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5224318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 2014年11月20日13:48来源:浙江社会科学(杭 州)2014年6期第8792页 作者:邵德兴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作者简介】邵德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 授,硕士生导师。(上海201620)【内容提要】我国现行养老模式普遍存在有养无医、 医养分离等问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健康养 老需求,探索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已势在必行。然 而,当前各地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实践大多局限于机构 养老范畴,未能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衔接,未能建 立起医养护结合的有效机制,也未能突破部门分割的行 政体制。在现有行政体制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探索

2、集医 疗、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于一体,机构养 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相衔接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上海市 佘山镇的实践可资借鉴。【关 键 词】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佘山 镇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规模 将急剧扩大。据统计,2013年底,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 突破2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2300万,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3750万,慢性病及空巢老年 人口都将突破1亿人大关。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 高龄、失能和慢病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老年人健康养 老问题将愈加突出。由于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养老模式如 家庭养老、自己养老、社区

3、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普遍存在 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强 的健康养老需求,实施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已势在 必行。然而,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展的健康养老模式探索, 无论是医疗机构增设养护服务、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服务合作,或建立医养护结合 型的新型养老社区等,其本质上仍属于机构养老范畴, 只能满足部分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具有支付能力的高龄、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护理服务需求,难以解决我国规 模庞大的老年人口健康养老问题。如何在现有行政体制 结构和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资源整合和服务网络构建, 把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服务有效衔接,形成 多元化、多层次、上

4、下相接、左右贯通、医养护一体化 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已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 重要课题。本文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试对此进行初步 探讨。(二)文献回顾所谓健康养老模式是指一种适应老年人医疗、养老 和照护服务需求的复合型养老模式。近年来,特别是国 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探索 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已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 题。从现有文献看,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社会对于构建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 意义已经有了基本共识。认为医养结合不仅是深化医疗 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和统筹医养服务资源,提高资源使 用效率的

5、需要,也是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 生存质量的需要,同时对于解决医院老人“压床”现象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曹旭,2009;刘琼,2013; 袁晓航,2013 ;吴宏洛,2013 ;周亮,2013)。对 于医养结合的途径与方式:一般认为,医养结合模式有 三种实施途径: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在医院中 设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孙雯 芊、丁先存,2013);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就是在 医疗机构设立养老区或者由医疗机构定期派出医疗专家, 为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老年病诊疗技术指导, 开展健康管理,使医疗、康复与养老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刘琼,2013) o也有观点

6、主张将部分现有医疗机构转 型为“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鼓励和引导社会 资本开办“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农工党中央, 2012)。还有学者主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养老 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社会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 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和整体关怀(改善生活 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等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 服务(张晓华,2010)。总的来看,现行的医养结合型 养老模式探索大多着眼于增强和提升城乡各类医养机构 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医养机构在对高龄、失能老年 人医疗、照护服务上的专业优势或试图通过医养结合推 进养老地产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等。然而,从中国国情和 养老服

7、务体系发展现状看,机构养老在我国整个养老服 务体系中处于辅助地位。受中国人养老尽孝观念的影响 以及老年人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社 区居家养老。尽管通过拓展医养机构服务功能或建设大 型养老社区能够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但对 于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仍然难以企及。西方式的集养老 护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培训教育、娱乐休闲等于 体的大型养老养生社区只能满足部分老年人的健康养 老需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的 养老护理问题。况且,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和健康状态下, 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需求也是变化的,或居家自养或社区 照护或机构专业护理。基于此,如何在现有资源和体制 约束条

8、件下,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和机制创新,实现医养 护一体化,以适应老年人在不同健康条件下的养老护理 需求仍然有待探索二、上海市佘山镇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的探索(一) 余山镇探索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的背景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目前 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为了应对人口 老龄化、高龄化的挑战,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 体系建设,并在国内较早关注到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问 题。早在1999年,上海市长徐匡迪就指出,要建立健全 多层次的、以社区为主体的为老年人服务网络,重视搞 好社区民政福利服务与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11)鉴于 地段医院病床入住率长期处于不饱和状态,近年来上

9、海 市积极推进养老院与街道地段医院合作,将空余床位改 造为“外设服务区”,依托医院专业护理人员及技术设 备,由养老院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12)但由于行政体 制制约,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市 郊区县,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开展难度更大。余山 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区域面积66.7平方公里,下辖12 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是一个处于城镇化转型中的市 郊乡镇。现有户籍人口 3.7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 人10375人,占人口总数27.5 % ; 80周岁以上老人1703 人,占老年人数的16.4%,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比较严 峻。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佘山镇大力推进由社区 为老

10、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助老服务和机构特护服 务等构成的“霞光四部曲”老人服务体系建设。在此基 础上,2011年11月,佘山镇探索实施医养护一体化健康 养老服务模式。这是一种适应人的生命周期变化,基于 现有行政体制和社区资源,集医疗、养老、康复、健康 管理、生活照料于一体,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相衔 接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二)余山镇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的创新特点 1政府主导,搭建医养护一体化运作平台为了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工作,佘山镇成立了以镇委 副书记领衔、分管副镇长负责、并由民政、卫生、残联、 社保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佘山镇医养护一体化工作 联席会”,由政府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11、讨论 研究为老服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打破行政壁垒, 统筹医养护事业发展,用足用活医养护政策资源。具体 来说,一是用好医疗保障政策。坚持由社区保障向家庭 服务拓展,注重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和医养护模式的探 索,推进强医惠民三年行动计划。二是用好民政为老服 务政策。坚持社区老人在生活保障、心理慰藉、文体娱 乐、居家服务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社区照顾的理念。 三是用好社保养老保障政策。坚持养老服务制度全覆盖, 注重加大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让老年人享受到基本 养老和医疗服务,减轻社会、单位和家庭的负担。2医养结合,整合社区医养护服务资源一是整合硬件设施。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 源、敬老院的养

12、老资源和镇生活服务中心的设施资源有 机结合,实现社区养老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镇政府投 资360多万元为150张床位进行改建,在镇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建立老年人特护区,设置了五大功能区域,即疾 病治疗区、康复护理区、健康宣教区、文化休闲区、生 活服务区,为“医养护”结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投 资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近8000m2的镇生活服务中心, 设置的八大功能服务项目中重点在老年服务功能上体现 个性化;投资40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全面改造,对 老年活动室进行升级;改建无障碍通道设施,改善了老 年人的生活条件。二是整合养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医 养护模式,统筹社区资源,加强社会力量整合。第一,

13、 加强养老服务医疗队伍。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 服务医疗队伍,包括5个团体医疗队、22个家庭医生、 28个乡村医生参与专业养老服务工作。对入住敬老院养 老的老年人,则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敬老院相邻的 优势,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上门问诊的服务方式, 医生定期巡视,一旦有老年人患病,随叫随到,及时治 疗,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第二,加强居家养老队 伍。结合松江区“万千百人就业项目”,注重对92名助 老员队伍的技能培训,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有生 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第三,加强专业 护工队伍。老年人特护区的72名专业护工委托护工公司 招收、培训和管理,提升特护病房老人的服

14、务质量。3医护结合,提升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一是强化机构互动。为解决敬老院缺少专业医务人 员的难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专业医疗服 务,并为入住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并 根据其健康状况进行分级护理。同时,利用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资源开设老年人特殊护理区,供本镇患重病、失 能、失智和重残老年人住院治疗及康复护理之用。这样 既解除了敬老院及社区患病老年人住院和专业护理的后 顾之忧,又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闲置难题。二 是强化队伍互动。社区家庭医生与居家服务队伍互动, 充分利用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工作,指导居家养老助老 员为患病居家老人提供简单日常护理服务,帮助老人进 行就诊预约工

15、作。三是强化健康治理。具体措施有:第 一,健康档案与健康咨询相结合。在家庭医生开展专业 医疗护理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指导,同 时发挥好村卫生室与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做好健康咨询 服务。第二,疾病治疗与分级护理相结合。根据实际问 诊情况和老年人健康档案,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 的自理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治疗或给予不同级别 的专业护理。第三,定点治疗与上门巡诊相结合。发挥 16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开展预防、医 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满足社区老人基本卫生服 务需求。同时开展家庭医生上门巡诊治疗服务,为居家 老人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并进行 随访、用药

16、指导、康复和预约服务。第四,医疗资源和 康复资源相结合。由于很多老年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仍需 要康复护理服务,因而在老年人特护区,建立室内外康 复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中设立康复服务点,为开展老年 人康复治疗和训练奠定物质基础。4机构养护和居家养护相结合,建立无缝隙社区照 护服务体系为了使社区居家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服务,佘山镇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及镇生活服务中心 护理员团队的作用,积极构建家庭一社区一机构无缝隙 连接的社区照护服务体系。一是以家庭医生带动健康医 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家 庭医生采取一对多的方式随时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和上门 指导服务,定期为居家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心理咨询 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方便入院就诊。二是以养老服 务带动生活护理。推进养老护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 设,培育专业护理员队伍,普及护工职业技能培训,满 足居家老人的专业护理服务需求。三是以健康咨询带动 社会关爱。充分利用镇生活服务中心的社区学校,邀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