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548636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护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康复护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康复护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康复护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康复护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护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护理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护理学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康复护理学课程考核要求 一 作业内容 1. 论述:什么是康复?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有哪些不同? 答: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 临床护理的对象时病人。临床护理以护理学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技能为基础,知道临床护理实践,通过护理人员保证临床各项治疗方案安全、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2、。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诊疗护理技术。 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老年病、慢性病和伤残病人。康复护士的任务是以全面康复的观念和康复护理的技术协助病人恢复身心和社会功能。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都是护理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他们在护理理论方面有着共同的护理理念,但有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向,从不同角度共同体现对人的生物、心里、社会整体性的高度重视;在护理实践方面既有共同的基础内容,又有两个学科特殊的护理技术 2. 论述:人体运动的种类有哪些?运动对机体有何影响? 答:人体的运动类型大体可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竞技运动;2、健身运动;3、医疗运动。 对人体的积极作用 1,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体育锻炼能促

3、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体育锻炼还能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对运动的适应,既是在同样强度的运动情况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其意义是推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推迟衰竭的到来,增加人体持续运动的时间。 脂肪是在人体中含量较多的能量物质,他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放出能量,约为同等量的糖或蛋白质的两倍,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脂肪的动用能力,为人体从事各项活动提供更多的能量来源。 2,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运动可是肌肉保持正常的张力,并通过肌肉活动给骨组织以刺激,促

4、进骨骼中钙的储存,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使关节保持较好的灵活性,韧带保持较佳的弹性,锻炼可以增强运动系统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保持手脚的灵便,使人可以轻松自如,有条不紊的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的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扩胸运动,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是肺活量增加,经常性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以促使肺活量的增长,

5、大量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植高于一般人。 体育锻炼由于加强了呼吸力量,可使呼吸深度增加,以有效的增加肺的通气效率,研究表明,一般人在运动时肺通气量能增加到60升/分左右,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运动时肺通气量可达一百升/分以上。 一般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只能利用其氧气最大摄入值的60%左右,而经过体育锻炼后可以使这种能力大大的提高,体育活动时,即使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也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而不致使机体缺氧。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加速机体能量消耗的过程,能量物质的最终来源是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因此,运动后会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变化,饭量增多,消化功能增强。 6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体育

6、锻炼 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的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映。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明显提高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反之,如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大脑皮层的有、调节能力将相应的下降,造成平衡失调,甚至引起某些疾病。 7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3. 论述:何谓中枢神经可塑性?请阐述其理论基础,并列举出12例实例。 答:为了主动适应和反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神经系统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就是神经的可塑性。这包括后天

7、的差异损伤及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的反应能力和功能的代偿。分为大脑可塑性。脊髓可塑性。 4. 论述:如何为病人选择参数合适的轮椅?护士推轮椅有何操作技巧? 答:需要根据使用者的 体重、年龄、特殊要求(脚是否能动) 来选择合适的轮椅,可以自己推着走的,选择22寸手动轮椅,只能由其他人推着走的,可以考虑12寸手动轮椅。在推轮椅行进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持舒适坐位。推车下坡时减慢速度,过门槛时翘起前轮,使病人的头、背后倾,并嘱抓住扶手,以防发生意外。 5. 论述:杖类助行器有几种?如何进行测量? 答:杖类助行器:手杖,肘杖,腋杖,前臂支撑杖。 1、

8、杖的长度选择方法: a.腋杖的测量方法; 腋杖长度身高 41cm。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 即为把手的位置,同时也是手杖的长度及把手 的位置。若患者下肢或上肢有短缩畸形,可让 其穿上鞋或下肢支具仰卧在床上,将腋杖贴近 腋窝,在小趾前外侧15cm处与足底平齐处即为 腋杖最适当的长度,肘关节屈曲30度,腕关节 背伸时的掌面即为把手部位 b.手杖的测量方法 让患者穿上鞋或下肢支具站立,肘关节屈曲30度,腕关节背伸,小趾前外侧15处至腕背伸手掌面得距离即为手杖的长度 6. 论述:何谓良肢位?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有哪几种体位?每种体位的摆放要点是什么? 答: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能够使偏瘫

9、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良肢位摆放体位 仰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能灵活可动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5.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6.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患侧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

10、曲,臀部伸直 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健侧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3.躯干略为前倾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 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 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 床上坐位: 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头 2.头部: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动 3.躯干:伸直 4.臀部:90度屈曲,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上置一枕头 坐在椅子或轮椅上: 1.下背部放置一

11、个枕头 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桌上, 转移双手正确姿势 3.双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 7. 论述:ADL的评定方法、评定内容和标准 答:定义:一个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所进行的必要活动。范围: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ADL的评定方法 1、提问法2、观察法3、量表评定法 1、提问法;口头提问、问卷提问二种形式 尽量让患者本人回答问题,注意区分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意志 节约时间,用于对患者残疾状况进行筛查 2、观察法 在实际环境中直接观察患者情况 注意不同环境对患者的ADL表现质量影响很大 3、量表评定法 概念:采用经过标准化设计,具有统一内容、统一评定标准的检查表评定ADL。 医

12、疗部门、相关机构内常用 8. 论述: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答:一)特点: 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 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 注意事项: 有诸多因素可以影响肌力评定的结果,如年龄、性别、疼痛、疲劳、动机不足、恐惧、对检查的误解以及疾病的性质等,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下情况: 1. 熟练掌握肌力检查的技巧:先观察关节活动的质量,有无不对称、萎缩、肥大以及步态异常的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姿势、肢位并充分固定近侧端,按照分级标准检查肌力。 2. 避免肌力检查的干扰因素:除患者和检查者的体位、治疗师的经验外,患者的疼痛与疲劳以及合作情况对肌力检查均有影响。此外,

13、还应防止在某些疾患时因其他肌肉的代偿所造成的假象动作。 3. 争取患者的合作:检查前,应先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必要时给以示范,以争取患者配合。 4. 掌握相关的解剖知识:检查时必须同时进行触诊,为此,要详细了解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 了解相关运动模式: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时,因运动模式异常,肌肉控制障碍,手法肌力检查难以判断肌力,不宜采用。但当出现随意运动时,仍可适用手法肌力检查。 6. 避免不良反映:肌力测试时,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对心脏活动造成困难,固对有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9. 论述:吞咽障碍评定中洼田饮水试验的方法及标准,如何为脑卒中患者进行摄

14、食训练? 答: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评定吞咽障碍的实验方法,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评定条件: 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分级: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 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 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 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 6级:吞咽正常 10. 论述:脑性瘫痪的康复目标 答:脑瘫是目前最为严重疾病,该病好发于儿童中的严重疾病,以造成患儿四肢畸形及

15、运动语言等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由于脑瘫患儿的病情有轻有重,对每个患儿的治疗目标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脑瘫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般病情较轻的患儿是完全可以实现生活自理,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上学学习,但如果病情很重,就要通过治疗减轻日常生活护理的难度等 11. 病案分析:患者,女,68岁,因言语不能,右侧肢体瘫痪1小时于9PM急诊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右侧上下肢肌力1级,发病后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体温36.5,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0/90mmHg,心电图:心房纤颤,头颅CT:轻度脑萎缩,右侧基底节区有小面积脑梗死;血液化验:电解质及生化全项均正常。入院后立即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持续低流量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对症治疗等处理。入院后当晚除血压波动在150/90mmHg到180/90mmHg,患者情况基本稳定;入院后第一天,患者能自行坐起,饮水缓慢,无咳嗽或返流现象,医嘱:24小时内在监督下吸管饮水,其他治疗不变。 请分析: 该患者急性期应如何摆放体位? 该患者有哪些护理问题? 请为该患者制定急性期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答: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为此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块海绵团;肘关节应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