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548094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

2、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

3、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 xi,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4、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事君吾二心。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A. B. C. D.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

5、,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四、(19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答案和解析】 (12分,每小题3分)8.A 9.D 10.A 11.C12.(8分)(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

6、)交给我们。(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沈周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

7、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

8、,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注】牣:满。铨曹:吏部官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漫应曰( ) 宽备言其状(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周以母故 而告以成功B.饭之而去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人其姓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1) 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2)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9、21. 第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2分)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答案和解析】 (2分) (1)随便(2)详细(各1分) (2分)B (2分)C20(6分)(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21. (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22 (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

10、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絰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

11、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取未放之蕊干之( ) (2)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_(2分)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2分)26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

12、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答案和解析】23 (2分)(1)使干燥 (2)草率(各1分)24 (2分)B25 (2分)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26(2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27 (4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重庆卷)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810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

13、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

14、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一朝彰露,禄秩削夺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愚者多财生其过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