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教师用书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551008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教师用书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教师用书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教师用书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教师用书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教师用书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教师用书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Word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考点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3.(2014浙江7月学考,33,2分)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A.增强B.增强C.增强D.增强答案A此题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属于学考的理解要求。雾霾是近几年的考试热点问题。雾霾是固体颗粒物,可以反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获得的光照减少,使大气能见度变差,图中的数字表示大气反射,符合题意。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表示地面反射。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

2、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4.(2013浙江学考,26,2分)图中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气象C.下垫面D.大气环流答案C题目表明ab沿线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通过读图可以确定ab两地纬度相当,故A错;两地云量基本一致,故B、D错;读图可知a地海拔更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故C正确。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四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15.(2013浙江文综,1,4分)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B.C.D.答案A本题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考查

3、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只有图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因此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其他三幅图在近地面都有逆温层出现,大气稳定,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考点二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运动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9.(2013北京文综,5,4分)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答案B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遭到破坏后,臭氧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即减少,A错误;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B正确;可吸

4、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减少,C错误;雾霾出现时,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即在夜间增加,D错误。下图为“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4.(2015江苏学考,7,2分)图中四城市,风力最大的可能是()A.呼和浩特B.上海C.台北D.广州答案A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据图可看出,与另外三个城市相比,此刻呼和浩特附近等压线密集。读下图,回答下题。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5.(2014天津文综,3,4分)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答案D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断出5月6日1

5、4时:北京为东南风、首尔为西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5月7日2时:北京为东北风、首尔为偏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故选D。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两题。6.(2014福建文综,9,4分)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B.C.D.答案B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分析问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左侧表示7月,右侧表示1月,实线表示西风风速,虚线表示东风风速。四地中,地位于60N附近,高度约7千米,1月和7月都是西风10米/秒。地位于17N附近,高度8千米左右,7月为东风5米/秒,1月为西风15米/秒。地位于5N附近,高度7千米左右,7月为东风5米/秒,1月为西风0米/秒。地位于50N附近,高度为6千米左右,7月为西风大于15米/秒、小于20米/秒,1月西风20米/秒。比较分析风向和风速得出变化最大的点是,B项正确。7.(2014福建文综,10,4分)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7.答案D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和洋流。读图可知,低纬度为东风,受其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中纬度为西风带,受其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两者分布一致,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