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521011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我们要结合高一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待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必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

2、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知识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

3、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4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

4、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学法、教法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搞好入学教育是搞好衔接的首要工作。我们主要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知识在整个高中教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教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

5、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

6、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三大环节” ,指导学生建立难题和错题记载教

7、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减少知识的漏洞,夯实基础知识。应该说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表现是多层面的,首先表现在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这三个环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其中一些片面、错误的认识。学生在作业和测试中发生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所发生的错误。因为错误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学生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理解的缺陷。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这种前摄性的知识往往具有迁移作用,如果对自己所出现的错误听之任之,这种错误往往会反复出现。因此要求学生花大力气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刻的反思,把握正确与错误的分化点,寻找出自己出现思维分

8、歧的真正原因,作出比较性的记载并且时常复习之,就会更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知识漏洞的填补;就会起到很好的巩固或举一反三的作用,有利于以后对这一知识的再复习。 综上所述,搞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年级组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共同行为。搞好这个衔接意义重大。同时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多作贡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