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528450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理工大地震模拟台精密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案测量施工技术方案兰州理工大学一、工程概述室内震动台基础,预埋件布设与放样。二、测量方案的编制依据1、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2、城市测量规则CJJ8-9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5、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6、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计划要求。三、人员、测量配备为满足施工测量需要,配备了足够的测量人员及仪器(1)人员配备测量人员及测量负责人。(2)仪器设备(见下表)编号名称数量厂家主要用途1全站仪2徕卡施工放线2水准仪2苏一光水准测量3测微器1苏一光水准测量4钢尺2哈普森施工测量5对讲机6KENWOOD施工测量四、平

2、面控制网测设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内墙ABC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总平面图利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测角0.5”,测距1+1ppm),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图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

3、以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为精度指标,根据精密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一级导线的规定。表1 (mm)等 级一级二级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0.21.03、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三个时,可不必归零,必要时,亦可采用全组合测角法或其他能满足精度要求的观测方法。若采用测角的方法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时,亦可采用精密测距的方法,通过边长值,反算出相应的角度的。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表2 ()经纬仪类型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电子经纬仪两次照准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互差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DJ050.5484DJ111696DJ2338139注:DJ05

4、为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0.5的经纬仪。一级导线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面现象的规定:表3 ()等级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DJ05DJ1DJ2一20-0.8二15-1.4对于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1)、超出本规定限差的结果应进行重测;2)、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超限,应重测整个测回;3)、采用方向测回法时,每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不应超过全部测回方向的1/3,否则整站重测。四、平面位置测设及安装测量1、平面位置测设测定平面位置时,将两台经纬仪架设纵横轴线控制基准点上,后视同一轴线对应的控制基准点,将轴线投测到与地脚螺栓定位板面同高度的木方子上并用红色三角标记,将

5、其与定位板上纵横柱定位轴线比较,根据偏差情况,调整定位板,使得定位板的纵横轴线与两台经纬仪投测的轴线完全重合为止,定位板的纵、横轴线允许误差为0.4mm。在安装之前,检查定位板上的纵横轴线,与设计位置的允许误差为0.4mm。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初凝前,应检测定位板上的中心线,如发现偏差,应即刻校正,直至符合精度要求为止。对于设备的拼装及安装测量,我们拟采用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一种。方案一 全站仪三维测量 a、坐标系的建立如图所示,在待测物方任取A、B两点,将其在水平面(取仪器三轴交点处的水平面)内投影点的联线为X轴方向,仪器中心为坐标原点,过原点在水平面面内垂直于X轴的方向为Y轴,垂直于XY平面的轴为

6、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b、测量原理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是具有测距、测角能力的先进仪器,因此根据极坐标法测定物点的三维坐标为全站仪三维测量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设在O点的全站仪测得A、B两点的距离分别为SA、SB,天顶角为VA、VB,水平角为A、B,由图可得A、B两点在O-XYZ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1) (2)式中ABHaa-=、为OA方向与Y轴之间的夹角由于A、B两点的水平投影在X轴方向上,则有YA=YB,即: (3)由此可求得 (4)由上式可以看出,值取决于仪器中心及选取的A、B两点的位置关系,解求的工作也即完成了全站仪三维测量系统的定向。对于物方空间的任意点P在上

7、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5)式中、SP为P点的斜距,VP为P点的天顶角,为P点的水平度盘读数,其余符号同前。2、测量精度分析分析全站仪三维测量系统的点位精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仪器的系统误差、仪器的偶然误差、反射装置(目标)误差。这里主要分析前两者对点位精度的影响。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 式中,mS为P点距离测量中误差;mV为P点天顶角测量中误差;mH为水平角测量中误差;m为定向时确定角的中误差3、安装校正安装测量前,在节点位置粘贴Leica TCA2003仪器专用反射标志,并根据设计的形状及其方程计算该标志中心点的三维坐标。然后根据三维测量系统测量原理利用Leica TPCA2003

8、工业测量全站仪(内置测量程序),测量所安装肋梁测量标志中心的实际三维坐标(x y z),利用实时处理软件计算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差值,实时指挥安装测量。五、高程控制网测设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Zeiss DINI10电子水准仪(精度0.3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一段时间后,

9、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2、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W -闭合差(mm):L -相应线路长度:N -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2)、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3、0.00以下施工测量1)、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

10、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2)、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3)、该工程-3.00米部分,可采用轴线交会法或内控法。在-3.00米层适当的平面位置测设轴线控制点,作为该平面层以上层面轴线控制的依据。采用激光准直仪向上传递轴线平面位置。4)、内控法轴

11、线投测3.000米层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15cm)。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

12、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5)、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

13、(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4、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或护坡桩的立面位置,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护坡桩侧面,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

14、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5、0.00以上施工测量对于局部层的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外控法),对于不能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的层面应采用内控法。六.施工测量要求1)、施工放样测量要求:(1)坐标计算:测量负责人提前将桩基等坐标进行计算,并经过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2)施工放样:测量人员根据桩基等位置,选定合适的控制点进行放样,严禁短后视、长前视。如需加密控制点,必须按导线加密方法进行加密,严禁随意转点。施工测量必须经过换手测量后方可确定桩位。(3)桩橛保护:放样定出桩位后,必须对桩位做出明显标识,并指定专人对桩位进行保护,防止桩位丢失或者移动,影响测量效率和精度。(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