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551068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蜡样芽孢杆菌隶属于需氧芽孢杆菌属,主要通过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还可引起脓毒症、心内膜炎、创伤部位和肺部感染等疾病1。为了解儿童感染病原体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特点,现对我院儿科和新生儿科血液标本中的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及耐药状况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收集收集 2006 年 1 月 2010 年 3 月儿科和新生儿科门诊及住院菌血症患儿血液中分离的 61 例蜡样芽孢杆菌标本。标本收集严格按照标准收集方法进行,每个患儿均在科室的配药室以严格的无菌操作采取血液标本,以排除空气等环境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干扰。采集患儿静脉血13ml,立即

2、注入双向血培养瓶,瓶口向上,将血培养瓶置于35c温箱孵育,每日颠倒均匀至少2 次。1 2 材料药敏纸片、双向血培养瓶、羊血购自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哥伦比亚琼脂、API50cHM验条、0. 85%生理盐水培养基与 API50CH%E培 养基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1 3 阳性标本的选择严格执行临床确认制度,每份阳性标本的患儿均有急性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等表现,临床诊断为菌血症,并根据血培养检查药敏报告选择相应抗生素且均治愈2。1 4 菌种鉴定与药敏测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选取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可疑菌落,采用AP150cH式验条进行细菌鉴定

3、。药敏试验以 K-B 法测定所有菌株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观察时间和结果评价依据CLSI2006年版本的标准3。2 结果2 1 培养结果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融合成一片,不透明,灰白色,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似毛玻璃状,呈 (3溶血。形态为革兰阳性大杆菌,芽孢呈卵圆形,不突出菌体,菌体两端较平整。生化反应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2 2蜡样芽孢杆菌在血液标本中的分布特征从 2006年 1 月 2010年 3月本院在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蜡样芽孢杆菌 247 例,其中血液标本检出 83 株(占 33 6 ),儿童菌血症患者血液标本检出 61 例,占血液标本检出率的 73 5,其中人工喂养的

4、新生儿 49 例,占 80 3。同期门诊及住院菌血症患儿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1297 例,其中蜡样芽孢杆菌 61 例,占 4 7。2 3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61 株蜡样芽孢杆菌对13 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前几位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 1 6、 9 8、11 5、13 1、 13 1;耐药率较高的是青霉素( 57 4 )、氨苄西林( 52 5)、头孢唑啉。见表1 。3 讨论蜡样芽孢杆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通常存在于水、尘埃、淀粉制品、乳及乳制品、蔬菜中,并可在其中生长繁殖。蜡样芽孢杆菌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是引起食物中毒,

5、近年来发现蜡样芽孢杆菌还可引起胃肠外感染4。据文献报道,随着从人体其他部位标本中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逐渐增多,血液标本中的分离率跃居蜡样芽孢杆菌分布特征的第 2 位,并以从小儿脓毒症患者分离为多见5。本组结果显示,小儿蜡样芽孢杆菌脓毒症中分离率占绝大多数( 73 5),与文献报导一致。究其原因为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抵抗力低,其肠道缺乏能拮抗蜡样芽孢杆菌的正常菌群,加之皮肤黏膜发育不完善,易破损感染(如脐部护理不当),条件致病菌容易入侵,导致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高,发生感染后易扩散造成菌血症。本组蜡样芽孢杆菌占小儿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离率的 4 7,应引起临床高度重

6、视。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以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尤其明显( 49 例,占 80 3 ),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方面人工喂养的小儿因为无法通过母乳获取母体的免疫力,故较之母乳喂养的小儿免疫力更低;另一方面人工喂养的小儿须用乳及乳制品代替母乳,后者常由于食前放置时间较长、保存温度不当或食品经加热而残存的芽孢得以生长繁殖而发生胃肠感染后,感染易扩散造成脓毒症,所以蜡样芽孢杆菌在新生儿血培养中检出率不容忽视。从本组药敏结果看,在临床常用的 13 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中,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是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耐药率仅为 98 ,且价格适中,可以考虑为首选经验用药,与文献报导一致6。耐药率

7、较高的是临床经验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药物如青霉素( 57 4 )、氨苄西林(52. 5%)、头抱噪咻(47. 5%),耐药率均45%,此结果与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有关7,提示临床医师不应经验选用这些药物,而添加抑酶剂后,可显著提高其抗菌活性,如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下降为1.6%,其余的耐药率均25%,整体抗菌活性较好,这与目前小儿临床使用抗生素频率低和儿童用药局限性有关。脓毒症是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病,常迅速进展呈暴发性多器官受累,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成功治疗菌血症的关键,一旦怀疑脓毒症,必须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危及生命。但是由于患儿的特殊生理特点,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应当注意在儿科预防和及时发现蜡样芽孢杆菌脓毒症的感染,严防漏检而贻误治疗时机。尤其应重视准确分离、鉴定菌株,测定其耐药谱,建议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针 对性强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儿童菌血症细菌分离与耐药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