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547975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正骨学(全套课件331P)(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医学资料中医正骨学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讲:何老师医学资料 2正骨医学开展简史 西周时代:就设有疡医科,有了善长伤科的疡医,专治骨科及刀创。 汉朝末年: 除了手法整复外,并可配合手术治疗。著名医学家华佗 “刮骨疗毒的骨科手术。 盛唐时代 :在骨折局部随用夹板用定,鼓励病人早朗活动,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为祖国第一部骨折学, 很重视“动静结合。 金元时代:非常重视整骨外科。 清代 : ?医宗金鉴.整骨新法要旨? 总结出著名的正骨八法 。医学资料 3中医正骨学的新生与开展新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新夹板固定器:疗程缩短一半,功能恢复好,合并症根本消失。治疗骨折的四项原那么

2、: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医学资料 4第一章 骨 折 总 论医学资料 5第一节 骨折的病因病机一骨折的病因一外力作用 :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肌肉牵拉力 4累积性力二病理因素:骨髓炎、骨囊肿、骨肿瘤等三其他:年纪、健康情况、解剖部位、受伤姿势等医学资料 6第一节 骨折的病因病机二 骨折的移位1成角移位:两骨折段的中线交叉成角2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相对移向侧方3缩短移位:两骨折端互相重叠4别离移位:两骨折端互相别离5旋转移位:骨折远段围骨纵轴旋转医学资料 7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一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1闭合骨折2开放骨折3潜在性开放骨折二稳定程度:1稳定骨折2不稳定骨折三损伤

3、程度:1单纯性2复杂性3不完全性4完全性四骨折线的形状:1横断2斜形3螺旋4粉碎5嵌插6压缩7裂纹8青枝9骨骼别离五就诊时间:1新鲜2陈旧六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1外伤性2病理性医学资料 8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一、掌握病史1暴力的 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2受伤时间3伤后全身情况及变化4伤后肢体的功能情况5伤后处理情况6既往重要疾病7治疗情况医学资料 9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二临床表现一全身表现 1体温 一般单纯性骨折后体温正常。严重损伤如股骨 骨折,骨盆骨折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8 C.、开放性骨折的病人体温升高,局部疼痛加重,考虑伤口内可能出现感染。 2体克 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

4、骨折、骨盆骨折、脊惟骨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病人因广泛的组织损伤,大量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8 C.、开放性骨折的病人体温升高,局部疼痛加重,考虑伤口内可能出现感染。医学资料 10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二临床表现二局部情况1一般病症压痛和纵轴挤压痛局部肿胀与瘀斑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征:畸形、反常活动(异常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医学资料 11压痛和纵轴挤压痛的意义(图)医学资料 12反常活动(异常活动 (图)医学资料 13畸形(图)医学资料 14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三临床检查1望诊:姿势,步态,表情,局部肿胀,畸形等2触诊:骨骼的硬度,弹性,连接性,温度等3测量:患健肢体的长度,周径4

5、血管神经检查:伤肢远端浅表动脉及神经功能医学资料 15第三节 骨折的诊断四X线检查 X线检查不仅存助于骨关节损伤的进一步诊断。能充分显示骨折的类型移位的方向、骨折的形状等局部情况,而且对治疗有具体指导意义。 健侧比照摄片(见后图) 特殊位摄片:如髌骨切线位摄片; 腕舟状骨折-腕关节斜位摄片;跟骨骨折-跟骨轴位摄片;腰椎狭部骨折-左右腰推斜位摄片;肩部骨折脱位-穿胸侧位摄片或肩轴向侧位摄片应力摄片: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医学资料 16健侧比照摄片(图)医学资料 17第四节骨折的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一全身并发症:休克,脂肪栓塞二局部并发症:1感染2血管损伤3神经干损伤(见后图)4缺血性肌挛缩(见后图

6、)5脏器损伤医学资料 18神经干损伤(图)医学资料 19缺血性肌挛缩(图)医学资料 20第四节骨折的并发症二晚期并发症一全身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褥疮 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二局部并发症:损伤性骨化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 缺血性骨坏死 迟发性畸形医学资料 21第五节骨折的愈合过程一炎症期:1周左右二修复期: 1阶段血肿肌化期(早期骨痂反响)23周 2阶段外部桥梁骨痂4 8周三塑形期: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协调活动。医学资料 22第五节骨折的愈合过程四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骨折部稳定,检查无异常活动。 3.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

7、骨痂通过骨折断端,但骨小梁结构尚未通过骨折线。 4.复位成功后外固定的时间到达该部骨折临床愈合所需要的常规时间。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骨折部位具备临床愈合的检查标准,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消失或根本消失、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医学资料 23骨折的愈合时间医学资料 24第六节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一全身因素: 年龄 健康状况 二局部因素:损伤程度骨折断端面的接触固定情况特殊暴力不正确的功能锻炼断端血供缺乏感染病理性骨折运动和骨折的局部应力状态电流作用医学资料 25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那么早期正确复位:争取伤后14小时复位局部外固定:只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固定法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提高骨折组织修复能力 保证骨基

8、质的形成和钙化 防止关节粘连 促进骨组织的形生成内外辨证用药:内服药 外用药医学资料 26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一骨折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2功能复位骨折复位某些移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二骨折整复时间:越早越好三麻醉的选择:上肢臂丛 下肢单腰麻四合理应用X线五整复方案六切开复位医学资料 27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七整复手法1触摸心会法术者用手拇指在伤处周围沿骨向伤处仔细触摸,对长管状骨可找出骨折错位的“台阶,确定出骨折断端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图1- 41 医学资料 28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七整复手法 2拔伸牵引法 :主要是纠正

9、骨折的重迭移位、侧方移位、成角移位及局部旋转移位图1-42, 医学资料 29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七整复手法 3旋转缭绕法 用于整复斜形骨折的旋转及背向移位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迭。 施行盘旋手法时应适当减小牵引力,否那么不易成功图1-50医学资料 30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七整复手法4屈伸收展法 用于多轴性关节。 如踝关节骨折,先在拔伸牵引下配合推移按捺手法使骨折块根本复位,对断端间残留小的移位,通过屈伸活动躁关节数次,利用距骨外形磨塑作用,将残留移位纠正图1-51。医学资料 31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七整复手法5成角折顶法 由于骨折部肌肉丰厚,断端重迭移位较多,横断或骨折线不整齐的锯齿形骨干骨折,用一般的牵

10、引力量极难拉开其重迭移,医学资料 32第八节骨折的整复7 整复手法 6端挤提按法 用于骨干骨折的前后 ,内外侧 移位,当骨折重迭、旋转及成角移位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 。如前臂尺挠骨骨折图1-43A、 医学资料 33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七整复手法7夹挤分骨法用于两个并列的骨干骨折,如前臂尺挠骨骨折、掌骨骨折、断骨骨折等 图1-49医学资料 34第八节骨折的整复七整复手法 8摇摆触碰法 一是在整复骨折时,用触碰寻找断端,以远侧断端触碰寻找近侧断端, 使之复位图1一44A 。二是 经牵引提按等多种手法整复后, 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一手握住远侧断端 轻轻左右上下摇摆,检查断端对位情况及是否

11、稳定, (图1-44B医学资料 35第九节 骨折的固定一外固定一夹板固定二石膏固定三牵引固定四外固定器固定医学资料 36一夹板固定 1定义: 常用夹板有薄竹板、柳木夹板和硬纸夹板 等。它们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可根据肢体外形面塑形,用布带绑在骨折部肢体的外面以固定骨折。它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端面发生成角、旋转和侧方位移位。医学资料 37一夹板固定2固定形式夹板局部外固定超关节夹板固定夹板局部外固定或超关节夹板固定结合骨牵引活动夹板弹性抱膝带或抱膝圈固定木板分骨垫固定小竹板或小木板固定弹力带骨盆兜固定医学资料 38一夹板固定3固定垫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部位,多用骨干部塔形垫:关节凹陷处,肘、踝关节梯

12、形垫:肢体斜形处,肘后部、踝部上下垫:锁骨或尺桡骨骨折抱骨垫:髌骨骨折葫芦垫:栳骨头骨折或脱位横垫:栳骨下端骨折合骨垫:下尺栳关节别离分骨垫:尺栳骨骨折,掌、跖骨骨折医学资料 39一夹板固定4 固定方法骨折经整复对位满意后,由助手维持牵引下,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放置必要的固定垫、粘胶布固定。将棉垫包缠于伤处。小夹板分别放置于棉垫外层,均匀排列,板间距以11.5cm为宜,骨折线最好在夹板之中央部位为妥,用布带先扎中间一道,绕两周抽紧打结,然后再扎两端,一般捆34道。肌肉丰厚部位可紧些,松紧度一般横拉扎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宜。医学资料 40一夹板固定5 考前须知 抬高患肢,以利消肿:注意末端血液

13、循环: 如发现指趾端发凉、麻、剧痛、高度肿胀,苍白,应立即检查和处理。防止骨突部位皮肤压伤:及时调整固定松紧度,整复固定后前3天根据情况随时复查,57天后肢体肿胀逐渐消退.应及时紧固布带,假设骨折有移位应重新予以纠正。2周后再调整加固外固定夹板l次,直至骨折完全愈合。 定期进行X线检查 进行合理功能锻炼医学资料 41局部夹板图医学资料 42二石膏固定1适应症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者;某些骨关节手术后,须较长期固定关节于特定位置;畸形矫正后,为了维持矫形后的位置,必须用石膏绷带塑形,才能到达矫形和固定的目的;骨与关节开

14、放性损伤并感染,常须用石膏固定患肢,以控制炎症医学资料 43二石膏固定2操作技术及步骤体位:功能位或特殊要求体位放置棉垫 :保护固突部皮肤和其其他软组制作石膏绷带:平置于2540 温水中,待气泡出净后,双手握住两端将水挤净,放在木板上,拉紧将平即可应用包扎方法及考前须知 :上肢一般810层.下肢1214层 修整与标记:医学资料 44二石膏固定3类型石膏托固定石膏夹板固定U型石膏固定石膏管型固定医学资料 45石膏托固定前臂石膏托从尺骨鹰嘴至掌骨背侧,从肘关节屈曲90的皮肤横纹的远端至手掌部近侧皮肤横(掌侧图l-65A。上臂石膏托从上臂上部至掌骨头背侧图1-65B。医学资料 46石膏托固定 小腿石膏托上平胫骨结节下至跖骨头图1-65C,足趾需要支持那么石膏托固定到足尖图1-65D :长腿石膏托从臀后横纹至足跖骨头图1-65E)医学资料 47石膏夹板固定 将前、后侧或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