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973313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环保厅(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撰写人:_日 期:_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目 录1 总则11.1 规划目的11.2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1.3 编制依据21.4 规划期限、范围和技术路线2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32.1 确定任务42.2 调查、收集资料42.3 编制规划大纲42.4 规划大纲论证42.5 编制规划42.6 规划审查42.7 规划批准、实施53 规划的主要内容53.1 总论53.2 规划区域概况53.3 环境现状调查与环境压力分析53.4 预测与规划目标53.5 生态及环境功能分区63.6 环境容量测算与分析63.7专项规划方案63.8 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83.9 保障措施83.10 可达性

2、分析84 提交规划成果94.1 规划文本94.2 规划附图95 规划大纲10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为了规范我省各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要求,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下称导则)。导则适用于全省各市、县、镇行政辖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1 总则1.1 规划目的通过加强环境规划和有序保护,改善全省各地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各地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经济健康持续

3、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好和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广东。1.2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统筹规划城市生态体系构架,明确区域环境功能分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与环境友好。 规划原则(1)协调发展,和谐共赢。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2)分区控制,分类指导。根据不同

4、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控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环境优先,山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粤东、粤西地区坚持发展中保护的战略;明确划定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实施生态分级控制管理。(3)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根据各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完善功能区划,确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保护自然与特色人文景观,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统筹兼顾,纵横衔接。与国家有关新政策和发展指引相符合,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及上级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与其他专业规划相互协调

5、、补充和完善。1.3 编制依据(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2)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3)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及纲要;(4)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及纲要;(5)地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4 规划期限、范围和技术路线规划期限: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作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远期分别按5年、10-15年考虑,原则上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时限相衔接。规划范围:行政区域所辖范围。规划的技术路线:规划的程序如下图所示:有关管理部门访谈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背景资料收集现场考察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分析环境及生态质量现状评估生态及资源开发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固体废

6、弃物产生及处置现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其它水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压力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及分析生态功能分区环境预测环境容量测算环境功能分区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专项规划方案产业结构及工业布局调整其它生态保护与建设方案固废处理处置方案大气环境规划方案水环境规划方案声污染防治方案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可行性分析2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2.1 确定任务当地政府或政府授权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经验的单位编制环境保护规划,通过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确编制规划各方责任、要求、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式等。2.2 调查、收集资料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

7、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规划,以及农业、林业、能源、水利、矿产、渔业等行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必要时,应对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区、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生态敏感地区及海洋、核与辐射进行专门调查或监测。2.3 编制规划大纲按照本规划导则第5条的有关要求编制规划大纲。2.4 规划大纲论证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大纲进行论证或征询专家意见。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论证意见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后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2.5 编制规划按照规划大纲的要求编制规划,内容见本规划导则第3条“规划的主要内容”。2.6 规划审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论证后

8、的规划大纲组织对规划进行审查,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2.7 规划批准、实施规划报批稿,经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人大或人民政府批准,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3 规划的主要内容3.1 总论说明规划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技术路线、规划重点等。3.2 规划区域概况介绍规划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情况,分析规划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及资源能源消耗,概述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城市区位和发展定位分析。3.3 环境现状调查与环境压力分析对规划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

9、主要包括环境特征调查、污染源调查评价、环境污染现状调查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环境污染破坏的效应调查、环境保护措施效益分析、环境管理现状调查评价等,说明环境保护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实施规划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3.4 预测与规划目标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对规划区环境随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而变化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主要包括资源需求预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资源承载力分析、生态变化趋势分析等,并对预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在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及其指标体系。3.5 生态

10、及环境功能分区依据区域环境特征,以服从区域总体规划,满足区域功能需求为原则,根据土地、水、大气、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目前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结合区域其它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及生态分区(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各功能区应合理布局,对在各功能区内的开发、建设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3.6 环境容量测算与分析根据规划区目标年环境目标、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计算大气、水各功能区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允许环境容量),结合目标年规划区内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结果,计算各功能区大气、水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计算

11、区域生态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足迹分析评价。3.7专项规划方案3.7.1 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以发展循环型工业体系、建立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结合规划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环境特征,制定规划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应包括规划区生态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基于环境容量和功能区保护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规划,以及具有规划区特点的保障措施,如产业准入制度、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等。3.7.2 大气环境保护方案以大气污染物的削减量为依据,考虑污染源的治理现状、治理潜力和技术可行性,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

12、工程方案;结合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合理控制污染源分布;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尾气清洁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出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的建议。3.7.3 水环境保护方案考虑污染源的治理现状、治理要求和技术可行性,根据水环境可利用容量和主要污染物削减量,提出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工程方案,主要包括: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工业结构调整及布局方案、水生态功能恢复与调控体系;完善水功能区划,分区分级加强水功能保护。地处沿海地区的城市,应同时制定保护近岸海域水环境的规划和措施。3.7.4 声污染防治方案 制定噪声控制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区覆盖率,提出工业、商业、娱乐场所的声环境管理措施,重点保护居民

13、区、学校、医院等;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的边界噪声级范围,控制工业和社会噪声;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在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功能区分界处,城市重点保护区四周,设置噪声防护林带;对主要交通干线限制车辆流量和实行分流措施。3.7.5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根据规划目标,提出实现各类固体废物的目标年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的具体措施。生活垃圾:提出分类收集方案和合适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案重点考虑综合处理和区域联合处理,以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满足规模化、合理化要求;工业固体废物: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提出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有效措施,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案;危险废物:规划建设危险废物暂存库,

14、制定严格的收集和运输措施,统一提交省统一规划定点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处理;医疗废物:送交地级以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废旧电子电器:组建废旧电子电器收集网络,统一提交省统一规划定点的电子废物综合处理中心处理。3.7.6 核与辐射污染防治规划(备选)根据国家、省对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标准和要求,开展区域环境辐射水平调查,摸清区域放射性生态环境状况,纳入省辐射环境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区域内积累的辐射闲置源、辐射废源和放射性废物等管理方案;制定隐含辐射危险的尾矿和废渣处理、处置方案。3.7.7 生态保护与建设方案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结果,制定切实有效的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集约利用区管理和建设方案。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重点和敏感生态区保护和建设方案,重点资源开发管护方案和城市生态体系格局方案。在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敏感和多发地区,应做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3.8 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按照国家关于工程、管理经费的概算方法或参照已建同类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工程和管理项目的经费概算,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时间进度安排,包括各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各项目的具体承担和责任单位。3.9 保障措施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等措施,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规划目标、指标、项目和投资均应纳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