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518712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2005年12月5目 录一、清城区“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基本情况1(一)清城区“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回顾1(二)清城区“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判断3(三)清城区“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二、“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与思路7(一)“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形势7(二)“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发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9(三)“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目标与方向10(四)“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发展基本思路13三、“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的工作重点及政策措施14(一)“

2、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的工作重点14(二)“十一五”期间清城区推进城市化的政策措施21四、“十一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发展重点工程与项目24(一)资金预算24(二)重点工程与项目25清城区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一、清城区“十一五”期间城市化发展基本情况(一)清城区“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回顾1、行政区划得以优化,城市化发展步入快车道“十五”期间,清城区城市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清城区向来重视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十五”期间完成的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清城区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2003年,清城区顺利完成了镇街行政区划的调整,将实际运作的七镇五街调整为四街三镇。行政区划的调整,一

3、方面实现了部分农村向居委会、农民向居民的转制,使当地农民在心理上和观念上提前进入城市居民的角色,积极支持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行政区划的调整适应清城区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利于珠三角产业转移背景下清城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利于促进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有利于龙塘、石角、源潭等次一级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促使清城区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清城区城市化水平由“九五”期末的37.1%提高到2004年的38.18%。2、城镇体系不断完善,结构逐步优化和协调清城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对一些规模过小、布局不合理的镇、街进行了撤并与调整,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主中心,龙塘、石角、源潭三个中心镇为次中心的城

4、镇体系结构,从而为城镇体系的优化和合理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十五”期末,中心城区和三个镇的建成区相对于“九五”期末扩大了0.8至1倍。城镇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初步形成,城镇的功能结构日趋合理。中心城区经济实力较强,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服务中心,源潭镇的陶瓷建材、龙塘镇的电子和机械制造、石角镇的五金等特色经济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了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3、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齐头并进,城市品位大为提升“十五”期间,清城区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齐头并进,亮点纷呈。旧城改造上,清城区采取“连片开发、连片拆迁、连片改造”的思路,将重点转向了抓道路、抓配套、

5、抓环境上,“五横六纵三环”的道路改造规划从2003年正式拉开了序幕,先后完成了学宫街、大观街、南门街、曙光一路、先锋中路、桥北路、先锋东路、曙光二路、松岗路、麦围大道等道路工程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清城区根据“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城市发展战略,拓展城市空间,大力推进东城新区的开发,完成了文化行政中心综合大楼主体工程的建设,北岸沿江路、文化体育公园广场等建设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通过“十五”期间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各项工程的顺利推进,中心城区发展的“东进”战略和“一江两岸”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风貌大为改观,城市品位大为提升,基本形成了现代化都市的发展格局。4、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6、,集散功能逐步得到强化“十五”期间,清城区建成了清三(水)一级公路、清佛(冈)一级公路、银盏至北江二桥的高速公路、银盏至源潭一级公路、银英路口至兴仁的一级公路、建成了北江三桥,打通或拓宽了周边多个出入口,使得清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为方便,缩短了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优化了清城区的投资环境,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加速的宏观背景下,清城区对外资和转移企业的吸引力大为加强,从而加速了其工业化的进程。工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人口、资金等经济要素向清城区的集聚,带动了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大大强化了清城区的区域集散功能。5、城镇综合管理力度加大,管理水平

7、进一步得到提高“十五”期间,清城区结合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创优达标为动力,加大城镇管理工作力度,大力整治市区环境,改善卫生状况,通过对乱摆、乱卖、乱张贴和占道经营进行专项整治活动,使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清城区制定了治理城市脏乱差的方案,在辖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的活动,大力整治户外环境。通过各街道城管办和城监部门的共同努力,清城区违法、违章建筑的清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街道两旁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停乱放等“六乱”现象明显减少。区城管办多次组织开展灭蚊、灭鼠行动,鼠、蚊、蝇、蟑等“四害”平均密度常年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8、城市卫生状况得到明显了改善。龙塘、石角、源潭等镇加强了对卫生保洁的投入和对各类商业经营的管理,使得各镇的镇容、街貌大为改善,城镇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二)清城区“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判断1、区域城市化的后发地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明显地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粤西沿海地区、粤东沿海地区和北部山区等几大经济地域。根据“五普”资料所得出的广东省各经济地域综合城市化水平,粤北山区城市化水平仅为28.56,要远远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60.68,同时也低于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清城区地属北部山区,其城市化水平2000年仅为37.1%,2004年也仅为38.18%,略高于北部山区和清远市的平

9、均水平(清远市2003年城市化水平为20.37),但低于珠江三角洲和粤东沿海地区,从广东省全境考察,属于城市化进程的后发地区。表 1 广东省城市化进程地域差异分析地域城市化水平地域城市化水平珠江三角洲60.68粤西沿海地区30.39粤东沿海地区37.72北部山区28.56资料来源: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阶段根据城市化进程的阶段理论,城市化过程呈现出“S”型曲线规律。城市化初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30时,进入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城市化阶段,并持续到城市人口达到70,之后为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进程趋缓或略有下降趋势。2004

10、年清城区城市化水平为38.18左右,已经步入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由此可推断其城市化进程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2003年,按照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清城区的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为53.78%,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第二阶段,应该重点考虑如何保持城市发展的活力,寻找新的增长点来支撑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而龙塘、石角和源潭等镇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10.66%、12.81%和16.12%,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十一五”期间应该抓住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契机,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图 1 清城区城市化发展历程3、城镇空间结构的点轴阶段从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

11、分为零星小聚落阶段、以增长极为主导的“中心边缘”结构阶段、以点轴系统为主导的多核心结构阶段、以城乡一体化为主导的网络化阶段等四个发展阶段。从目前来看,清城区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区域经济的增长表现为以中心城区、源潭、石角、龙塘为增长极,以G107国道、广清大道、银英公路、清佛公路和清三公路为主要发展轴的点轴系统发展阶段,其城市建设、土地开发、产业布局也主要围绕这些增长极和发展轴进行,这一空间结构模式有利于降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拓展和产业布局的成本,也为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网络化阶段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4、区域空间演化的极化阶段根据城镇体系发展阶段理论,当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处于15%5

12、0%之间时,可以判断该地区城镇体系处于极化作用主导阶段,人口、资金和其它经济发展要素主要表现为空间集聚的趋势,核心城市迅猛发展。从清城区的发展现状来看,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为37.1%,2003年城市化水平为37.7%。由此可判断,清城区城镇体系的发展正处于极化作用主导的极化发展阶段。因此,在制定清城区城镇空间发展战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目前所处的极化阶段这一客观实际,在促使高层次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同时,引导较低层次经济活动开始向下级城镇扩散,通过中心城区的轴向扩散带动石角、龙塘和源潭等镇的全面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下级各镇的横向联系,以形成核心城市吸引和辐射共同起作用的星座式空间格局。(三

13、)清城区“十五”期间城市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快速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和有限的土地供给随着清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城市建设的开展,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而国家关于农保区的政策,以及从2004年对工业园区进行整顿以来,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审批进一步受到控制,使得清城区建设用地供给十分紧张,造成城镇发展建设用地指标与用地实际需要相脱节,产生了供需上的矛盾。同时,由于有关存量土地调整和置换的政策措施尚未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受短期利益驱使,违反规划、非法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清城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14、现有工业园区的大部分用地已批出,但由于指标限制,不少用地并未取得用地许可证;不少工业用地空间分散,集约化程度和效率低,污染严重;工业用地未批先圈、圈而不用、撂荒闲置等现象也不乏存在。2、空间整合和隔离的矛盾:经济联系不紧密和基础设施滞后行政区划调整后,清城区发展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城镇的整合发展。然而,由于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中心城区和周边乡镇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分隔。同时,由于中心城区工业化历程较短,实力不强,使得其对周边各镇的吸引和辐射能力较弱,造成了经济意义上的空间隔离。另外,尽管近年来清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一定的历史欠账,部分镇区间的交通联系不畅,如

15、石角龙塘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区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各镇的整合发展,造成了城市空间拓展和中心城市职能提升的困难。3、城市内优和外拓的矛盾:城市内部结构混乱和城市不断蔓延清城区是原清远县的县城所在地,旧城改造任务比较重,主要表现在:旧城区没有形成有机的商业网点体系,迫切需要功能整合与分工;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主次功能不够明确,道路断面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大部分道路人车混行,交通堵塞现象严重;旧城区严重缺乏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等设施,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地下管网改造和维护历史欠账过多,旧城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然而新城区的建设规模铺得过大,呈现南北向带型城市发展的趋势,造成基础设施投入大,利用率低;土地利用率低,有部分土地荒置;城市面貌形成较慢,大型公共设施不足;对疏解旧城区的人口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等问题。城市外拓发展虽然近期建设成本低,但却不利于利用有限资金进行旧城的优化改造,容易导致旧城衰落的问题。只有合理处理旧城优化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的关系,才能保障城市的良性发展。4、城市与乡村建设的矛盾:亦城亦乡的城镇面貌和城中村问题城市建设向外围空间拓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农村聚落将被纳入城市新的建成区范围,“城中村”问题由此出现。在清城区中心城区以及下辖各镇区周围农村人口和村庄密集的城乡接合部,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