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551025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升于左,肺藏于右辨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肝升于左,肺藏于右 辨析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首见于素问。刺禁论 :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 胃为之市 . 。 有人据此误认为中医所说的肝位于左侧, 并由此攻击中医学的科学性。实际上中医学早己正确认识到肝脏的位置,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令善怒 ;灵枢。五邪 曰: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元代滑寿在 十四经发挥中说: 肝之为藏,左三叶,右四叶,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 指出肝脏位于右胁下,肝病可见胁痛。 素问。痿论曰: 肺者,脏之长,为心之盖也 ;灵枢。九针云: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难经。四十二难说: 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 。由

2、此认识到肺位胸中,位置,左右各一,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可见 肺藏于右 不是指肺的解剖部位,由此可以推知 肝生于左 亦非指肝的解剖部位而言的。详察素问。刺禁论所论心、肾、脾、胃皆非指解剖部位,而是指脏腑的功能特点:心与肾言,心居上焦,属阳,肾位下焦,属阴;且心为阳中之太阳,故主表,肾为阴中之阴,故主里。脾与胃论,脾主运化,主为胃行其津液 ,故为使;胃主受纳, 为水谷之海 ,故为之市。因此,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亦非指肝与肺的解剖部位,而是指肝与肺的功能特点而言。正如罗定昌所说: 左肝右肺之说,今古无辨,岂知肝之体不在左而在右, . 经曰:左肝右肺者,以肝之用在左,肺之用在右也。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3、 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其一,从自然方位论,肝应东方,肺应西方。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古代辨别方位,多是面南而立,则左侧为东右侧为西。日出于东,而落于西。东方属木,万物之所始生,在人体则以肝配木,而具有春阳升发之气,故肝从左而升;西方属金,万物之所以收敛,在人体则肺配金,具有肃杀收敛之性,故肺气从右而降。故杨上善在 黄帝内经太素中说: 肝为少阳, 阳主升故曰生; 肺为少阴, 阴主藏, 故曰藏。 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亦云: 肝象木,旺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 肺象金,旺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其二,从阴阳升降言,肝主左升,肺主右降。素问。阴阳应象

4、大论曰: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幼幼集成亦云: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从左升,阴从右降。 左右为阴阳气机升降的道路,左为阳,右为阴;左主升,右主降。即如清代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所说: 曰生曰藏,谓脏体藏于内,脏气从左右而出于外也。 肝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主升主动,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故从左而升;肺主阳中之太阴,其性主降主杀,以肃降为主,故从右而降。故此可以将肝与肺的生理特点概括为肝左肺右 、肝升肺降 。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对于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及指导气机失常病变的治疗皆具有重要的意义。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肝肺相合,共同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及体内各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的阴阳平衡。生理上,肝

5、气升,则气机畅达,血行畅通;肺气降,则水津下布,浊气下达, 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 (临证指南医案 )而升降之机,不外乎清升浊降。 人体清气之升, 浊气之降, 以及气血津液的疏通畅达, 全赖肝肺升降之机。病理上,若肺之功能失常, 清肃之气不行,升降之机亦窒 : 治节不行,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 (王氏医案释注 )。肺气不降,不仅导致肺失清肃,气机壅滞,出现胸闷、咳喘等症;而且可以影响肝气的升发,致肝气郁结。若肝升太过,亦可影响肺气的肃降,导致肺降不及,出现咳嗽、咳血等肺气上逆之症。若肝气虚,升发无力,气虚下陷,亦可引起肺的治节失常。 如清代唐大烈在 吴医汇讲。 升降出入

6、论 中所说: 内陷者, 有入而无出; 下陷者,有降而无升。此升降出入四字,为一生之橐籥,百病之纲领。 临床上肝肺升降失常,常见两种情况:一是肝升太过, 气有余便是火 ,致使肺降不及,即 左升太过,右降无权 (王氏医案释注),出现口苦、目赤、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 肺病及肝 ,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6 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

7、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 例,有效率高达 88.5%. 此即 肝左肺右 的临床意义之所在。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 肺病及肝 ,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6 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例,有效率高达 8

8、8.5%。此即 肝左肺右 的临床意义之所在。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 肺病及肝 ,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 6 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 例,有效率高达88.5%. 此即 肝左肺右 的临床意义之所在。胁痛、易怒,及咳嗽、咳血等症,治疗当以泻肝火为主,兼以清肺热、滋肺阴。二是肺金之气太过,过分克制肝木,导致 肺病及肝 ,临床在咳嗽、鼻塞的同时,可见口苦咽干、头目眩晕等症,治以宣肺清肝。此外,肝肺升降失常,还可以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导致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或腑气不通等证。故此临证之时当详察细辨,对证治之。如临证指南医案载6 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者,多从养肝熄灭风之法治之。另据汉方一贯堂医学载日本细野先生使用疏肝汤治疗左侧结肠部位胀气117 例,有效率高达88.5%。此即 肝左肺右 的临床意义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