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64838322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4(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目 录1.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32.单元学习目标 33.单元作业目标 34.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45.壶口瀑布 56.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87.登勃朗峰 118.一滴水经过丽江 159.口语交际 1910. 质量调研检测作业 222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整体概述一、 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社统编教材游记散文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组合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1雄浑壮美,天倾黄河注壶口壶口瀑布2奇绝险远,探寻长江之源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3野游纪实,遇山中奇人奇景登勃朗峰4化而为水,感受奇幻旅程一

2、滴水经过丽江5笔下有山水,怡情天地间学写游记6能说会写,对接生活情境口语交际7查缺补漏,自测提升自我质量调研检测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 学进入一个“整合”时代,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 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最直 接的形式之一, 师生通过阅读群文, 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 为学生创设 “大语文”观, 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 方式,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 和整合中

3、开阔视野,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2.教材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游记单元, 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设计。本单元安排了四 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 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 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既能 增长读者的知识, 扩大其见闻, 也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这几篇 游记都是比较新的课文,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 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壶口瀑布视角独特, 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 既有整体观照, 也有细 节刻画, 描写景物,表达情感, 写法比较典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作者 “游览”冰塔林的经历

4、, 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置身于这些难得一见的景物之中的身 体感觉和心理感受,语言并不华丽,却很能打动读者。登勃朗峰先以散文笔 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 相辅相成, 独具异趣。一滴水经过丽江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 “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人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 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颇耐咀嚼。三、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 体会作者育高在景物中的情感, 理解作者对 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3部编版初中语

5、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 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 格。四、单元作业目标游记有着悠远的文学传统, 拥有深沉的文化内涵, 以此为中心向哲学、历史、 道德、科学、风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向拓展, 以其多样化的文学形式显现民族 文化的精神。1. 壶口瀑布作业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2.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作业目标1.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 登勃朗峰作业目标1.抓住关键

6、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4. 一滴水过丽江作业目标1.运用第一人称全方位写景的手法。2.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和人文美。5.口语交际:即席讲话6.作业目标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即席讲话的要领和方法。五、单元整体设计结合新课标和“双减”政策,作业设计要体现三个层次的要求: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和重难点突破。为此,语文作业在设计时, 既要关注“质”又要关注“量”, 做到灵活多样, 层次兼顾。在“质”上要既能够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 又要达成 能力的提升,“量”上还要尽量保证每一课能在 20 分钟内完成。因此本单元作业 设计从整体上看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标明确,形

7、式灵活,贴近生活,少而精原则,层次性与渐进性兼顾。(1) 目标性原则。每一题的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围绕知识点,结合课标中 的能力要求和学生们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大小,合理地设计,以保证其有效性。(2) 灵活性原则。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之外, 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情 况, 适当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 活动类作业, 如查阅资料, 调查走访等等, 并标 明具体要求,以求能够落实而不落空。(3) 结合实际原则。结合教材的内容, 设计一些能够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 征的作业。(4)少而精原则。 “不仅要考虑到“质”,做到精心选题精心设计, 能对课堂 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而且还要考虑到“量”,可以让学生在

8、 20 分钟内完成。(5)层次兼顾原则。学生的能力有差异, 设计一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作业, 做到各类学生兼顾原则,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发展。4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者余宏平吴跃明史杰慧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版本部编版课 题1.壶口瀑布时间: 20 分钟设 计意 图本课是学生学习游记的第一节课,本课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游 记,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的情怀。A 级: 基础作业 (必做题)(掌握基础 知识,提高 基本技能。)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旋涡(xun) 告诫 (j) 驰骋 (chng) 推推搡搡(sn

9、g)B寒噤 (jn) 雾霭 (i) 凝重(nng) 怒不可遏 () C龙槽 (co) 汩汩(g) 潺潺(chn) 如丝如缕 (l) D出轧 (y) 迂回(y) 浓缩 (su) 湿漉漉(l)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告诫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迂回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溢 潺潺成溪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 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

10、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 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 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B 级: 巩固作业 (选做题)(夯实语文 基础知识, 提升语文能 力。)壶口, 壶口 (节选)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 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 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 一种不绝不

11、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 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 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 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 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 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 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 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 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5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

12、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 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 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 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 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 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 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 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4.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13、(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5. 节选片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赏析画横线的语句,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C 级: 拓展作业 (挑战题)(在综合实 践活动中提 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7.请从下面三个事物中,任选一个,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片 段,不少于 200 字。梅花 溪流 礁石作业反思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扫清了文字障碍,能够结合关键句, 品味语言的特色,读出自己的感受,理解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 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但对于象征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易产生混淆, 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从而准确区分二者的差异。6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

14、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分析1 A 2 A 3 B4. (1)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 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2)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 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5. 象征。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 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 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 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6.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 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 情。7.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凌寒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艳丽,股股清香, 沁人心脾。那花瓣像琥珀,有点冰清玉洁,宛如碧玉。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 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却从不骄傲自大。它不仅是以 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