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970714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教学设计【教 材】 九年级专题复习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对象】 九(五)班 【授课教师】王君艳 【教材分析】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

2、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学情分析】九(5)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本专题是八年级上学期所学内容,印象不是很深,复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升中考试科目多,学生的学习时间整张,有些学生应付不了繁忙的复习阶段。另外,由于历史在中考中所占分数较少的原因,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历史的学习,这也加大了历史教学的难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近代化探索的四次活动,完成近代化历程表格。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知识归纳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中考解题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

3、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3、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学重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特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启示。【教学难点、关键

4、】 通过近代化探索的学习,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革命的艰巨性,从而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教学方法】阅读、观察、归纳、讨论、探究、点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一、复习思考设计意图: 提问导入新课学习设计意图:导出新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幻灯片: 艰难追梦设计意图:用表格作为线索,巩固学习本课主要内容。三、完成中国近代化历程表格四、通过看幻灯片的图表, 归纳总结以下表格。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归纳考点,提升知识概况能力。 牛刀小试设计意图:通过图表,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五、拓展延伸设计意图:通过中考

5、练习题的练习,了解中考动向,并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知道中考题并不难的信念。 六、【中考链接】广东2013年中考试题设计意图:通过专题练习,使学生掌握本专题的知识,学会应用知识解题,掌握解题技巧,提升学习能力。 七、【专题练习】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图片,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一)复习思考:(二)出示幻灯片: 艰难追梦(三)、完成中国近代化历程表格:(四)通过看幻灯片的图表, 归纳总结以下表格。(五)拓展延伸(六)【中考链接】广东2013年中考试题(七)【专题练习】中国近代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6、社会的?(暨中国近代的四次侵华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戊戌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柳暗花明新文化运动-旭日东升见附录。概况过程:特点: 感悟 通过看幻灯片的图表,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10、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题10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 “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B.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题10图C. 大生纱厂的兴衰D. 黄埔军校的创建材料题:近代以来,炎黄子孙致力于民族富强的探索,南粤大地勇开先河,南粤儿女翘立潮头,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留下了一页页浓墨重彩。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广东钱局由张之洞创办于光绪十三年(

7、1887年),全套设备由英国进口,先后铸造制钱,“光绪通宝”,五种不同面值的银币,铜先(注:小面值铜钱)等,流通于津沪各口岸,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东地方志材料二 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已经实现,接下来子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钱局创办于哪一运动时期?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

8、位如何?(2分)(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百日维新期间提出的经济主张是什么?(3分)(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2分)【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 ) A 鸦片战争 B禁烟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2、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导火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4、要

9、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该是( )A 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二】、材料题1、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1)、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2)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幻灯片,提问

10、,点评,并出示参考答案。出示幻灯片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完成表格,提问,点拨,并出示参考答案。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看图并归纳考点知识。点拨,并出示参考答案。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看图并比较,必要时,适当给予提示。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完成中考习题。点评,及时激励学生。并出示参考答案。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点评,提炼知识,并出示参考答案。思考并回答了解近代化的四次主要活动。认真完成表格,并轮流完成表格内容。认真看幻灯片,进行比较,概括出近代化历程的过程、特点及感悟。看幻灯片,比较,得出异同,轮流探讨认真完成练习,轮流回答,并说出为什么?认真做练习,然后轮流答题,并说出理由。复习导入导出新课学

11、习的主要内容用表格作为线索,巩固学习本课主要内容。通过看图,归纳考点,提升知识概况能力。通过图表,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中考练习题的练习,了解中考动向,并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知道中考题并不难的信念。通过专题练习,使学生掌握本专题的知识,学会应用知识解题,掌握解题技巧,提升学习能力。【板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戊戌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柳暗花明新文化运动-旭日东升【教学反思】本课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看、说、做等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

12、,提取出有用的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中考题和专题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树立了学生中考必胜的信心,达到了专题复习的要求,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但是不足之处也有,如:中国近代化历程表格设计不够全面,链接技术应用不够。 附:中国近代化历程表历史事件 时间 口号 (指导思想)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影响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西方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百日维新 1898年 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 孙中山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1915年开始) 爱国知识分子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