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秋节习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516350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中秋节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温州中秋节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温州中秋节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温州中秋节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州中秋节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中秋节习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中秋节习俗中秋小摆设的形成及发展古代温州,民间普遍信仰月亮神,俗称“月光佛。每逢中秋节,都要举行赏月和祭月, “贫篓亦然”。节前,城区的打锣桥、府头门(即今人民广场)一带,有各种小型摆设物具 在地摊上叫卖,有些店铺也有出售。其中有香炉、烛台、盘碗、堂灯、桌椅、轿马、金鱼缸、 乐器以及各种人物、戏具等,都缩至三五寸,长不逾尺,有铜、锡制的,也有用木竹做的, 十分逗人喜爱。这是一种适应中秋赏月需要的临时集市,顾客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他 们成群结队来选购这些小商品,以便中秋赏月时使用。中秋节傍晚,当月亮升起后,人们在中庭摆开小桌或茶几,儿童们把赏月食品盛以小盘, 陈列起来玩赏。有的人家用一个

2、米筛,内置一大月饼。这种甜饼直径1尺左右,厚约0.5寸, 内实无馅,外附芝麻,其大如盘,像个大月亮。清戴玉生瓯江竹枝词诗云:“手招银屏 看素娥,纤云四卷镜新磨。儿童笑指盘中月,比拟天边大几多。”在月饼周围放10只小碟子 (木制,直径约2.5寸,染以杂色,也有用铜、锡做的),碟中放上各种各样的果品或特制 的动物图案糕饼,作为祭品。大月饼中央置一小玻璃金鱼缸,内放各色金鱼,两边还放置小 烛台。同时,每家还把其他小型物品,如玛瑙、珊瑚、碧玉等物品和花卉、盆景等,都摆出 来,任人参观,相互炫耀。有钱人家开筵赏月,吃中秋酒,穷苦人家仅煮食粉干和芋艿。待 月亮东升,阖家在中庭对月啖饼,进行赏月。就在上述围

3、绕赏月举行分散摆设活动的基础上,一项特殊习俗进一步发展而成一一中秋 小摆设。光绪年间,温州城区有几家铜锡店的店主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别出心裁专门雇用工 匠,发挥温州工艺的特长,运用多种材质制作各式小物具,使摆设更趋丰富。年复一年,越积越多,多者用10多张八仙桌排成条状,形成系统陈列,其中著名的店 家有大同巷的陈启兴银店、鼓楼下的新福兴铜锡店和五马街的施祥兴锡店等。一些有钱人家 为了炫耀自己富有,也专门雇匠,细工制作。这些商店和富家在店堂或中堂上,放数张桌子, 专门摆设各种小型物品,多的可摆十几张桌,中堂摆不下,另辟房间陈列。有的摆神庙,有的摆封疆大吏的衙门或者王侯将相的宅第,所有的旌旗、对联、乐

4、器、 花圃、楼台、舆马、灯彩、烛台、几案、盘碗等一应俱全,十分逼真,而且大都缩小至三五 寸不等。凡有小摆设之家,日夜均任人参观,摆家争奇角胜,观者络绎不绝。后来,又和商 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以此招揽顾客,推销货物,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小摆设的观赏和应用功据清张 杜隐园日记记载,他在光绪廿六年(1900)的中秋节,两次到城区观看小 摆设,并记下了当时的实况:“闰八月十四日,未刻,同周仲明、张衡甫外出游玩,闻五马街施祥兴中小摆设甚佳, 因往观之。见其陈设约十余桌,上布五色幕彩额,珠灯、明角、洋球齐悬,中供文武帝二尊, 一切旗帜街牌,文武执事,磁玉古玩,陈设俱全。神座后隔以玻璃屏。又设小弹唱丝竹一桌,

5、上列小榻床一张,旁列小交椅四座,桌垫椅披均大红缎,洒金榻床后则陈大锦屏十二粒,是 红木雕成,上绘山水。第一张桌,头门设高脚牌四副,门内左首有小桌一张,上设鼓吹各器具,神亭、神轿排列左右,均雕镌精致。亦可谓无微不入,有美毕臻焉。”又,“闰八月十五日,是夜月色颇明邀仲明、王颂琳同行,先至五马街施祥兴看小 摆设,以人多不得进,转至鼓楼下城守前新福兴锡店中看小摆设,是处游人亦多,余等挤入 观之闻此家摆设,原本年新制,约费洋四五百元。盖有意与施祥兴摆设争奇角胜,故此 处之新鲜,阅者无不啧啧叹赏也。”据此记载,小摆设在清代已在温州流行,后一直传承至今,成为温州八月中秋的一项有 特色的民俗:“家家望乡度中秋

6、,玉堂里巷人似流。为赏银楼小摆设,玲珑细致口碑留。”(见 瘦梅温州月令竹枝词)在城区,直到1946年,陈同源钟表店展出小摆设后就逐渐失传。 建国后因对民间遗产工作有所忽视,一直没有认真组织抢救。1986年春节,热心民俗的老 艺人俞时逢,花了 3年时间,精心制作了一套小摆设在温州市工商联小礼堂展出,曾使这一 古老的温州民间艺术重放异彩,获得不少好评。后又于1989年在市工人文化宫展出。但因 多方面原因,两次展出均未臻完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调整。目前,温州小摆设因经费等问 题,尚没有措施加以扶植和恢复,其中有些工艺正濒临失传,亟待抢救。温州小摆设的基本面貌温州小摆设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其中有哪些工

7、艺种类?具有哪些特点?应该如何恢 复?这一直是我关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20多年来,为了发掘和恢复温州小摆设,我曾寻 访了几十位住在城区的老人和众多工匠,对它的历史、结构、程序和基本内容进行调查了解。 但苦于缺乏系统、真实和完整的具体摆设材料,一直无法深入。后来,在上世纪末,得到了 市区张叔霞老人的帮助。他根据回忆,记录了当年目睹小摆设的实况,后又与几位老人座谈 核对,总算有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我再用他的材料和杜隐园日记中对小摆设的具体描述 进行对照,我认为,旧时的小摆设程序,一般分为大门(含中堂)、长廊、正殿(含配殿)、 后宫(含正殿、配殿)以及后花园五大部分组成。(1)最前面是两层古宫殿式的大

8、门,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层楼叠翠,金碧辉煌。大 门中堂设有长桌,覆盖桌围,上摆锡制香炉一、香插二、烛台二,两旁摆有金鼓锣、大抬锣 各一对,头牌八面。牌上的官衔为“梓潼帝君,职掌文衡”。长桌后设有小方桌,上摆大香 炉和明角堂灯以及牌位,大门楼上有脚踏金鳌头的奎星立像,含独占鳌头之意。(2)大门后连接长廊,约占10桌,长廊中间径直摆设着各种形状的桌子,上面陈列小 型物品如琥珀、玛瑙、珊瑚、碧玉、珠翠等雕刻品;还有各种器皿如插屏、花瓶、香炉、如 意、人物以及银制物件,百巧罗列,古色古香。长廊两边陈列各色仪仗如大纛旗、飞虎旗、 蜈蚣旗、尖角旗、方型旗以及伞盖等,备极精致。仪仗的中间分段安着通草制作的花

9、卉盆景, 万紫千红,鲜艳夺目。(3)正殿上坐着文昌帝君神像,也有的供奉关羽、岳武穆等,白脸长须,戴金翅冠, 穿白缎龙袍,神采奕奕,两旁各站太监一老一小,老的笑容可掬,小的天生稚态。两边配殿 各摆设细吹和吹班两组人物,穿着清装,如瓜帽长衫,也有穿马甲。这组乐工人物,每组约 七八人,围坐在小方桌旁,桌上陈列琵琶、胡琴、箫、笛、月琴、锣鼓等各类乐器响器,摆 着茶点碟、茶壶、茶杯等物件。(4)正殿后面就是后宫,中堂正殿有娘娘神像,凤冠霞帔,仪容端庄,两旁宫女装饰 华丽。配殿右为书房,房中书橱书桌,多宝架上陈列小古玩,布置得窗明几净,分外雅静, 左为一寝宫,壁橱箱柜,件件皆全,梳妆台上铁架明亮,脂粉杂陈

10、,上首安着木床,雕镂细 致,床上枕被绚丽多彩。所有大门、正殿、后宫、长廊遍悬明角宫灯。(5)最后为花园,园中假山玲珑,曲径通幽,花木(纸和通草制成)扶疏。中凿一池 (就方桌中开一方孔,安上铝铁制成贮水方型器,内贮清水),水波漪涟,金鱼戏水,一片自然景色,令人神驰。总之,整个程序需要数十张方桌,排成长形进行摆设。小摆设工艺及其特点1989年,传统小摆设物件在杭州惊现,当时我正应聘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任民俗顾问。 在一次整理仓库中,发现了一套温州小摆设物件,这使我十分惊喜。因为多年来我一直在寻 找它们,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据馆藏卡片记载和向馆内有关人员询 问,原来这套小摆设是在建

11、国初期,由一个温州人带到杭州,被省馆工作人员发现,后予以 收购,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套小摆设共300余件,内有各类灯彩、旗帜、兵器、桌椅、茶几、神轿、神亭、神像 等。虽然不是全部,但基本上能反映它当年的面貌。从这套小摆设的工艺来看,确有与众不 同的几个特点:一是以细小、纤巧取胜。全部都是微型作品,不论人物、旌旗、轿舆、乐器等,大都被 缩小到0.5寸到5寸不等。那些小方桌、小交椅、小茶几以及小锣、小鼓、小胡琴等,都给 人以小巧玲珑的感觉。特别是5寸高的鹿鹤锡烛台,1寸高的铜香炉,1.5寸的陶制盖碗等, 还有那座小神轿,不仅做工精致,而且雕刻细腻,真是件件工巧,叫人爱不释手。怪不得张 亦夸其为“可谓

12、无微不入,有美毕臻”。二是以工艺难度大见长。小摆设不是单一工艺民俗,而是多种工艺组合民俗。材质众多, 有铜锡、绸缎、玉石、竹木等;技巧则集温州民间工艺之大成,融绸塑、泥塑、木雕、石刻、 刺绣、纸扎、镶嵌以及铜锡铸造等10多种技艺于一体。因物具小,自然也增加制作难度。 如所排列的旗帜牌伞、刀枪金鼓、五色棒等,或绸或缎,或雕或镂,或锡或铜,或竹或木, 样样精工制作,五色相间,缕络飘拂,令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仅是悬挂的灯彩,就有玻 璃宫灯、锡宫灯、花篮灯、红纱宫灯、珠灯、明角灯等,透明亮丽,富丽多姿。这些都集中 展示了温州民间工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湛技能。三是以程序设计巧妙见称。整个摆设,

13、布局匠心独运,配套合理,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被誉有巧夺天工之妙。陈列有宫殿式大门,有整套仪仗队、乐工班,有曲折的长廊,有庄严 的正殿,中坐神像;旁有配殿以及后宫、寝宫、书房、后花园等,房中设备布置一一俱全, 生动表现了江南民间神庙建筑的真貌,并且深刻反映了古代温州人民虔诚的民间信仰。民俗是历代人民创造、传承、享用的民间文化事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温州小摆设民俗活动及其工艺制作与群众生活密切有关,并经世代传承约定俗成,我认为完 全符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目前,温州小摆设正处于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状况, 为了保持小摆设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使这一民俗瑰宝消亡,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建议市有关部门深入调 查,依靠社会力量,搞好组织抢救与申遗工作,使这朵民俗之花重现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