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64838350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作品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教材第一单元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把握文体 初识民俗文化单元导读2细细咂摸 回味好戏好豆社戏3动情朗读 感悟热烈情思回延安4身临其境 领略表达之妙安塞腰鼓5积累运用 感受名家风范灯笼6学习大师 培养人文情怀探寻多彩民俗 理解文化意义7开阔视野 享受中华风情8善于模仿 锤炼语言文字学习仿写9从容应对 尽显智者风采口语交际应对10单元测试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在使用硬笔熟练地 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2、。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 法的审美价值。2.阅读与鉴赏: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在 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 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

3、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13.表达与交流: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写作中,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4.梳理与探究: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 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要的人文主题, 以“体会表达方式 的综合运用” 和

4、“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语文要素。本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课文 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还有一次口语交际,一次写作课。社戏是鲁迅经 典文章,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 自然风光,感受水 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教学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领会文学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回 延安是当代一首著名的抒情诗,给我们展示了陕北的浓郁风情;教学时要在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 并体会诗作模仿陕北民歌旧形式以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特点。安塞腰鼓是一篇新时期的经 典课文,它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腰鼓的人

5、,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 以及高原人弃 放雄健的精神气质。生给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刚健雄浑;它在语言运用和修辞 方法方面尤其值得认真学习。灯笼则为我们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童年记忆,从不同方 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灯笼写于 20 世纪 30 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 它以“灯笼”为话题, 申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 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 保卫国家充当“马前率”的意志和热情“养成读写好习惯,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写作 水平”为本单元写作内容。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

6、取值得模仿、的内 容,确定仿写点,抓住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善于应对,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教学中通过实 例引导学生了解应对的种类和特点,提高应对的认识,通过实践学习掌握应对的基本策略和 常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本单元主题是民俗文化,这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从内容上来看,本单元文章或 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形成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 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2(三)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的学生对于民风民俗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但不够多元,对社会生活

7、、社会文 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方面加强。能基本把握小说、散文等文体特 点,具备一定的品读语言能力。在语言鉴赏、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内容要点概括、艺 术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仍需培养与提升。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 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文化知识。学习多角 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体会课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通过仿写, 感悟句式之美、修辞之美、体例之美、写法之美,提高写作能力。2.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把握写作主旨;学会通过抓 住关键语句和文章线索,用小标题式的简洁

8、语言概括文章要点和主要内容,从而提升概括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开阔眼界,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强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 的的理解,培养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4.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民俗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民俗文化的热爱。还应 体会作品中更丰富的意蕴:淳朴人性、延安精神、蓬勃的生命力、保家卫国的意志和热情。 以此启迪人生。(二) 单元作业目标1. 积累重点字词和一些文雅的词语及多样、多元的文化知识。 2.巩固抓住关键语句和文章线索,感知文章大意,并用小标题式的简洁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的 能力:品读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

9、强朗读,训练语感。 3.学习多角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发展学生分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概括 人物的形象特点、环境氛围特点的能力;体会不同抒情方式运用的妙处。 4.联系实际拓展能力。通过仿写句式、形式、修辞、写法,体会名家名篇语言之美,完成一 篇仿写的文章。通过实例了解应对的种类和特点,提高对应对的认识,通过实践学习并掌握应对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增强应对能力。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了单元作业目标。根据单元作业目标设置预习作业,调 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课时作业和单元检测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初步打通知识3迁移运用。课时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

10、个性化作业。基础性作业以课时为单位, 巩固课堂教师所授内容,达成本单元重点字词句的积累,并能做相关语言运用与迁移,诊断 与新课相关的内容。 拓展性作业拓展生活实际,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个性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兴趣爱好,进行选做,提升综合素养。具体设计思路考虑如下:1、编写原则: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拓展延伸、坚持开放创新。 充分考虑学 情,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文化与创新相结合,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2、题量考量:预习作业让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服务新课教学。课时作业题型包括基础题 和选做题。单元检测作业针对重难点和课 时作业没有涉及

11、到的作业目标,题型多样化,体现 分层性;主观题的设问间有思 维进阶和角度多元(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等) 的考虑,体现作业的梯度、深度和温度。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把握文体 初识民俗文化作业 一 把握各篇文体特点1、作业内容: (预习)(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有小说、散文、杂文。社戏选自 ,这是一部 集。请同学们先填空,再根据所学知识和课外搜集,按文体归纳鲁迅作品。期待你们的课堂分享。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小说集: 杂文集: (2)回延安是贺敬之利用 写成的一首 诗歌。请同学们先根 据课文注释完成填空。再反复朗读,谈谈你对这种诗歌特

12、点的初步感受。(3) (课后作业) 安塞腰鼓灯笼都是散文。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把握线索,就 能很好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并以此体会寄寓其中的情思。请你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找出两篇散文的线索,初步体会情思。4安塞腰鼓 灯笼 2、时间要求: (1) (书面作业) 7 分钟; (2) (书面作业) 5 分钟; (3) (交流分享作业)8 分钟3、评价设计(1)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课文文体把握准确鲁迅作品搜集全面,归类准确对小说文体特点掌握准确度,预习是否充分课内交流时口头表达的准确度、内容是否丰富总体评价结果: (2)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能根据预习提示,准确填写信天游形式和来源对信天游文体特点体

13、会准确度朗读熟练度总体评价结果 (3)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能利用标题,明确文章线索对文章作者寄寓情感的体验朗读熟练度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一单元以民俗文人文主题,涉及多样文体。社戏往往被 错识为散文,只有准确把握其小说文体的特点,才能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 的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感受经典魅力。回延安是以陕北民歌“信天游” 方式写成,极具地方特色。安塞腰鼓灯笼两篇文章分别以“安塞腰鼓”和“灯笼”5为线索,展现了地方风俗文化,意义深远,情思深厚。设计本题,能抓牢目标,也能考查学 生对文体特点掌握的巩固,为后文深度阅读文本做准备。作业二 书写规范字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规范书写(1) 请同学们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将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的书写在田字格内,书写完毕后请同学们合作交流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