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548391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湖北法律硕士联考考试考前冲刺卷(7)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的根据是 A法律规则是否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B法律规则是否允许主体自行设定权利义务 C法律规则保护的权益不同 D法律规则设定的效力不同 2.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是 A法律调整的方法 B法律调整的对象 C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3.对法律条文做出比其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属于 A任意解释 B非确定解释 C扩充解释 D限制解释 4.为了反对单纯经济决定论的错误

2、观点,法学研究必须坚持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C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D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 5.下列关于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与道德是两种社会调整机制,互不相关 B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 C法的内容决定于道德 D道德必须由法律保障实现 6.适用下列哪种原则时,法律时间效力以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法律优于地方性法规 D后法优于前法 7.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这属于法的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

3、用 8.下列属于执法活动的是 A朱某认为自己没有钱而拒绝同女友结婚 B税务人员认为某人有偷漏税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法官出差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发生口角,而以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 9.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10.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是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4、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11.在下列立法活动中,不属于法定立法程序的是 A法律案的起草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要素的是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13.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 B责任与处罚原则实际上是公平、公正观念在规则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C责任自负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会产生责任的转移承担问题 D法律责任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地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 14.下列属于边缘法学学科的是

5、 A法理学 B国际法学 C法律社会学 D宪法学 15.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重要区别之一在于 A是否具有效力的普遍性 B是否具有物质制约性 C是否具有强制性 D是否具有国家意志性 16.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主要是指 A不同阶级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B不同阶层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C不同派别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D不同集团之间力量对比关系 1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8.在我国宪法上第一次引入“人权”概念的是 A1988年第一次宪法修正案 B1993年第二次宪法修正案 C1999年第三次宪法修正案 D2004年第四

6、次宪法修正案 19.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宪法是 A英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 D日本宪法 20.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批准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民政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21.全国人大代表的辞职申请向以下哪个机构提交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省级人大常委会 22.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职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省级人民政府 23.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必须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 A批准 B备案 C请示 D汇报 24.全国人大

7、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 A教育部部长 B国家主席 C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 D大学校长 25.我国下列国家机关中实行首长个人负责制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下列情况需要进行辩证推理的是 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B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发生冲突 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2.法与国家具有相辅相成的共生性和一致性,这主要体现为 A法和国家都具有规范性 B法和国家都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

8、现而出现的,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法和国家都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于共同的经济基础 D法和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3.法治国家的标志主要包括 A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 B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 C高素质的执法、司法人员 D严格的执法体制和公正的司法体制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正式渊源的是 A判例 B习惯 C学说 D法理 5.司法的原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A讲求效率原则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6.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为 A维护人类社会基

9、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7.英国具有 A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B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 C形式意义上的宪法 D实质意义上的宪法 8.权力制衡原则的基本含义包括 A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 B个人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C国家权力制约个人权利 D个人权利制约个人权利 9.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10.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国体 B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C历史传统 D领导人的意愿 11.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其职权范围内议案的主体有 A委员长会议 B国

10、务院 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10人以上联名 12.宪法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 A确认和巩固 B限制和规范 C指引和协调 D评价和宣传 13.宪法规范的重要特点有 A根本性 B最高权威性 C相对稳定性 D纲领性 14.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的人选是 A国务院总理 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D中央军委主席 15.晋武帝时为晋律做注的律学家不包括 A孔融 B张斐 C董仲舒 D杜预 16.关于开皇律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开皇律总结以往立法成果,调整篇目内容,首次确立12篇立法体例 B开皇律中传统五刑制度首次得以正式确立 C开皇律在北齐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

11、重罪十条”的制度 D开皇律中对公罪和私罪进行了区分 17.宋代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关不称为 A提点刑狱司 B提刑按察司 C理刑司 D肃政廉访司 18.大清现行刑律的立法变化体现之一为废除了一些传统刑罚,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 A凌迟 B绞刑 C刺字 D缘坐 19.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C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效率 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 20.父母和子女间在法律上的抚养赡养关系是一种 A思想的社会关系 B物质的社会关系 C意志行为关系 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21.20世纪90年代初传销活动流行时,我国法律对此没有具体规定。当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一般依据民法通则第7条。该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说明了法律原则所具有的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2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