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规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542850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诊疗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介入诊疗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介入诊疗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介入诊疗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介入诊疗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诊疗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诊疗规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四、放射介入诊疗规范一)放射介入诊疗前后准备及注意事项放射介入诊疗术前准备1、术前医生或护士告知患者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术中, 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同时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疑虑,以便患者更好 的接受治疗。2、皮肤准备:双侧腹股沟备皮。3、做碘过敏试验。4、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5、训练床上解小便。6、术前 4 小时禁食7、术前排空大小便。(二)放射介入诊疗术后注意事项1、患肢穿刺处予以绷带加压包扎,目的是防止出血。2、患者术后应平卧,患肢伸直限制活动 24小时。 12 小时后可去出压迫沙 袋,24小时后解除包扎绷带。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该肢体远端血液

2、循环情况。4、饮食:术后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可给予流质饮食。5、介入术后 ,需抗菌、补液 3-5 日,注意观察尿量,补液量为每日 1000-1500ml, 应用铂类化疗药物后注意水化(输液量 3000ml/日),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保肝、 止酸、止血、止呕吐等对症处理。6、栓塞后综合征是术后最常见的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肝 功能损害、黄疸、腹水、麻痹性肠梗阻、非靶器官栓塞等。上述反应多为一过性 的,对症处理即可。其中发热多为肿瘤坏死吸收热,常可至38-39C,多为7-14日,也可持续 1 个月,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吲哚美辛处理多能奏效,必要时可短 期使用地塞米松。 腹痛的常见原因有碘化油栓

3、塞反应、 胆囊炎及近肝包膜的肿瘤 治疗后坏死所致局限性腹膜炎, 可酌情分别对症处理, 只要无外科 急腹症指征, 就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止痛。二、 放射介入诊疗规范(一)中枢及头颈部介入治疗第一章 血管造影第一节 全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 颅内外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病因检查; 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禁忌证: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营养不良者; 脑疝晚期、脑干

4、功能衰竭者。操作要点: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 单,暴露两侧腹股沟部。 接高压注射器并抽吸造影剂。 所有连接装置要求无气 泡。肝素盐水冲洗造影管。穿刺点选腹股沟韧带下 1.52cm股动脉搏动最明 显处,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股动脉,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 一 45C。穿刺成功后,在短导丝的辅助下置人鞘管,侧孔推注肝素盐水约5ml o置入造影管,在透 视下依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对血管迂曲者, 导管不能到位时,可使用导丝辅助。老年患者应自下而上分段行各主干动脉造影, 必要时以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拔出导管、鞘管,压迫穿刺部位,

5、止血 后加压包扎。【并发症及处理】 穿刺部位血肿,可能是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或使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所致,患者烦躁,过早过多运动下肢,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血管弹性 差,小血肿(直径10 cm)般不予处理。大血肿(直径10 cm)24h后局部热敷或 理疗。造成局部压迫者可切开清除。 血管痉挛, 可能由于导管或导丝刺激血管内膜,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痉挛 后可缓慢推注抗凝药或扩血管药物,如婴粟硷 15mg加10ml等渗盐水。 血管夹层, 可能是导管、 导丝损伤血管内膜, 进入内膜下或注射造影剂压 力过大,防治:在透视下监视导管、导丝的方向和位置,遇到阻力时不应强行插 入。股动脉处多为顺行

6、夹层, 可自愈。主动脉夹层,需控制性降压及请胸心血管外科处理。 血栓形成或栓塞可能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 斑块脱落有关血栓形成后要保 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的位置,立即行溶栓治疗。第二节 脊髓血管造影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 脊髓血管性病变; 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 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脊髓富血管肿瘤的术前栓塞; 脊髓血管性病变复查。禁忌证: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有出血性疾病者; 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有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者。【操作要点】 同脑血管造影。 造影前,必须在透视下贴铅号或其他标记物,明确相应椎体的位置。 造影必须包括所有的脊髓动脉,如双侧椎

7、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各肋 间动脉、腰动脉、骼内动脉。 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常规注射剂量是 2ml/s,共25ml。若有高血流的病 变,可适当加量。【并发症及处理】同脑血管造影。 个别患者可致瘫痪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加重, 可能与导管刺激 引起动脉痉挛及血流被阻断, 从而加重脊髓缺血所致。 造影前, 应用地塞米松及 钙离子拮抗药。选择导管不能过粗,以 5F 为宜。第二章 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节 颅内脑动脉瘤【临床要点】脑动脉瘤是脑血管壁的局限性异常膨出或节段性扩张, 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 前交通动脉( 30-35%)、后交通动脉开口处( 30-35%)、大脑中动脉分叉和其它 部位(20-30%),典型

8、表现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及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单侧或双侧锥体柬 征、眼底出血、可有侧动眼种经麻痹、单瘫或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视野缺 损等。【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 绝对适应证:动脉瘤劲/体比是介入治疗的重要指标,囊状动脉瘤劲 /体比 小于或等于 1/2 或动脉瘤劲小于等于 4mm; 经神经外科检查认为不能或难以经手术夹闭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海绵窦 段、颞骨岩部动脉瘤和形态奇特、解剖复杂动脉瘤 ; 手术夹闭失败、 或术后复发的动脉瘤; 患者一般情况差不宜手术或其它 原因不接受手术治疗。【禁忌证】 插管途径动脉严重硬化、迂曲导管难以准

9、确到位操作困难者; 患者病情危重临床症状达 V 级或 Glasgow 评分 5-6 分以下不能耐受手术 者; 颅内、劲内动脉段巨大动脉瘤者,血管闭塞实验阳性不宜行闭塞载瘤动脉 的治疗; 动脉瘤大小(2mm)也不宜行栓塞治疗。【操作要点】1常规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体 /劲比及颅内侧支循 环情况。2. 术中静脉持续滴注尼莫通,全身肝素化( 125U/kg 经导管注入肝素,如 2h 后继续治疗,按 62.5U/kg 追加肝素)3. 动脉瘤囊内栓塞:根据造影结果选择 1-2个最佳工作角度,使瘤劲和瘤体 均显示清楚。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及形态进行微导管塑形。 微导管的操作要缓慢平 滑地

10、行进。 微导管头端不能顶在动脉瘤壁上。 弹簧圈的选择要根注测量动脉瘤的 结果,第 1 个弹簧圈的直径应该大于瘤颈, 等于或稍大于瘤体最小径, 尽可能长 一些,使其在瘤内能紧贴瘤壁盘成篮状。 对于新近出血的小动脉瘤, 应尽可能选 择柔软的弹簧圈。 弹簧圈的位置放置合适后要进行造影证实, 确信无正常血管闭 塞再行解脱。弹簧圈填塞要尽可能致密。4. 球囊再塑形保护技术: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液态栓塞剂栓塞时,必须使用保护球囊。尽可能缩短球囊闭塞栽瘤动脉的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5min。弹簧圈栓塞需尽量致密。5支架辅助技术:需准备相应尺寸的自膨式支架或球囊扩张式支架。必要 时使用保护球囊。 适用于宽颈动脉瘤

11、、 梭形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附近栽瘤动脉严 重狭窄的病例。 术前、 术后应充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避免弹簧圈与支架缠 绕,并应避免支架的移位和塌陷。6.载瘤动脉闭塞技术:适应证及条件,颈内动脉及后循环梭形、宽颈、 巨大动脉瘤; 无法或不适合行瘤内栓塞者, 如假性或夹层动脉瘤; 侧支循环代偿 充分,球囊闭塞试验(BOT)阴性。球囊闭塞试验阴性的临床标志,无神经系统 障碍,强化试验(降压20一 30mmHg,2030min)阴性。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的 影像学标志为球囊闭塞后, 行健侧脑动脉造影时, 患侧毛细血管充盈良好; 双侧 静脉期同时出现,患侧充盈时间与健侧充盈时间相差 1.5s。【并发症及

12、处理】 常见并发症有:1脑血管痉挛: 原因,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血管内导管、导丝的刺激。 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行脑血管造影前常规给予血管解痉药, 操作中如出 现应给予婴粟硷。2血栓形成: 原因, 未抗凝或抗凝不完全, 使用支架前、 后没有充分进行抗血小板聚集 的治疗,同轴系统没有进行持续灌注。处理,按急症溶栓常规溶检,应在动脉 瘤完全致密填塞后进行溶栓。 尽量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溶栓。 溶栓药的剂量尽可能 减小,应以影像上血管通畅为标准。3动脉瘤破裂出血: 原因,动脉瘤自然破裂,导管、导丝的操作诱发动脉瘤破裂,弹簧圈过度 填塞而导致撑破动脉瘤。处理,保持镇静。中和肝素,给予止血药

13、物。降低体 循环血压,减少破口出血。 迅速致密填塞动脉瘤。 减少载瘤动脉内造影剂的注射。 降低颅内压。栓塞术后常规 CT扫描。4脑缺血: 原因,血管痉挛及其它血管病变、大动脉瘤栓塞后机械压迫、载瘤动脉 闭塞后侧支循环不足、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处理,对于机械性压迫者,给予升 压、抗凝、扩容治疗 ;血循环代偿不足者,若升压、抗凝、扩容治疗无效时,可 行急诊搭桥术。5. 弹簧圈断裂、移位处理: 一旦发生, 尽可能将弹簧圈从血管内拉出。 无法取出者, 尽可能将弹簧 圈解旋,拉至降主动脉内。取出失败后给予升压、抗凝、扩容治疗。取出失 败时,也可用支架将弹簧圈游离部分贴附至动脉壁上。【疗效评价】传统的治疗是

14、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动脉瘤血管内栓 塞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同时适合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血管 内治疗其近期疗效已显著优于开颅手术。 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段以下或位于 后循环系统,手术难度太,风险高应优先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 第二节外伤性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痿【临床要点】任何原因致使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破裂都会导致直接动静脉瘘。 须先 行脑血管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 经引导导管送入携带球囊的微导管至瘘口处, 解 脱球囊,堵塞痿口。临床表现:眼部症状:视力丧失,搏动性突眼,上眼睑下 垂,球结膜水肿,眶部杂音,眼睑肿胀,静脉视网膜病,眼内压增高及磨宿等。 血管

15、杂音。神经功能障碍。鼻及颅内出血。头痛。同时伴随的头面部 创伤。【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1. 外伤性劲内动脉海绵窦瘘2. 劲内动脉海绵窦瘘急诊适应证: 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眼部症状逐渐加重、眼内压 40mmHg; 急性脑缺血造成偏瘫、意识障碍; 发生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出血和鼻出血; 异常静脉引流至皮层静脉, 增加了脑出血和静脉高压 的危险。3. 因手术或栓塞失败,将瘘口近心段劲内动脉闭塞,而瘘口远段未闭,因盗 取颅内血液,且以眼静脉为主要回流者,采取经眼上静脉入路。禁忌证:1. 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治疗或患者和家属拒绝血管内介人治疗。2.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 硬脑膜动脉瘘的海绵窦型。【操作要点】治疗途径:通过动脉、静脉、动静脉联合进行治疗。材料准备:6 一 8F导管鞘,68F导引导管,首选可脱性球囊及输送系统; 导丝导引微导管、微导丝;液态栓塞剂、造影剂;可控解脱弹簧圈和解脱系统,游离弹簧圈等。栓塞要点: 全身肝素化,根据瘘口大小及海绵窦状况,选择适当型号的球囊。 必须确认球囊位于海绵蜜内,方可解脱。 当瘘口过大, 需选用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