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93691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代号: 02475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规律,熟悉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 通过对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进行分析及典型控制设备的设计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大气污染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大气污染发生的规律和途径。2、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源,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综合防治措施等基本知识。3、了解燃料的基本性质与燃烧的过程,掌握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及烟气体

2、积的计算方法。4、了解大气的变化规律及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初步学会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及烟气抬升高度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厂址选择及区域规划的有关基础知识。5、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见除尘器的除尘机理、结构、选型和设计计算基础。6、掌握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能进行一般气态污染物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7、掌握有关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环境监测、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 主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专业课,主要介绍工程实际应用。与本课程平行进行的课程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

3、置、 噪声控制工程等,分别从环境各不同要素介绍污染控制的原理和工艺。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大气、大气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物和来源, 理解大气污染的影响, 掌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和措施。(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及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 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概况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 大气污染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大气污染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第四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措

4、施第五节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三)考核知识点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2、大气污染的影响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四)考核要求1、大气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物和来源识记: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领会: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的种类,气体状态污染物的种类简单应用:无2综合应用:无2、大气污染的影响识记:无领会: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植物等的影响和危害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识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定义领会:无简单应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措施综合应用:无

5、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燃料的性质和燃料燃烧过程, 理解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掌握燃料燃烧过程中 SO2、颗粒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形成机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燃料的性质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燃料的性质第二节燃料燃烧过程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 燃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第三节 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烟气体积的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第四节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燃料中硫的氧化机理, SO2 和 SO3 之间的转化第五节 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碳粒子的生成,燃煤烟尘的形成第六节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有机污染物的形成,一氧化碳的形成,汞的形

6、成与排放3(三)考核知识点1、燃料的性质2、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4、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四)考核要求1、燃料的性质识记:煤炭、石油的性质领会:煤炭中硫的形态和种类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2、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识记:无领会: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识记:无领会:无简单应用:烟气体积计算,燃烧过程中SO2 排放量的计算综合应用:无4、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识记:无领会:燃烧过程中 SO2 的形成机理,燃煤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机理简单应用:燃煤过程中污染物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应用:无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4了解大气圈的结构和主要气象要素, 理解大气的热力过程, 掌握风、风随高度的变化和地方性风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大气圈层结构,大气温度、大气压力、风、云、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气温垂直变化;大气稳定度;逆温和逆温的类型;第三节大气的运动和风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大气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近地层中风速廓线模式;地方性风场;(三)考核知识点1、主要气象要素2、气温的垂直变化和逆温3、风(四)考核要求1、主要气象要素识记:温度、大气压力、风、云、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定义领会:无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2、气温的垂直变

8、化和逆温识记:逆温的定义领会:逆温的类型和形成,气温随调度的变化规律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3、风识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的定义领会: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5简单应用:近地层中的风速廓线模式的应用综合应用:无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高斯扩散模式的有关假设, 理解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和污染物浓度估算的方法,掌握烟囱高度设计的有关问题,熟练掌握厂址选择的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湍流概念简介;湍流扩散理论简介第二节高斯扩散模式高斯扩散模式的有关假设,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颗粒物扩散模式第三节 污

9、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影响烟气抬升的因素; 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帕斯奎尔扩散曲线; 稳定度的分类;稳定度的确定;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第四节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封闭型扩散模式;熏烟型扩散模式第五节城市及山区的扩散模式城市大气扩散模式;山区扩散模式第六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箱式大气环境质量模型;多源大气环境质量模型;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排放总量限值的计算方法第七节 烟囱高度的设计烟囱高度的计算;烟囱高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第八节厂址选择厂址选择中所需的气侯资料;长期平均浓度的估算,厂址选择(三)考核知识点1、高斯扩散模式2、烟气抬升高度估算63、烟囱高度的设计4、厂址选择(四)考

10、核要求1、高斯扩散模式识记: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最大着地浓度计算模式和最大着地浓度距离计算公式领会:无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最大着地浓度计算和最大着地浓度距离计算2、烟气抬升高度估算识记:无领会: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因素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3、烟囱高度的设计识记:无领会:烟囱高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4、厂址选择识记:厂址选择中所需的气象资料领会: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理解粉尘的密度、 安息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和导电性、 粘附性等物理性质, 掌握净化装置的技术

11、性能和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掌握流体阻力、重力沉降、离心沉降、静电沉降、惯性沉降和7扩散沉降的原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颗粒的粒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函数第二节 粉尘的物理性质粉尘的密度、安息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和导电性、粘附性等物理性质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净化装置的技术性能、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第四节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流体阻力、重力沉降、离心沉降、静电沉降、惯性沉降和扩散沉降的原理。(三)考核知识点1、粒径及粒径分布2、粉尘的物理性质3、净化装置的性能4、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四)考核要求1、粒径及粒径分布识记:粒径的定义,粒径分布领会:无简单应用:无

12、综合应用:无2、粉尘的物理性质识记:粉尘的安息角、荷电性和导电性领会:安息角、荷电性、导电性、粘附性等物理性质的用途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3、净化装置的性能识记: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8领会: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简单应用:除尘装置分级效率和总效率的计算方法综合应用:无4、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识记:无 领会:流体阻力、重力沉降、离心沉降、静电沉降、惯性沉降和扩散沉降的原理简单应用:无综合应用:无第六章除尘装置(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重力沉降室、 惯性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理解湿式除尘器及过滤式除尘器的除尘机制和结构形式,掌握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熟练掌握电晕放电、粒子荷电、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被捕集粉尘的清除、电除尘器的结构、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的影响,了解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机械式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第二节电除尘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