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4970095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智能电子模块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一)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营模式特点根据主要销售对象的不同,汽车零部件行业大体可按照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进行区分。前装市场又可称为整车配套市场,主要面向整车制造企业进行供货。在前装市场中,零部件企业需要通过严格的资格认证,对原材料采购、经营管理、质量管控等多方面均要求达到规定的水准,拥有批量生产供货的能力,进入壁垒较高,由此建立起的供货关系长久且稳定。后装市场即汽车售后的配件维修改装市场,采用这种模式经营的零部件企业主要通过经销商、维修厂、4S店等渠道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与前装市场相比,后装市场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对企业

2、不强制要求资质认证,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更为显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二)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稳定的体系,培育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较为领先的企业,跻身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但从整体来看,多数国内企业仍无法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较难实现复杂或高精度的关键工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整车制造企业的部分高端产品配件或关键部件仍以进口为主。而得益于中国自主整车品牌的崛起以及国产化的趋势要求,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中迅速发展,从一开始的技术引进路线到进口替代路线再逐步向自主研发路线转变。同

3、时,依赖于中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汽车电子产品、汽车智能产品正逐渐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汽车零部件行业供求结构特点在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下,为了适应整车制造企业不断提高的产品要求,汽车零部件市场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供应配套体系。体系的最顶端为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整车制造企业,其下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多层级供应商结构。一般情况下,低层级供应商只会向高一级的供应商进行供货,最终由一级供应商实现向整车制造企业的配套。在该体系中,层级越往下,产品技术门槛就越低,企业数量也相对越多,竞争越激烈;层级越向上,企业的规模越大,技术

4、水平越高,供应关系越稳定。二、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汽车零部件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行业初期,零部件的生产与整车制造联系紧密,主要零部件往往是由整车企业自行制造,零部件的外部采购需求较小。随着经济全球化、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加深以及工业技术、质量的进步,促进了外部供应商向专业化、规模化、高技术方向发展,促使汽车行业形成了基于市场的零部件横向配套供应体系,使得零部件市场规模大幅增加。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显示,全球前十大零部件供应商保持稳定,博世、电装和采埃孚位列前三名。榜单中,有22家企业超过

5、100亿美元,有62家企业位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有8家中国企业上榜。近二十多年来,伴随着汽车产业进一步开放,在国家政策和整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14,678家。200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额只有27316亿元。到2021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达到407万亿元,二十年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9%。在这一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形成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凭借产品质

6、量和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加强,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可以与整车制造企业进行同步研发,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逐步进入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网络,融入了汽车产业的全球分工体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的出口交货值约为2,85155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近一倍,平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99%。但总体来看,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积累不足、人才短缺、研发参与度低、议价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企业大量集中在二级、三级供应商体系中,呈现小而分散的特点,普遍实行多对少、多对一的供货模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三、 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特征(一)汽车零部

7、件周期性汽车作为大型耐用品,其消费受包括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以及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居民购买力达到一定水平,消费意愿积极,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零部件的产销情况必然得到正向促进;当经济发展停滞或者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力减弱,汽车市场低迷,这也将直接传导至上游的零部件行业,使得发展放缓甚至是下滑。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宏观经济趋同的周期性。(二)汽车零部件地域性随着汽车产业配套体系的深化以及对有效控制仓储物流等供货成本的需要,更多零部件生产企业选择围绕主要供应的整车制造企业进行布局,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冀、华中、西南六大区域的汽车产业

8、集群。每个产业集群由数个主要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带动周边配套供应链协同发展,地域特征明显。(三)汽车零部件季节性历史经验显示,一般第一、第四季度的国内汽车销量较高,第二、第三季度的销量相对较低,而全年来看,汽车市场的供需总体保持平稳。所以与整车销售市场存在正相关性的零部件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四、 汽车零部件主要行业壁垒(一)汽车零部件质量体系认证及供应商评审壁垒汽车零部件行业长期实行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目前主流的认证体系为IATF16949:2016,由国际汽车工作组于2016年发布。国内外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基本都要求其供应商执行该项认证,以保证在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的较高水平。该质量

9、认证体系评估内容多,要求严格,具有较高门槛,为进入主流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必要条件。同时,各大整车制造企业还实行独立的供应商评审体系,对新增供应商的同步研发设计能力、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质量管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并持续管理,只有通过评审的企业才能进入各大整车制造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名录。而由于整车企业严格的供应商遴选机制,一旦建立起供销关系,整车企业便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即使在推出新车型时,也往往优先考虑由现有供应商进行设计和生产供货。因此,多数通过评审的供应商均能够与整车制造企业维持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对外部竞争对手形成明显的资格优势,而新进入企业必须花费较多精力和成本来满足市场准入和资格认证的

10、各项要求。(二)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及人才壁垒汽车零部件对汽车整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一个合格的零部件在材料筛选、生产制造以及质量检测等环节均需要有充分的技术支持,没有技术基础的企业往往只能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被市场淘汰。随着汽车行业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汽车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汽车的高科技属性日益强化,这也迫使原有的设计制造工艺需要不断通过研发来实现技术进步以适应新设备、新产品和新环境。同时,整车制造企业出于控制开发成本的考虑,越来越多地将研发环节下沉到零部件企业,通过发挥供应商的研发能力以完成部分零部件产品的设计以及工装和模具的开发。这就要

11、求如今的零部件企业必须具有充分、持续的同步研发设计能力,才能够快速适应整车制造企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所有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发挥,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积累较少,导致相关行业人才数量稀缺。因此,可以留住并持续培养优秀人才的企业才能够在行业内长久发展。(三)汽车零部件资金壁垒为了满足整车制造企业较高的评审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必须投入较多的资金对生产、管理、供应链、研发等各个环节进行提升,包括采购先进精密设备,引入高端人才,设立配套实验试制设施,建立自动化智能管理体系等等,因此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资金需求往往较大。同时,考虑到整车制造企业的评审时间一

12、般较长,零部件企业前期投入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足够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本支撑正常运营。五、 汽车零部件行业上下游情况汽车产业链较长,涉及的其他行业范围较广,上游主要包括机械、电子、钢铁、油漆、塑料、橡胶、玻璃、纺织等产业;中游主要是汽车各类零部件的生产以及整车装配行业;下游主要包括物流、销售、金融、维修、改装、能源、驾培、二手车等产业。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上游原材料市场总体发展平稳、供应充足、竞争较为激烈,其供求关系、市场价格主要受石油、钢铁、橡胶等大宗商品和电子芯片等关键元器件的供应市场波动以及国家产业及进出口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客户一般是整车制造企业。

13、由于整车制造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市场集中度高,其在研发设计、标准制定和产品定价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六、 行业现状及市场规模(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具备不同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内外饰件、行驶系统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部分自主企业技术比较完善,同时依靠一定成本优势,走上之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处于成长期,国内优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产品线和客户端的延伸,逐步进入全球配套体系。而汽车电子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导入期。(二)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的差距正与发达国家逐步缩小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滞后,行业内零部件供应商普遍规模较小,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整体技术实力偏弱,中小规模零部

14、件供应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相对于国内而言,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在技术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配套零部件行业的成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和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规模零部件企业。通过同步开发、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艺制程、规模化生产等能力的强化,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上研

15、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于海外汽车品牌和零部件企业国内设厂,是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的结果。伴随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上涨,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凭借成本、先进制造能力、快速反应和同步研发能力,使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四)行业进出口发展良好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汽零行业在进出口方面逐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出口方面,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含汽

16、车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余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20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占比约22%;零部件出口额55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占比约78%。其中,我国汽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主要类别为车架和制动系统,分别出口5041/4943亿美元)和零附件为主,主要出口市场为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北美洲和欧洲。进口方面,2015-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其中,我国汽零部件进口以关键件为主,占比近七成,其中,变速器进口额1044亿美元,占关键件进口额比重达48%,主要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