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5135189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000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框架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基因工程简介(1) 基因工程的概念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 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 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 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 基因操作的工具A. 基因的剪刀一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B. 基因的针线DN

2、A连接酶. 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C. 基困的运输工具一一运载体 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 酶切点.c、有某些标记基因. 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A.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 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提取途径: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 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

3、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 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 胞D. 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 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 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 合成出胰岛素等.(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 牧业、食品工业C. 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

4、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 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核控制范 围(核质比)大一cell小。二、细胞增殖1. 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真 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一) 细胞周期(1) 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2) 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 分裂间期特点:分裂间期所

5、占时间长。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 前期特点: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2、每个染色体都有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 中期特点: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 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4. 后期特点: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 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 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

6、失,染色体数目加倍。5. 末期特点: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在赤道 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参与的细胞器:间期:核糖体,中心体前期: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末期: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线粒体全过程。有单体出现时,DNA与染色体数目相同,单体消失时,DNA数目为染色体 的2倍。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不同点: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末期细胞质 的分裂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 使细胞缢裂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

7、后、末四个阶段。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 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 细胞完全相同。五、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六、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是有遗传物质的 复制和平均分配。例:蛙的红细胞高中生物实验知识l=J1=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

8、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 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葡萄糖+ Cu ( OH )2葡萄糖酸+ Cu 20 1(砖红色)+ H 20,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0,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W染液染成红色)。淀粉 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 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二、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 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

9、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 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三、实验注意事项1、可溶性糖的鉴定a.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 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 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2、蛋白质的鉴定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 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 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b. 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 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斐林试剂双缩脉试剂试剂成分是否混合0.1g/mlNaOH 溶液0.05g/mlCuSO4 溶液混合后再滴加0.1g/ml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0.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先加双缩脲试剂A后加双缩脲试剂B水浴加热是否加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