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5448107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计划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方案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口算除法、估算和笔算除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多位数 ,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 ,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会表达估算的思路 ,形成估算的意识与习惯。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共同探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的方法 ,理解其算理。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2、经验想出多种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经历探究和交流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一些活动 ,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3.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 ,逐步学会合作学习。二、教学重点1.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的根本方法。能到达正确、熟练。2.掌握除法估算的策略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形成估算的习

3、惯和意识。3. 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三、教学难点1.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竖式书写。2.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有关商中间或末尾的0的处理。四、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计算对整个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是在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它为学生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以及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根底。本单元教材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后笔算的顺序编排的。这是因为:口算是最常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中的一种最根本的运算;估算和笔算的过程 ,是屡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 ,把估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

4、。估算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 ,而在于让学生能够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因为培养估算意识远比培养估算技能重要。笔算除法的教学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其算理。在笔算除法教学中 ,竖式书写是一个难点 ,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 ,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已有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因此 ,在教学的开始 ,注意将学生的动手操作、课件演示与竖式书写过程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 ,一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 ,并将计算方法与计算的道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

5、成理法交融。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如下: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3.加强估算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与估算意识。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 ,精心构建认知结构。5.表达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五、教与学的建议1.口算除法。教材以运送水果和蔬菜为背景提供了4个小情境 ,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境中蕴含的数学信息 ,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根底。因此 ,教学时 ,应采取多种方法 ,激活学生存储的相关的口算经验 ,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 ,并将它灵活运

6、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新的情境中。在汇报交流中 ,反映出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过程 ,表达算法多样化。2.加强估算教学。教学中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 ,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且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 ,如果没有需要 ,估算的意义就无法表达。教学时 ,放手让学生交流 ,尽量让学生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策略 ,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适合的算法。此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用估算解决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开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让学生拥有良

7、好的数感。值得注意的是 ,不要见到“大约就认为是估算 ,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学生对于类似42÷2的简单算式能脱口而出 ,正是由于算式能直接说出结果 ,往往对学生竖式书写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 ,教学中 ,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 ,或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用课件展示出来 ,将学生动手操作与竖式计算的顺序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竖式书写演算顺序 ,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正确笔算除法竖式。再有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计算方法 ,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一般计算方法的抽象和概括 ,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学生 ,还应该在理解的根底上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方法。4

8、.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时 ,将估算与笔算有机结合。如教学238÷6 ,先让学生估一估 ,估出大致结果 ,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 ,将两次结果进行比照 ,使学生体会用两种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再有 ,教学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商1 ,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难点 ,建议让学生先自主尝试 ,在理解算理的同时 ,进一步形成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5.除法验算。通过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让学生感受验算的作用。进行验算时 ,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合作交流的根底上 ,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学生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也可以利用乘、除法

9、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在运用乘、除法关系进行验算时 ,结合情境中每个数据表示的实际意义 ,更有利于学生对算式的理解。6.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利用教材“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 ,帮助学生建立: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概念。在教学例题时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 ,将简便竖式与不简便竖式进行比照 ,让学生在比照中理解:当商的某一位为0时 ,这个0一定要写 ,起占位作用;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因此 ,写竖式时 ,用0作被除数可省略不写 ,写成简便竖式的书写格式。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教学例题时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算 ,再将学生不同的竖式

10、情况进行板书 ,通过学生间汇报、交流 ,重点突出“十位不够商1 ,怎么办?并让学生自己感受哪种写法更简便 ,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 ,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计算中。教学时 ,要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 ,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 ,从而主动探索口算、计算的算理和算法。2.把估算与口算、笔算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时 ,要结合一定的情境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3.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帮

11、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

12、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

13、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教学口算与除法验算时 ,充分利用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中 ,渗透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间的关系学习今后的知识等。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