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527940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试论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老师,我们要懂得“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特殊是现在,好多学生对外界的人和物缺乏细致的视察与情感投入,导致在上阅读课、写作课时,常出现两眼茫然的状况。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激活学生的内在感情。课本剧的表演就不失为一个良策。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学生的课业繁多,学习任务重。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抓成效,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将来。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学习中缺少自由活动的空间,成天就像一台机器人似的等待老师输入程序。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老师讲得再多,引导得再深化,仅凭学生在那

2、想象、联想,简洁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涉及感情深化的题目,并非多数同学能解答得出。特殊是现在的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他们对感情的漠视和淡化。作为语文老师,会发觉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但细看会发觉学生都有不少的参考书,极少没有参考书又能将问题回答得很好的学生。对此,有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是有必要的,也就是说让学生用真情来演绎人生。当然,这个“人生”指的是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所体现的情感的结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同时培育学生擅长视察的实力,以避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发生。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用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

3、的学习爱好,调动其学习热忱,但是,学习者本人一脸茫然、麻木不仁。上课铃响,翻开书,拿起笔,等待老师传授填食,任你千呼万唤,就是启而不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学生的内在感情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要主动,老师也要起到协助作用,为学生作适当的引导,才不会出现学生一时像打蔫了的茄子,一时像脱缰的野马的状况。自古以来,人们视学生为学习者。以这样的理念指导,学生就摆脱不了被动学习的局面。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角度,我们现在的教学,极有必要树立以学生为探讨者的理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课本剧的表演就是一项综合性学习,它可以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老师的“

4、教”是外因,是学生“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相识活动,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没有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的“教”就会落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汲取、消化老师所传授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创建性的脑力劳动,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课本剧的表演是对文本意象的生成,再创建的艺术活动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真情投入的同时发觉很多文本表面展示不出的内容,再者,能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合作、探究学习时带来的胜利喜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自己学习语文的方式,进而融入到生活当中去。这既

5、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育了学生主动思索的习惯。记得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父子深情,体会和学习作者抓住细微环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要求学生将文中“望父买橘”的片段改编为课本剧。作为一种尝试,老师须要带领学生共同梳理全文内容,因为老师不作引导,光凭学生自学文章将文本搬上讲台并非易事。有了一个好的起先,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寓教于乐。当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将主动权交给各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安排角色,再由课代表及小组进步行筛选,确定较好的三四组在课内表演。临上台时,大家异样兴奋,打算上台表演的同学有的镇静自若,有的念念有词,可见他们都做了细心的打算。我也不

6、由兴奋起来,至少这比我们上课时带着学生逐句逐字分析轻松得多,自然得多,学生的爱好浓得多。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组没表演到位主动要求重演,我看时间还很足够,而且下面的观众有的在看着谁,似乎在评论什么。我抓住机会,提出让表演的小组再试一次,效果果真不错,比第一次要好多了。趁着学生那股兴奋劲,我立刻趁热打铁,让同学们拿出课堂练笔本,对刚才几组的表演作简洁的评论。在大家评论前,为了品评到位,我让同学们齐声朗读文中“望父买橘”一段。在朗读的基础上品评,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这一课最终在朗读声中结束了,我感受到同学们的看法很肃穆,语气缓和,那种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深情,浸染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要

7、尽可能地削减不必要的讲解,努力让学生由生活走进文本。老师的教学设计不应是在如何讲解一篇课文上下功夫,而是要努力实现由探讨教材为主到以探讨学生为主的转变,想方设法去选择激活学生思维的突破口与切入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通文本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创设有利于学生体会的情境,使学生的读与思能真正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特性体验去揣摩、去感受、去体会、去思索,通过自己的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读出意境,读出精神。阅读的过程是汲取的过程、积累的过程;表演的过程是再创建的过程;情感的生成离不开必要的足量的阅读,在主动的摄取中,学生的文化底子会慢慢地丰厚起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也就不是可望而不行即的事了。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