件有 最大的对比度.6.3磁粉应置于密封器内,并且在干燥的环境中贮存.否则,使用前应将磁粉在 60-70°的温度下经2以上时间烘干,方可使用.6.4实际使用的磁粉为十磁粉和按规定浓度配制的磁粉悬浮液(包括使用荧光磁 粉).为了防止易烯和中毒等危害,应按照制造厂书和有关规定使用.6.5干磁粉使用后通常不回收.若要回收重复使用,必须进行性能和灵敏度试验, 以确保探伤效果.干磁粉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按13.1条和17章的规定.6.6湿磁粉是指磁粉按规定浓度悬浮在载液(如水或油)中,它是通过流淌、喷雾 或浇注的方法施加到被探工件表面.通常悬浮液是存放在式湿磁粉设备的油箱中 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确保探伤效果.湿磁粉也可用于不可回收情况,例 如:喷罐式等.6.6.1湿磁粉的应用湿磁粉的应用按照13.2条的规定.6.6.2湿磁粉悬浮液的浓度6.6.2.1湿磁粉的浓度按规定或由制造厂推荐,在使用前或定期测定沉淀物体积 来检验湿磁粉浓度.6.6.2.2湿磁粉的浓度通常是采用梨形离心管测定它的沉淀体积来决定的.在取 样之前,通过循环系统悬浮液至少30min取100mL溶液,并允许它沉淀大约 30min.在试管底部的沉淀表示溶中磁粉浓度.6.6.2.3除非制造厂另有规定外,荧光磁粉沉淀体积应是每100mL悬浮液中为 0.1-0.5mL,而对非荧光磁粉沉淀体积是每100mL为1.2-2.4mL.6.6.2.4如果胶粉沉淀物显示出松散的聚集而不是一个固体层,则应重新取样. 若仍是松散的聚集物,则磁粉可能被磁化,需要更换磁悬液.6.6.3载液6.6.3. 1 油剂通常使用的溶剂是低粘性的油等碳氢化合物.油剂应具有下列性质:a. 低粘度,在38°C时,最大粘度不应超过5cSt;b. 最低闪点为60C;c. 无臭味;d. 如果使用荧光磁粉,要求油的固有荧光低,即不应干扰荧光磁粉的有效性;e. 不起化学反应,以免减少悬浮液的磁粉.6.6.3.2含有添加剂的水对于湿磁可用带有添加剂的水作为载液.由于磁粉水悬液不易燃,因此使用安全, 其性能要求如下:a. 良好的湿润性,即可湿润全部被检区域;b. 良好的可分散性,即彻底分散磁粉颗粒而没有明显的磁粉凝结;c. 无泡沫,即不应产生多余的泡沫,泡沫会干扰磁痕的形成磁粉粘在泡沫上;d. 无腐蚀,不应腐蚀被检工件或使用的装置;e. 低粘度,在38C时,最大粘度不应超过5cSt;f. 无荧光,若使用荧光磁粉时,不应有荧光;g. 不起化学反应,不应磁粉悬液变质;h. 呈碱性,但pH值不应超过10.5;j.无臭味.6.6.4质量控制试验为保证磁悬液,对新使用的磁悬(或定期对使用过的磁悬液)要进行下列试验.6.6.4.1含有添加剂的水悬液流通过与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一全,如果悬浮液薄 层是连续的并且复盖了试件的全部,则认为存在湿润剂.如果悬液薄膜破碎,试 件表面暴露出来,水悬液在试件表面形成许多单个微滴,则表明湿润剂不够.湿润 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需要更多的湿润剂.6.6.4.2过多增加荧光亮度能高的背景荧会磁痕解释困难,而过低的亮度会漏 检已知缺陷的工件使用旧磁悬液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然后用新准备的磁悬液进行 操作,如果旧磁悬液荧光亮度显减小,则应换新的荧光磁悬液.6.6.4.3磁粉耐用性按17章规定的灵敏度试验来检查.7工作准备7.1被检工件表面应清洁、干燥,没有油脂、铁锈、沙、氧化皮、棉纤维、涂 层、焊剂和焊接飞溅物.7.2检工件表面,需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8操作方法8.1连续磁化法(包括湿法和十法)8.1.1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化电流每次持 续时间为0.5-2s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s.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可停止磁化.8.1.2干磁粉连续磁化法.由于干磁粉接触到零件表面时会失去流动性,因此应 在施加磁粉前进行磁化.施加磁粉后,吹去多余的磁粉才可停止磁化.8.2完全连续磁化法在完全连续磁化法中,磁化电流在检验工件时是连续不间断的.8.3剩磁法 8.3.1在剩磁法中,磁化停止后才施加磁粉.只有被检材料有足够的剩磁才能剩 磁法.8.3.2剩磁法的探伤设备应包括有能提供相应的磁化电流迅速断开的装置.若要 使用交流半波整流设备,则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装置.9磁化电流类型9.1磁粉探伤中磁化工件常用的电流是:交流电、单相半波整流电、全波整流电 和直流电.9.2交流磁化法由于“集肤效应”,对于表面开口缺陷有较高灵敏度.它也可用 于退磁.由于线圈法快速、简单、通常也把交流电用于线圈磁化法中.9.3对于近表面缺陷、直流、半波整流和全波整流电磁化法有较高灵敏度.10工件磁化方法10.1概述工件可以直接通电磁化或间接磁化.直接磁化或间接磁化的选择决于工件尺寸、 形状或操作的难易程度.工件磁化的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点参照附录B.10.2直接通电磁化法10.2.1局部磁化触头法:a. 由于交流电、半波整流电对于磁粉会产生附加的流动性,通常触头法使用干 磁粉.磁粉油悬存在易烯性,故在触头法中应尽量少用.b. 应保持触头端干净,保证触头与工件表面良好接触,防止电弧放电和表面局部 过热.开路电压不应超过24V.c. 在触头手上应安装遥控开关,为了防止起弧,在触头放妥后才允许电流接通, 关上开关才移去触头.10.2.2整体磁化10.2.2.1两端接触法工件可以在两个电极间夹住,而磁化电流直接通过工件.10.2.2.2夹具法通过带有电极的夹具,使电流通过工件产生周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多向磁场.通常使用湿磁粉法.10.3间接磁化10.3.1磁化线圈和电缆缠绕当使用磁化线圈或电缆缠绕法时,磁场强度与电流成正比(如果使用线圈或螺线 管时是安匝),并与被检截面厚度成反比.10.3.2中心导体感应电流装置磁化空心的试样或工件可以通过磁化电流流过中心导体或作为中心导体而使用的电 缆或通过感应电流装置来间接周向磁化.10.3.3磁轭10.3.3.1交流电磁轭对工件表面缺陷的检查,半波整流电磁轭对近表面缺陷的 检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0.3.3.2磁轭基本上是n型电磁铁,它在磁之间产生纵向磁场.磁轭磁化法通 常使用干磁粉.11磁场方向11.1在被探工件上至少使用两个近似相互垂直方向的磁化.11.2在一些工件上要使用周向和纵向磁化两种,而在另一些工件上使用两个或 更多方向的磁化(包括使用磁场在工件上获得多向磁化).12磁场强度\12.1概述为了保证探伤结果的准确性,工件中的磁场必须有足够的强度,而且必须控制在 适当的范围内,通常是±25% .影响场强的因素是工件的尺寸、形状、材料和磁化 技术等.因为这些因素非常广泛,所以很难建立严格的磁场强度规则.因此推荐应 用下列准则.对于新产品,应使用已知缺陷的工件来试验,以决定真正需要的场强.12.2周向磁化磁场强度准则12.2.1整体磁化采用全波或半波整流电流时,推荐采用的电流值按表1的规定.表1整体磁化法选择电流值工件尺寸D mm电流值I A/mmD^12516 〜36125VDV37514 〜28DN3754〜12注:①表中D表示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②检测表面缺陷时,若要用交流电约为上述数值的一半.表2中心导体法选择电流值最大壁 厚中心导体直径mmmm12.52537.550电流值I A(±10%)3.2500750100012506.47501000125015009.6100012501500175012.81250150017502000,主:对于圆筒形壁厚大于128mm的工件,壁厚每增加3.2mm电 流值增加250A(±10%).这些值适用于热处理值达124Mpa(12.65kgf/mm2)或更高的材料.对于低于此值的材料,电流安培 值必须实测确定.12.2.2中心导体磁化12.2.1产生的磁场与工件同轴,并且在工件内表面磁场强度最大.中心放置的中 心导体所化电流应与具有同样外径的实心工件一样,同样使用12.2.1款的准则.12.2.2.2当设备磁化电流不足以检查大工件时,中心导体可以逐次偏斜并有大 约10%的磁场重来检查整个周向.每次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