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5002806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原理一、分蘖期较长,容易达到足够的分蘖数冬小麦的分蘖期分为2个阶段:一是从10月中下旬至11月 底或12月初的冬前分蘖期,二是翌年返青到起身期的春季分蘖期。 分蘖期长,容易达到需要成穗的分蘖数。冬前分蘖的成穗率较高。 为争取冬前的分蘖数量和质量,应保证底墒和底肥充足,确保播 种质量。二、越冬期明显,要协调保证安全越冬和节水的关系我区冬季气候寒冷,越冬期明显。越冬期叶片冻死,进入2 月份以后虽然气温回升,但气温波动较大。小麦越冬期间生长量 极小或基本不生长,蒸腾需水极少。但越冬期间一般降水量极少, 且越冬末期多风,蒸发耗水较多。因此,在小麦栽培中既要考虑 安全越冬,又要考虑节约越

2、冬前的灌溉用水。三、返青晚,返青后初期生长缓慢,需肥和生理需水较少由于早春升温慢,返青后初期生长缓慢,对养分需求不多。 在施用底肥的情况下,返青到起身期不需要施肥。由于春季干旱 多风,小麦耗水量较大,返青到拔节阶段蒸散总量为60.8474.34 mm ,其中蒸发占47.5%。在刚返青后几乎全部为蒸发耗水, 而且随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增加,总耗水量和蒸发水量也随之增加, 春季土壤增温和返青后生长也更缓慢。因此从节水和促进初期生 长考虑,应尽量推迟春季第一水的时间。四、分蘖两极分化快,分蘖成穗率较低冬小麦一般在起身期总茎数达到最高值,个别情况在拔节期 达到最高值。起身期以后分蘖两极分化,拔节期以后小分

3、蘖大批 死亡,至孕穗期穗数基本稳定。由于返青晚,春季分蘖到拔节期 很难长成具有自己根系的大分蘖,因此春季分蘖成穗少,成穗率较低。因此,不能靠提高单株成穗数取得足够的群体穗数,而要 以较多的基本苗,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五、穗分化时间短,不易形成大穗冬小麦返青期开始茎顶端生长锥伸长,因此整个冬麦真正的 生殖穗分化(小穗分化开始,即二棱期)基本上是从春季开始, 至孕穗期结束。由于起身期以后气温升高快,穗分化速度也较快, 从二棱期至孕穗期仅有30天左右,穗分化各阶段的持续时间较短, 不易形成大穗和增加穗粒数。因此,在春季管理上,应加强起身 拔节期的肥水运筹,以提高穗粒数。六、灌浆期较短,不易形成高粒重冬小麦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较短,一般3035天。5月下旬 以后升温极快,还常遭受干热风的侵袭。因此,冬小麦的粒重增 加受到限制,尤其是大穗大粒的晚熟品种,后期受高温和干热风 的影响较大,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年际间波动幅度大,而早熟 品种相对受影响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