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521857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继续采用默读的方法,通过勾画、批注感受种树带来的变化,探寻变化的原因。2、借助关键语句,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幸福与希望的追寻,明白幸福的真谛。【教学重难点】牧羊人种下的是树,更种下着希望与幸福,收获着希望与幸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种树之题一个静谧的深夜,一本享誉世界的绘本,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幅幅行云般的画面一句句质朴如诗般的语言,瞬间震颤着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鼻头一酸,泪光涟涟这就是植树的牧羊人,被誉为童话版的圣经。今天我愿借着这个课堂,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分享我的感动。让我们翻开课文。二、默读勾画,知晓种树之事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默

2、读的方法,新教材对我们七年级学生的默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400字/分钟。这篇文章共2800多字,完成默读大概需要7分钟左右。今天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一方法默读课文,但要求默读的同时要勾画关键,大家可参看老师课件提示的信息勾画,试着概括课文内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读得又快又好呢?读完的同学记得举手示意老师,下面开始计时。师:同学们读得很快,不知大家勾画得准确吗?有哪位同学想最先检测一下?课件展示:课文讲述了一个 (主要人物),为了 (事件的起因)用 年时间,在 (地点) (事件的经过),最终 (事件的结局)的故事。生一: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为了让荒地重获生命,用32年时间,在普罗旺斯地区游

3、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地点),一直种树(事件),最终让荒地变成沃土 (结果)的故事。师:你填得很快,看来对课文内容已基本了解。但好像有一个空,我觉得不太准确,有没有同学和老师的想法一致?生二:我觉得时间不是32年,应是35年。从1913年到1945年的确是32年时间,可1913年时,牧羊人已种树三年了。从第11段“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可以看出来。师:不断章取义,善于从细节处比较!你读书很细致!师:全班同学,让我们一起将这段文字齐读一遍,知晓牧羊人35年前植树的故事。生成展示: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为了让荒地重获生命,用35年时间,在普罗旺斯地区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地点),一

4、直种树,最终让荒地变成沃土 (结果)的故事。三、走进文本,发现种树之变师:种树前,这里荒芜一片,种树后,这里生机勃勃,土地发生着变化。可发生变化的只有土地吗?还有什么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下面请同学们默默跳读课文,勾画关键语段,找到你们所发现的变化,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研讨。大家讨论的时候注意以下两点:1、先讨论什么发生了变化?再结合文中勾画的具体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分析。2、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师:大家讨论得如何?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读一读,展示本组的研讨成果。小组一:我们小组认为这里的空气、水、植被等发生着变化。课文第2段说“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

5、里还交代“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第3段说“继续向前走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最后19段说“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第20段“树林留住了雨水和泉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从这些语句我们都可以看到这里的空气更清新、植被更茂密、水也源源不断啦。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小组成员还有补充吗?小组一:从第16段就可以看出这片土地的植被茂盛了,后面第20段,人们纷纷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来到这里生活,可见这里的环境一定很怡人。师:好个怡人的生活环境,看来环境的确发

6、生着变化。环境的变化即土地的变化。小组二:我们小组发现,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35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抛弃了自己的家园,选择了离开。35年后这里有了“干净的农舍,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很多人“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来这里安家”。看来人们的生活由痛苦走向了幸福。师:35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课文讲述地并不多,让我们齐读以下文字,走进那段日子。课件展示:村子里,住的大多是伐木工和烧炭工,日子过得很艰苦,一年到头,气候都很恶劣。人们却只顾自己,从不关心别人。这里的人们只有一个念头逃离这个鬼地方。人们建起了干净的农舍,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

7、探索新生活的勇气。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过上了舒适的新生活。村子里一万多口人幸福地生活着。师:没错,种树让荒地变成了沃土,人们摆脱痛苦走向幸福。可走出痛苦的只是村子里的人们吗?生:还有牧羊人。35年前牧羊人的妻儿都去世了,“他选择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作伴”。“选择一个人生活”,可见牧羊人当时的内心是多么地痛苦。课件展示: 失去独子,丧失妻子,家破人亡,牧羊人选择来到荒地,一个人生活。他说:“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课件展示)师:范读“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那一刻,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生:痛苦。生:焦灼。生:绝望。生:凄楚。生:

8、无奈。师:35年前,牧羊人的内心是如此痛苦不堪,35年的种树过程难道他就一直痛苦着?他的心境有没有什么变化?哪个小组还有发现?小组一:我们发现种树让牧羊人变得平静了。从课文第7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里“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可以看出,牧羊人和我之间的语言交流并不多,他完全沉浸在自己挑橡子的过程中。那一刻的他,内心平静!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组的发言?生:我觉得他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可他们的朗读并没有让我们感受到牧羊人内心的谈定、平静。师:该

9、如何读?你能给些建议吗?生:既然要表现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文字就不适合齐读,让一位善于朗读的同学读一读是不是效果更好。师:看来你对朗读很有感觉!还有别的建议吗?生:没有了。师:我在你所提的建议上,再给一些建议,如这段文字我们在朗读时,运用前面所学重读和停连的方式,看看能否读出牧羊人内心的平静呢?(教师课件展示,需要重读和停连的地方)课件展示:他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就你试试好吗?生:尝试调整朗读。(班级掌声响起)小组二:我们也有相同的看法。你看“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

10、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一遍一遍细致挑选,没有平静的内心,如何能做到?小组三:其实,牧羊人内心的平静还可以从第5段看出。“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和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这些文字,均可见牧羊人做事生活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而这也折射着他内心的平和。可见,牧羊人已走出了当时失去亲人的痛苦。并且,第11段明

11、确地说“她选择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作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师:是什么带来了牧羊人这一心境的变化?生:35年执着种树。师:牧羊人的心境还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小组三:我们觉得牧羊人内心由一开始的绝望、痛苦变得充满希望与温暖。第10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你看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从“轻轻地”三个字中足见牧羊人对橡子的珍视。种橡子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橡子蓬勃生长的无限希望。师:说得可真好,有希望的内心便是温暖的。小组四:我们也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总感觉在牧羊人眼里,此时的橡子更像是一个个孩子,他是在用自己的后

12、半生在这片荒芜之地精心呵护、种下了一个个生命。看完这里的文字,我们才真正理解了牧羊人为何会如此细致、不厌其烦地挑选种子。他对生命该是多么地珍视!师:太妙了!你们能引领着我们再“轻轻地”放下那一颗颗橡子吗?(这组学生引领全班齐读读这句话,并通过肢体动作感受。)师:这哪里是“轻轻”的放?“轻”的背后,该是对亲人多么深沉的追思!对生命多么热切的期待呀!师:至此,老师还想问一句,是什么带来了牧羊人的变化?让他走出绝望痛苦,内心盈满希望温暖。还只是35年的种树吗?生:是他内心一直充满的对生命的渴望。师:故事中,有明确的语句去佐证你的观点吗?生:第1段“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可见,牧

13、羊人内心对生命该是多么渴盼。师:对生命渴盼,才会有对幸福与希望的追寻。至此,你们在牧羊人35年执着种树的经历中,看见了希望与幸福吗?小组五:第16段“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白桦树由颗颗种子,发芽茁壮,那一刻他的内心该是多么幸福,充满成就感。师:我有一个问题:若将这里的比喻“像笔直站立的少年”换成“站岗的士兵”,你们觉得好吗?小组五:不好,像“笔直站立的少年”更能对应白桦树“鲜嫩”的特点。牧羊人看着这些“笔直站立的少年”,定会不自觉想到自己的孩子。若自己的孩子还在世上,许也和这些白桦树一般高了吧!“笔直站立的少年”更能

14、体现牧羊人那一刻内心的欣慰、幸福、对生命的呵护,对希望的追寻。师:原来,亲人的生命在小树身上得到了延续。承载着牧羊人的哀思与对未来的希望。教师导入:故事中的“我”第一次遇见牧羊人时,感慨道“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神秘泉水”,你喜欢这个比喻吗?生:喜欢。这一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牧羊人给荒地带来的变化,他像泉水一样滋养了这片土地。师:“好个神秘泉水”,牧羊人是在像泉水一样滋养着一切,他35年的执着种树,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变幸福,也悄然让自己变得平静、充实、充满希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而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希望与幸福的追寻便是他内心永不干涸的

15、生命之泉。师:看35年后,荒村重获生机,欢声笑语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人们围绕在牧羊人的身边此时牧羊人的脸上会有怎样的神情,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细致描述一下牧羊人当时的神态和心理。生:看35年后,荒村重获生机,欢声笑语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人们围绕在牧羊人的身边,牧羊人虽已年迈,他慢慢踱步至一棵大树下,神态安详而快乐。生:白发在微风中轻摆,满是沟壑的眼角,承载着甜甜的蜜意与欣慰。生:他那褶皱的眼角一定蓄满了欣慰的笑意,灿灿如花,那一刻他的内心盈满了幸福!师:漫漫孤独岁月,执着一生种树! 牧羊人哪里是在荒地种树,他是凭借着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在种植着希望与幸福,更收获了希望与幸福!(注:教师板书“种植希望与幸福”)四、链接作者,探寻种树之义课件展示补充作者资料,探寻种树故事的意义。补充资料一:作者让乔诺,23年时间创作,仅有7页文字打印,其余全部手写。补充资料二:绘本、动画片作者弗瑞德里克拜克,5年完成创作,绘制20000张图片。荣获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奖、戛纳金棕榈奖。师:看来,这两个作者又何尝不是植树的牧羊人呢?大师们如此用心,倾注了全部心血去创作,仅仅是为了向我们讲述一个牧羊人35年种树的故事? 同学们,今天你们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大师们究竟想说什么?让你们有何收获呢?生:人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