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爱心与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548299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随笔爱心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随笔爱心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随笔爱心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随笔爱心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随笔爱心与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随笔爱心与方法琥珀小学 王璐曾记得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美国西部有一位年轻的牛仔,有一天,他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棚里喂食,可是这头小牛却怎么也不愿意进去。于是,年轻的牛仔就想到了,使尽全身的力气去抓住小牛的牛角想逼它进牛棚,可是却适得其反,他却往前拉,小牛就使劲往后退。这时,牛仔的邻居见到了,也跑过来帮忙,一个往前拉,一个往后推,硬是无法拉得动这小牛,因为这时小牛已经开始发了牛劲,拼死不从,任两个人如何费劲,小牛就是不愿意进牛棚。这时他们家的保姆见到此状,只是在旁边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大姆指塞进了小牛的嘴巴里,小牛就乖乖地跟着保姆走进了牛棚,看着完全不费吹灰之力的保姆,牛仔和

2、他的邻居都惊呆了,为什么保姆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让小牛乖乖地走进牛棚?这个故事特别让我感动,因为这和我们平时教育孩子有多么的神似之处,我们常常都会对学生说,(怎样怎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例如,布置课堂练习来巩固当堂学习的内容,为了让你们(学生)更加容易去掌握这些内容如此之类,然而孩子们的表情就像那头小牛一样那是极不情愿地被接受,甚至有的孩子是嘟着小嘴在那里发呆。我们本以为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的,可是换来的会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心理“抗拒”,有的学困生甚至是拼死不从,依然我行我素。我们(老师)觉得很是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诸东流.可是回头静心一想,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

3、们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如此抗拒?是抗拒我们赋予的爱心吗?还是抗拒我们给予他的形式?曾记得有一个学困生,他是天天不做作业,组长就天天跟着他的尾巴去“追债”。这孩子家里面爸爸是工人,日夜颠倒,日夜加班,对孩子是不闻不问,妈妈赌博成瘾,对孩子更是无心照料。这学生的问题是日益突出,上课不单止自己不听课还去搅和其它的同学,让周围的同学都无法听课。老师和家长的投诉是络绎不绝。只有穷于去应付他,刚开始的时候,只好不断地给他换新同桌,可是时间久了谁也不愿意见到他,有的顽皮的男同学甚至排挤他,下课的时候更加拿他来开玩笑,愚弄他,这使他变得更加的孤独。我及时发现了这一点,让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去接近他,这些同学只是做一下表面功夫,自然收不到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这个孩子的心里好象更加地把自己反锁得更厉害。于是,我便开始去请教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们给我的意见是要对这个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并且不能急于求成。几年过去了,虽然我已不在原来的学校,但是我依然很牵挂这个孩子,不知道当年的方法对他是否有效?他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但我相信正如那头小牛一样,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何况现代城市的孩子还根本就不缺爱,我觉得还应该有方法。爱孩子是基础也是必须,是我们要给孩子们的内容,但如果缺乏方式方法,再好的爱心也不会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