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疑能力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979566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质疑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质疑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质疑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质疑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质疑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质疑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质疑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质疑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学习。”语文教学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学习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很好的途径。这是因为: 其一、疑是深思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学习上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全新的角度去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而学生在学习中无疑可问,这与他们不深入思考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疑问的产生是与深入思考相联系的。能思则能疑,思得越深,

2、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就越深;相反,不思考,当然也就无所谓疑了。善不善于疑,也能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认真,课堂教学中,细心的老师是有深切体会的。 其二、疑是追求新知识的起点。“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疑问,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结束,相反,疑意味着思维获得新的起点。新知识的获得,是从疑开始,通过步步释疑,获得新知。这和人类文明进步一样,科学家们若没有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理,没有“疑”,是不可能诞生新科学的,人类的文明进步当然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有疑而不问,思维的链条就会断裂,获得新知的途径也会被切断。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解惑。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由此可见,疑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其三、疑是创新

3、的动力。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能使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发现前人认识上的不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尤其是在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尤其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的,不敢质疑是不可能创新的。 疑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是增长智慧的阶梯,是创新思维的启萌。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呢?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要做到这几个方面: 一、创设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英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在课堂教学中,要

4、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要尽可能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参与质疑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些条条框框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质疑的热情也就越高,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上课时,总是爱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把教师的意愿化为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以主人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学习

5、探索,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就容易发现问题,也会积极的去解决问题。相反,如果凭借恐吓和权威来管理学生,必然会破坏学生的真实情感,破坏学生的真诚和自信,从而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这与我们的新课程精神都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就必须改变教师管得过多过死的局面。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变严厉批评为循循引导,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教师应该由教育的主导者、操纵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迪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人的思维能动性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

6、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枣核、社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质疑型等等。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课堂教

7、学中,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都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使他们的大脑兴奋,使学生产生疑问,使学生认知产生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大量实践已经证明,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使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掌握一些生疑的方法。如类比生

8、疑法:在同类的类比中找出其细微差别,探究原因,得出自己的结论。如联想生疑法:紧扣课文的某一知识点或课文的某一触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人物的一个动作)展开多方面的联想,从而发现问题,追溯根源。如异同对比生疑法:对比能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借助这一新问题,我们有可能找到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再如借果推因生疑法:事物有果必有因,有些课文因行文的需要留果舍因,那么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借果推因,多问一个为什么,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应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自己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动脑、动口、动手质疑解难,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表扬与鞭策相结合,在一定的压力下培养学生的

9、质疑精神。 我们很多老师很能表扬学生,只要学生有闪光点,就给予表扬。这很好,因为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当学生无疑可问的时候,或者部分学生在别人思考探索时置身事外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我们应该大胆的鞭策学生。给他们以任务(对成绩稍差的可以启发提示后给任务),也就是说,任何学生不可以置身事外,任何学生都要有收获。教师要恰当的把学习任务与学生的荣誉、自尊以及责任结合起来,从而刺激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责任心,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质疑精神来。 五、学用结合,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可喜的是,现行教材,尽量做到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这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显得具体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到具体了,也就更能够刺激其求知的欲望。我们教师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就在学生的身边发掘教材内容,就在学生的心里发掘教学内容。大量事实证明,教学内容与学生贴得越近,学生越感兴趣,当然也就越能学好,越能培养其质疑精神。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精辟问题,尤其是提出使教师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时,会有很大的满足感甚至成就感,教师及时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对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精神大为有益,更会刺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质疑探索的精神来,这样,他们会真正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培养质疑能力民族实验小学李艳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